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理事 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小學教研培訓中心副研究員
王偉曄
浙江有一個專為科學教師搭建的研討學習平臺。它提供豐富優質的教學和教研資源,依靠這個平臺,許多年輕教師得以快速成長。他們的經歷給了我們一點啟示:讓網絡研修成為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加油站。如何讓網絡研修學習真實發生呢?
借助網絡研修,做到真學習、真思考。網絡研修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學習。碎片化的學習對研修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真學習、真思考。
例如,紹興上虞的余沁老師是一個只有5年教齡的年輕教師,從2018年開始,45次參與每月研修欄目的學習。參加學習的高頻次表明她認真學習的態度。在每次研修學習中,她都能夠認真記錄、認真整理、認真積累,這種積累讓她成長了許多。同時,她沒有把研修的理論束之高閣,而是將研修學習的理論、獲得的經驗和教學策略的習得進行再思考,并融入自己的教學和比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通過網絡研修,引領真實踐、真創新。網絡研修學習,研修者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來展現自己的學習效果,在真實踐的基礎上真創新,引領研修的新風向。
上虞戚老師在學習了“項目式學習”講座后,基于本地實際和學生成長實際需求,開發了“豐育百草”課程。她的課程開發之旅為我們展示了她非常高的課程領導能力:課程設計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定位,具有結構性,還有非常翔實的課程規劃。戚老師把她的活動歷程、問題解決過程及時記錄,既留下了實踐資料,也為同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展望網絡研修,構筑真評價、真文化。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專業發展的成績,固然與他們的勤奮、他們的努力和他們的堅持有關系,但是背后的研修制度、監督和制約、研修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郭老師介紹的上虞區“硬核”措施:倡導共同體的成員每月參加浙江小學科學網的網絡研修,而且在活動結束的時候有專人統計,同時公布,還有發言帖數的記錄等。表面上看是硬核的措施,其實這背后包含了上虞區教研員或者是教研團隊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殷切期望。這是一種指導和關愛,看似剛性,卻是背后那種柔性的關愛和期盼。
讓我們行動起來,充分利用每月研修資源來提升自己。每月研修的資源,就像一座大寶藏,像一顆顆閃爍的珍珠。每次學習就像站在了名家骨干的肩膀上,在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中收獲著我們的成長。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最有名的學術品質特點就是“反思感悟”:在反思中頓悟,在頓悟中概括提升,慢慢就有了自己的主張和觀點。所以說,我們希望教師在網絡研修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感悟,不斷地概括提升,在專業發展的歷程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