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強
(合肥高新公共交通運營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93)
近幾年,合肥市不斷鞏固城市公交發展成果,持續完善公交基礎設施體系,科學策劃公交專用道建設方案,城市公交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聯網成片的公交體系,于2020年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城市公交行業的飛速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因此,研究公交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3年11月,合肥市成功入選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第二批創建城市,明確了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架、以常規公交為主體、以慢行交通系統為末端銜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客運體系。隨后合肥市圍繞國內一流公交都市創建目標,對標交通運輸部相關要求,組織編寫了《合肥市公交都市創建實施方案(2014~2018)》,以政策規劃先行、公交一體化整合、公共交通線網完善為抓手,持續推進公交專用道、公交停保場建設,初步完善了公交基礎設施,規范了公交管理體系。
目前合肥市共有公交企業、單位11家,其中市區3家,所轄縣(縣級市)8家。由2020年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公布資料可知,合肥市累計投入近20億元新增52個公交場站,總面積超90萬平方米,公交夜間進場停放達到100%。同時投資近29億元購置3433輛公交車,公共交通車輛保有量提高到27.6標臺/萬人。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是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紐帶,可以促進整個區域經濟朝著高水平發展。城市區域內民眾每天采購必備品和通勤均依靠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不單單可以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保障城市居民快速便捷出行,而且可以讓公交沿線廣告宣傳、休閑旅游、商務等類型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契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公交行業發展可以改變沿線物流體系,促使沿線企業與原料市場相對距離得到縮短,進而引導沿線企業變更發展戰略布局,以企業為節點帶動整條公交線路周邊經濟發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多為較長的帶狀區域,對沿線土地利用影響也表現為狹長帶狀,單一一個公交站點可以抽象為1個圓形,公交站點影響區域也是以站點為圓心的圓形區域。城市居民區居民出行半徑在500m左右,步行時間在10min左右,在城市居民區居民出行半徑、時間段內,城市公共交通站點建設對土地利用、開發情況具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設中廊道效應的存在,可以促使沿線土地利用價值提升,為沿線經濟發展提供依據。
在公交行業發展過程中,城市公交線路特別是快速公交線路持續增加,成為連接合肥市城市中心區域與城郊及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客運廊道。通過加強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構建快線、干線、支線、微線多級公共交通運營服務網絡,可以優化公共交通資源配置,形成功能多樣的公交線路網,以大容量、舒適、便捷、準點、快速、安全的優勢吸引市民乘坐,降低市民從中心城區到城郊及城市副中心耗時,引領郊區經濟發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串聯中心城區與城郊及城市副中心的樞紐,也是城市商業空間的拓展軸。在城市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換乘位置、公共交通線網交匯樞紐位置,商業集聚力較為強大,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商業規模、等級,并以換乘或交匯站點為中心向外輻射。此時,城市中心城區、郊區商業等級結構呈現出模糊化特點,低等級的郊區商業中心布局逐漸集中,商業職能逐漸轉向專業化,可以逐漸分擔中心城區商業原有功能,形成新的 商圈。
交通運輸行業是區域基礎行業,也是公路行業的重要骨架。由近期合肥市交通運輸局重點規劃可知,其將進一步完善公交專用道建設計劃,確保軌道交通與快速公交線網有機融合,城市公交服務內涵得到進一步拓寬,進一步發展定制公共交通。而通過定制公共交通的發展,可以提升軌道交通服務水平,優化區域交通運輸行業生態,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交通經濟發展無法脫離公路運輸、水、通信、電等基礎設施,上述基礎設施的存在促使市場運行效率有效提升。而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進一步縮短運輸相對距離,降低運輸成本,為運輸效益提升提供依據。在區域交通狀況優化時,大量資本、優秀人才會流入,本地生產要素成本則會下降,在交通設施服務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交易費用會降低,為企業獲得投資提供良好環境。
運營數據不全面是阻礙公交行業發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發揮的主要元素之一,具體表現為:無法深入認識公交行業運營數據與運營動態業務之間的因果聯系,數據收集存在疏漏,干擾運營現狀分析準確性,也無法實現運營分析控制的溯本求源,最終導致運營管理無力。同時在運營數據收集方面,各公交企業之間數據的不共享,導致區域內運營數據信息不對稱,也無法根據運營數據進行管理體制、制度、組織以及模式的變更,導致運營數據潛力無法全面發揮。
城市公交運營管理戰略多指向最大程度規避運營成本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存在較為突出的價值型定量特點,與城市公交運營關注客體全面服務的非價值型定性戰略存在較大偏差。而以成本-效益比為戰略實現基準的模式,也無法滿足城市公交運營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在以成本-效益比為戰略實現基準的模式下,運營品牌效益隱形化、稽查業務零碎化、保暢水平低端化問題愈發顯著,直接制約了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的健康發展。
傳統城市公交運營管理模式是以成本管理為重點,將成本目標分解到多類別責任中心、組織與個體身上,實現基于個體的整體效果優化。上述做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達到一定效果,但是容易導致單一責任個體陷入僅追求單一責任指標而無視其他責任的境地,如安全責任等,最終干擾城市公交整體運營目標實現。除此之外,受既往公交管理模式、體制與水平限制,個別城市公交智能化仍未實現,各路段監控、通信運營管理處于分散獨立狀態,信息孤島長期存在,不僅阻礙著公交行業運營水平提升,而且影響了運營信息資源的共享應用。
