●魏海軍
高職院校醫學生的教育發展策略是醫教協同,2014年,教育部指出,需要構造更規范以及更標準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以及使基層醫療機構和職業醫學院建立有關合作的機制。
一方面是我國正在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的精神衛生保健制度,鼓勵更多報考定向醫學,這對于醫學職業技術教育來說有著很好的前途發展與機遇,這些種種的舉措目的是為了保障城鄉醫療居民的有關需求;在另一方面,要想培養完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這個計劃更好地培養出合格的基層醫療工作者,已經變成從事高職醫學專業課程教育實踐研究探索的重要新課題。目前,高職教改試點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新提出來的新專業與人才培養的改革與方案內容上大多內容仍較為缺乏結合醫學院校自身醫學高職教育及實際高職教學工作實踐和特點,類似于壓縮版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方案。在教學設置上的區別是課時與學制長短,在有關教學模式方面也一直沿用著從臨床基礎培訓到臨床在職與臨床工程實踐,是“2+1”階段實施的一門傳統新形式職業教育,即有兩年的時間是在高校進行相關的理論方面的學習,另外的一年便是相關的臨床知識學習,在有關理論課程中學習的人數較為多,但是實踐課教學與授課的學生比例都極偏低,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于專業理論學習的課程興趣不夠多并且有關知識的儲備和實際學生參與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不能得到相應的匹配。
為了將上述有關問題更好更有效地解決,有很多學校一直實施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1.5+0.5+1”模式,從而進一步減少了許多學生在學校集體學習公共專業課教育的大量空余的時間。學生需要在學校用一年半的時間學習醫學基礎課和校內公共選修課;在接下來的一學期中進入醫院,在醫院中進行有關臨床專業的知識學習;接下來的一年就是在醫院中進行實習。
校內實踐模擬課程教學實踐中,還分別適時組織開展了臨床實習和床位旁診實驗的有關臨床分析和教學,以及綜合性的臨床實踐環節,這樣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對于臨床學習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更好地提升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臨床診斷及思維方法技能應用水平,以及臨床實踐中獨立勝任崗位工作能力與應用水平的一個初步的培訓。在有關臨床課程的實踐操作中,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提供了許多實踐的崗位以及學習臨床技巧的機會,讓高職畢業生有更多熟悉實際臨床醫院崗位實習的相關具體組織工作程序和實踐相關工作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醫院機構和組織人員以及運行方式、組織方式,有著更深一層次、更全面的了解,從而使臨床工作的適應期得到了縮短,有關實習的培訓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加強和提升。
確定高職院校的醫學專業設計必須要在有關追蹤調研之后進行,并且要在適應我國高職醫療崗位需求的前提下,有關高校進一步充分整合與提升現有的優勢醫學??婆c教育等優勢資源,并與多所國家醫院等優秀的機構進行有關實習的合作工作,這樣的目的是為有關醫療機構和相關社區保薦機構提供實用型的醫學人才,要根據基礎醫療衛生的有關基本知識和所學的醫學技能,將教學的重點定為臨床工作任務,將教學的核心變成預防、診斷和治療,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迅速發展并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團隊協作和創新協作理念等的精神,致力于醫療服務行業管理創新中的高端專業勞動者素質人才培養和高等臨床醫生有關技能提升的人才培養。
學校通過與醫院聯合共建臨床專業實驗室,共同設計開發臨床課程,專家與相關專業中青年教學團隊骨干專家共同探討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教學方案,建立起規范科學的臨床教學課程體系。實行臨床基礎專業課醫院站內統一授課探索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共同合作建立有效規范的行政管理機構,規范師生組織管理體系;共同組織制定本科教學過程管理監控制度與專業課教學工作督導考核制度,以規范指導教學過程,保障專業教學環節質量,并且有效提高強化高職專業課理論實踐教學體系與綜合實踐能力教學的互動效果。
根據醫院現在的醫學核心專業課程模式,能基本涵蓋相關行業人才需求的各類相關臨床職業崗位條件。可進一步對臨床相關的人才需求,以及對高職院校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基本素質現況進行相應的考察,并且與本醫院的專家和學校的骨干老師和學生進行共同參與,和研究該工作崗位的有關主要考核方式和任務能力。要根據平時工作崗位的必備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以及職業素養進行更為合理的課程內容安排。
學校內可逐步成立專門以臨床醫學院行政分管的院長主任為成員組長領導的全程教學工作質量綜合監控協調小組。在繼續完善本學校專業實踐教學的周期過程質量監控綜合評估工作標準體系建設,與標準化建設工程示范學校項目及實施評估方案體系的統一組織協調框架指導下,研究逐步建立完善一整套的符合高職臨床類專業工作教學實際與特點需求的實踐性課程實踐教學的監控措施辦法。并將從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入手,論證和形成一整套適用于提升整個醫學院校臨床相關學科專業課程制度建設工作質量效果的全程管理及實施與監控管理細則,嚴格對照規范嚴格把握實施全環節過程質量標準流程控制和全過程監控管理工作細則實施與規范。
“醫教協同、醫教一體化”構建適應高職醫學人才培養特點的一體化教學體系,實現到了理論基礎的整合、臨床應用整合、疾病系統分析的教學整合、案例及臨床病歷撰寫的教學內容整合,使之整體教學及實踐操作效果可實現最大化。臨床課教師也要能將醫療實踐教學工作,以及教學環節中所常用涉到的醫學方面的基礎研究與新發現和方法、新藥品、新應用技能知識滲透融合于實際課程教學及工作實施過程中;要求醫學專職臨床實驗教師應學會將現代前沿醫學科技發展、新醫學研究與理論、新機制及時融入在臨床醫療實踐課程中,優化課程結構設置。調整臨床課程結構和革新醫學課程內容。
優秀的高職教育成果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高職院校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基本導向也應該是服務就業市場,只有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各個學校和醫院之間進行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資源互換與教學資源優化以及教學體系的無縫銜接。為基層的醫療機構和城市社區提供優秀的一線醫療人員是高職臨床醫學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
更好地推進醫療衛生事業長久穩定發展,就必須提升醫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在“醫教協同、院校合作”的相關培養模式進行對學校和醫院環境融合的進一步整合,對于學生職業的提升和知識技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進行相應的完善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