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娟 顧存林 劉芳 魏曉星
青海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青海 西寧 810016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大命題,是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做新時代德才兼備、大醫精誠的優秀醫學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宋代的范仲淹曾經說過,人才的特征應該是“列于朝,則有制禮作樂之盛;布于外,則有遺風易俗之善”,即“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然而,以往的德育教育只限于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且學生更重視專業課程,忽視了思政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作用。
實際上,“品德”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式的耳濡目染,是在每一天的學習、工作、生活的細節中體會并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在大學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好契機,是通過講述專業知識背景教化人,引導人追求真、善、美的好辦法,也是講好中國科學故事、弘揚科學探索精神的實踐題材。古代先賢教書育人時,把如何做人做事融入《三字經》《聲律啟蒙》中,這為我們專業課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因此,我們以開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為契機,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提升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以加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本領。
為了實現體系化的思政教學,我們設定了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五大目標:一是提升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樹立“為人師表”、以德育人的教學理念;二是修訂課程標準,凝練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三是把握教學目標,修訂生物化學課程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為一體的教學大綱;四是按照教學大綱,設計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五是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針對高等醫學教育的特殊性,依據今后的職業特點和醫學生物化學專業的課程特點,我們制定了以下思政目標。
1.按照醫學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特殊性及新時代新醫科衛生人才的培養理念,把醫療人文素養和敬業、責任、嚴謹、探索、創新、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作為思政的關鍵點來培養。
2.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使命感,豐富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及工作中具有高尚的醫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育人效果。
3.在課程中有意識地強調學生今后從事的醫療衛生事業在生命健康、人文關懷中的重要性。
4.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結合生化專業本身的性質,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引導學生構筑知識體系,使其對知識的掌握更有條理、更系統。
5.以開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為契機,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提升教師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加強教師立德樹人的本領。
1.思政課程體系建設:充分挖掘本學科各個教學單元的思政元素,構建與思政相融合的醫學生物化學課程體系。
2.從緒論課開始端正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課程的態度。緒論的講解是把握整個學期大局的重中之重,對于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在緒論課上,通過介紹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科學的進步是由艱辛曲折的點滴進步匯集而成的,并體會無數的科學家對科學研究熱情專注、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3.在教學內容中增加科學發展歷史及愛國奉獻精神。如在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內容教學中,融入科學探索精神及愛國精神,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科學家在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青蒿素研究、水稻基因組學、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構生物化學的發展、抗腫瘤新療法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技術的優化等多個領域為分子生物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講好中國科研故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可增強他們奮發學習,通過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夢、報效祖國的動力。
4.在教學中緊密聯系臨床疾病和醫生的使命感。如在講授生化與醫學的關系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學醫要從認知疾病開始,而認知疾病、治療疾病需要大量的生化知識和技術,學好這些知識將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實現心中的職業夢想奠定良好的基礎。要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信念:我能學好生化,將來也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5.寓教于思,善于挖掘思政閃光點。生化課程具有知識點多、范圍廣的特點,其中有大量值得學生思考的思政閃光點。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將根據不同章節的具體知識點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達給學生。
6.思政教學實踐。通過舉辦專業知識競賽,組建大學生科技實踐小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等形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踐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踏實肯干的責任意識以及團隊精神等。同時,通過志愿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農牧區及社區義診、獻血、健康宣傳宣講等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專業知識,增強醫療服務意識,提高職業技能,從而提高醫學生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讓他們樹立為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事業奮斗不息的遠大志向。