在合肥市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不斷推進公交行業機制改革,交通運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交通體系進一步優化。在這一背景下,運營管理人員可以借助機器學習、視頻分析、先進大數據等互聯網先進技術,發掘公交行業數據價值,探索公交數據應用場景,并進行集管理部門、路段管理部門、公交收費口為一體的綜合數據分析平臺的搭建,為智慧公交規劃思路明確提供依據,推動公交運營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利用。
在綜合數據分析平臺構建的基礎上,結合公交數據采集與應用需求,梳理城市公交營收數據邏輯關系。比如,收集沿路監控日志、服務站日常運營、公交車收費日志、天線感應日志等數據,按照車次、路段進行數據清洗、整合。整個過程中,數據采集類別包括設施設備基礎信息等靜態信息以及沿途監控設備抓拍日志數據、收費標準數據等動態數據,促使相應數據自動匯入線上采集點。根據公交車輛路徑邏輯關系,綜合考慮天氣因素、時間段、設備型號、目標車型、車速等因素,進行數據結果補全,為公交數據采集節點精準度評估提供依據。進而借助機器學習方法,按車次記錄公交行駛路段軌跡、時長與平均速度,完成精準度因子甄別與異常數據自動篩查告警。或者在公交路段統計模型內分時刻、分車型、分路段統計,并以圖表方式表示,實現異常車輛軌跡自動檢測。其中按路段篩選查詢公交車流數據與營收數據,可以每車次作為最小數據粒度,按出入站點范圍分片統計分析路段公交通行流量與路段營收額,智能分析車次營收賬單。進而根據使用需求定制多類別公交營收統計數據報表,為運營管理提供 依據。
根據運營數據挖掘情況,城區可以由沿線地區土地開發利用入手,整合老城區用地功能,將公共交通沿線工業遷入工業園區,為公交沿線城市功能主導的高品質生活區形成提供依據。同時增加人流密集區域地下空間開發力度,實現土地集約化應用;對于新城區,則以發展辦公、金融等第三產業為重點,一體化設計公交出入口與周邊商業建筑,銜接公共交通站點與地下商業通道,實現高容積率的綜合商業與辦公設施的聯合開發。
從城市經營視角來看,公共交通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促進城市人口分布優化、城市產業布局改善,適應城市工業擴大需要,滿足大客運量要求,為城市公共交通沿線地價上升提供依據。對于城市交通系統日新月異的合肥來說,在總體規劃制定時,應考慮既有交通規劃特別是公共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的適應性,結合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特點,審視公共交通規劃與運營問題,并制定針對性改進措施。同時在公交優先方針引導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持續調控對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事業發展投入,并從沿線開發、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戰略實施布局分析等方面,制定合肥市公共交通未來戰略規劃,展現交通戰略規劃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戰略模式。在“一切以乘客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下,應推動降本增效進入深層次,從公益性政策牽引著手,以市場化競爭為驅動,加強品牌建設。在增加非常規公交收入的同時,拓展對外充電、對外經營、對外維修、場站租賃等業務。并以錯峰填谷為著手點優化充電模式,減少電費損耗。在這個基礎上,整合公共交通資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細化內控成本,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支持。
此外,在建設園林城市目標的指導下,合肥市應繼續增加電動公交車投放量,打造低噪音、零排放的純電動公交線路。同時在加快都市圈城際公交一體化建設政策引導下,配合軌道交通開通運行契機,制定軌道交通、公交線路接駁方案,優化毗鄰地區道路微循環綠色公交線路,實現多車道通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合肥都市圈交通綠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支持。
1.安全應急管理方案
在挖掘運營管理數據、落實精細化成本管理方針的基礎上,合肥市應進一步完善運營方案。以安全為著手點,定期檢查營運公交車駕駛區安全隔離設施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聯合消防救援、應急管理、公安局、治安大隊等單位,策劃城市公交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活動,從公交車突發交通事故處置、公交車突發個人劫持事故處置、乘客攜帶易燃易爆品上車行為處置、乘客車廂內突發疾病處置、公交車營運途中突發車輛自燃處置、在公交車內突發乘客干擾駕駛行為處置、保修公司汽車維修觸電事故處置、停車場充電車輛突發火情現場處置等方面,搭建現場模擬場景,在場景中總結問題,持續改進公交運營預案細節,完善公交運營安全事故處置程序,為城市公交安全運營提供保障。
2.以客流需求為中心的出行方案
滿足市民乘客出行的需求是公交行業發展的方向,按照出行連貫、時間精準、安全高效等原則下,公交線路設置及調整需要以客流需求為導向,做好公交線路優化與新設,提高公交運營效率,提升公交服務質量。對于市民乘客的乘車需求進行數據分析,并階段性總結客流變化,加強出行方案及線路調整的敏感性和及時性。基于有效信息的調整,能增強市民乘客的滿意度和乘車黏性,并將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運營管理科學化。
3.智能運營管理方案
智能運營管理是公交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提升公交行業運營管理效率、滿足人民群眾便捷出行需要的關鍵。因此,在建成智能公交調度系統、電子站牌系統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狀態成套監測體系、乘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公共交通行業監管平臺的基礎上,城市應根據《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指南》的相關要求,結合智能運營管理技術規范,強化智能系統的應用、運行維護、完善作業,為公交出行分擔率提升以及公交行業科學發展提供支持。在這個基礎上,以智慧公交建設為中心,為城市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經濟、安全的條件,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在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良作用。
綜上所述,合肥市公交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也是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之一。而公交行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推進沿線經濟發展,而且可以加快郊區發展,優化區域行業生態。因此,根據新經濟時代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征,城市應進一步完善以城市公交為單元的公路行業發展體系,將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有機聯系。同時優化區域公交行業運營體系建設要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