緒論的思政內容:引入近幾年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強調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健康事業的重要性、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在戰勝疾病中的重要性;講述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通過介紹生物化學的發展歷史,讓學生體會科學家們堅持不懈、嚴謹求實的探索精神;講述我國在生物化學發展中的貢獻,讓學生樹立做“怎樣的醫生”的價值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醫學生物化學的第一篇包括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核酸的結構與功能、酶與催化劑、維生素等主要章節。在講解內容的同時,可以重點講述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講述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快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方法和試劑盒,這些方法和試劑在快速、準確地檢測病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講述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分析DNA 雙螺旋模型時專心致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可從中華三千年前的釀酒技術,特別是茅臺酒的輝煌歷史和現今的發展,討論中華民族利用酶學在生產生活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還可以通過DNA 相關酶學之父肯恩伯格家族在酶學領域的貢獻探討科學家精神的傳承。
醫學生物化學的第二篇為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包括糖代謝、脂質代謝、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謝等主要章節,由于這部分內容多,可聯系的思政內容比較廣泛。例如講述對糖尿病和肝硬化患者的人文關懷,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和為醫學奮斗的情懷,加拿大外科醫生班廷發現胰島素的過程等,讓學生感受永不言敗、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及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的巨大貢獻。結合營養學,通過物質之間代謝的相互聯系,講述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養生的智慧以及中醫的整體觀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導學生用整體的、聯系的、動態的思維去理解機體內各種物質的互變關系,以此讓醫學生樹立大健康理念,讓醫學生明白治“未病”的意義、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醫學生物化學的第三篇為《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包括基因與基因組、DNA 的生物合成、RNA 的生物合成以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等章節,該部分的知識點是生命科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介紹分子生物學發展的歷程,講述人類基因組計劃和華大基因的發展過程等,用一個個鮮明的實例展示我國在基因組測序技術方面的快速發展,并說明這些技術的發展為基因診斷及精準醫療作出的巨大貢獻。
1.運用網絡媒體,如“藍墨云課”“雨課堂”“對分易”等信息技術手段。
2.通過MOOC、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通過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方式感染、感化學生,提高思政育人的內在原動力。
3.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的課程,在講授生物化學課程知識點的同時,可以通過講述科學家勇往直前的科學探索精神以及愛國敬業的故事,激勵學生繼承和發揚科學家崇高的品格,激發學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熱忱。
4.生物化學中含有大量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由這些知識點可以建立起許多知識與人文、知識與事件的交匯點,可以用PBL 教學的主題來豐富課題教學內容。
5.通過生物化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和治學態度。
1.按照預期思政目標,修訂與補充覆蓋生物化學全課程每個章節的思政內容,注重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應用,制定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總目標及教學大綱。
2.挖掘生物化學學科背后蘊含的思政信息和素材,并使其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要素及內涵有機地融入原有的課堂教學中,與對應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相結合;制訂基于課程思政的生物化學教案及方案。
3.立德樹人,挖掘好的思政素材,將思政素材靈活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逐步樹立學習自信、課程自信,做個心中有理想、做事有自信的人。要培養醫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培育醫護工作者。課程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心得體會的撰寫并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力爭達到優良的學生評價。
4.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知識點中蘊含的人文素養,將科學精神傳承和創新思維訓練體現在每一堂課中,讓學生找到學習本專業的原動力,建立自信,提高職業意識與職業素養,并通過討論記錄、寫學習心得及平時測驗的形式將思政真正學好。
醫科院校的教育方針指出,醫學教育既要符合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又要承擔起培養具有高尚醫德、精湛技藝、社會擔當和人文素養的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因此,在醫學院校開展全課程體系的課程思政教育尤為重要。青海大學作為“三全育人”培養基地,對醫學教學進行了課程思政探索,通過提升基礎醫學教師思政育人的意識和能力,深入發掘醫學基礎課中的思政聯系點,用好課內外教育,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和實踐教授科學知識與引領價值并行,更好地培育新醫科背景下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針對在基礎醫學課程思政初期改革實踐中存在的不足,筆者希望通過不斷完善和創新,進一步研究出符合校情、特色突出的基礎醫學課程思政教學方案。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大命題,是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醫學教育的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做新時代德才兼備、大醫精誠的優秀醫學生,從而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醫學人才培養目標。通過開展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用發展的觀點引導學生構筑知識體系,使其對知識的掌握更系統。通過開展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在PBL 案例教學中,在引入病例的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與人文關懷有關的命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文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育人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及使命感,豐富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使醫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及工作中塑造高尚的醫德,成為“德術雙馨”的醫療衛生人才。同時,以開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為契機,通過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提升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加強教師立德育人的本領,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從而堅定教師持續改進教學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