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吉杰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甘肅張掖 734000)
現階段小學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尚存在較突出的問題與不足,亟待采用科學、精細的管理舉措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全面、深入地提升德育管理力度,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健康、持續化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各個小學學校的德育管理過程中尚存在較突出的問題,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學生德育發展的實效,也難以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小學德育管理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小學德育管理過程中,全面、系統的德育管理內容至關重要。為了全面促進學生深入持續化發展,也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學校應該督促教師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積極把握好科學化的德育管理內容。但現階段德育教育管理內容整體不夠全面和科學,部分學校在德育管理過程中仍然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明顯對學生的德育素養以及道德認知等方面缺乏重視,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長效持續化發展。另外,部分學校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沒有真正建立完善化的德育工作制度體系,這同樣會影響德育教育有序實施。缺乏完善、系統化的機制無疑會影響科學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甚至還會造成較嚴重的教學偏頗,難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教師在組織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把握好時代發展的特征,科學、全面地變革以及創新德育教育理念,以此更好地助推德育工作深入持續開展。但現階段在德育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教師的德育教育理念明顯滯后,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科學開展德育管理工作,也難以保證學生的發展實效。比如在教學管理實踐過程中,部分學校管理者及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影響比較嚴重,在具體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對發展學生德育缺乏重視,只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方面。另外,部分教師在德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并沒有真正落實科學的生本理念,而是采用相對統一的德育教育模式,教授學生相對統一的德育內容等,這無法滿足學生差異化的發展訴求,也難以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在小學德育管理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引導者,始終發揮著重要的現實作用。但現階段教師的德育素養相對較低,比如在具體的德育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仍然習慣采用相對機械的灌輸教育方式,試圖將德育內容全面灌輸給學生,這種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極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另外,部分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自身的德育認知能力不高,所以他們常常把德育教育與生活教育等相互分離,也沒有精準把握好關鍵的德育教育契機,這同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高質量地開展德育管理工作,也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而且很多教師的認知有限,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較差并且故步自封,和先進的德育工作者之間缺少交流、學習,導致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受到阻礙。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及教師要高度重視德育管理工作,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的管理理念,全面搭建精細化的制度機制,確保德育管理工作持續、深入開展。但目前德育管理工作尚存在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現階段學校在組織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突出存在德育內容不夠全面、系統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學校在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明顯缺乏清晰化的發展思路和科學化的德育工作規劃,這就導致德育管理存在隨機性、隨意性等問題。德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綜合性工作,學校在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從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體系,積極建立科學的發展規劃,確保德育管理工作深入持續化開展。但目前各個學校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理清具體的工作思路,也沒有把握好現階段德育管理的重要性,這就容易出現德育管理內容不全面、德育管理隨機性等問題。此外,在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學校層面缺乏必要的監督指導機制,難以及時發現并糾正德育管理過程中突出存在的問題,這同樣不利于有序實施及科學開展德育管理工作。
現階段各個學校在開展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并沒有真正系統地將德育管理工作擺在重要的發展位置上,也沒有系統、全面地推動德育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這就導致德育管理理念整體較滯后,德育管理工作整體不夠突出。當前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學校仍然將課業成績作為衡量教師、學生的重要標準,開展德育工作沒有有效的評價反饋激勵機制,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會忽視穿插德育教育。
伴隨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在小學教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教師的德育管理工作經驗在學校日常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效果。一方面,教師的德育管理工作經驗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缺乏德育管理經驗就既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建立基本的價值觀念,又無法合理安排順利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導致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容易形成局促不安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德育教育管理經驗就會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無法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產生挫敗感,而教師長此以往也會形成負面的惡化反饋循環,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和學校的教育發展都非常不利。
新時代背景下,在深入、高效開展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依托科學、精細的發展途徑全面、系統地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化發展。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學校、教師要把握好現階段德育管理工作的問題及成因,積極運用科學的發展途徑極大限度地增強德育管理實效,更好地優化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無論是在新課程標準的科學導向下,還是在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學校都應該在教育管理實踐過程中高度重視德育管理工作,積極推動創新變革德育管理工作,切實增強德育管理實效。現階段學校德育管理工作因為缺乏精細化的發展思路,導致德育管理內容缺少創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片面化的問題。對此,學校應該把德育管理工作擺在重要的發展位置上,依托精細、科學的發展規劃積極把握清晰的發展思路,卓有成效地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發展,更好地增強學生的發展素養及德育能力。一方面,在持續推進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做好必要的頂層設計工作,積極、全面地設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統籌布局,積極融合德育學科全面踐行“大思政”課程體系,更好地提升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全面夯實德育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學校還應該把握好自身的發展特色,科學、全面地理清德育工作思路,在堅持德育教育的同時立足本身的辦學特色,如定期開展學校、家長聯合的德育工作,舉辦特定節日活動等都是學校的教育特色。科學的德育管理工作不僅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道德認知等方面,還包括學生的行為實踐、學習習慣等方面。對此,學校要在德育管理過程中不斷細化德育管理內容,積極推動德育管理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在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把握好科學的德育教育舉措,切實創設科學的德育環境,積極變革及創新德育管理模式和方法,系統、全面地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有序化發展。一方面,在持續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從自身做起積極建立科學的德育環境,將德育管理工作納入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引導教師真正認識到德育與自身的內在關系。比如,學校可以將德育教育成果納入師資考核評價過程,以相對強制性的考核方式倒逼著教師高度認知德育教育。同時,可以利用學校的走廊和宣傳版面等載體張貼一些關于道德品質教育的標語和小故事,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無形中強化學校的德育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在開展德育管理實踐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督促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結合學生的發展能力等創新變革德育管理模式。在實踐德育教育的環節,教師有必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營造獨特的德育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融入教學情境中,從而在真實的情境中接受必要的德育滲透,切實增強學生的發展素養及德育能力。
在開展小學德育管理實踐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注重充分關聯思想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讓思想品德專職教師與其他代課教師進行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引導他們共同制定科學的德育管理方案,切實增強班級德育管理實效。每個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都有較大的發展差異性,如果教師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不注重把握好這種發展差異,那么無疑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基于此,在德育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有必要真正搭建“課程思政”的育人體系,積極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同時,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他們自身對德育管理的認識程度或他們自身德育素養的高低都關系著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成效。對此,學校應該注重著力搭建完善的師資培養體系,在引入專職思想品德教師的同時也要注重全面提升班主任、代課教師的德育素養,促使他們在各自實踐工作過程中積極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真正系統地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此外,學校還應該組織教師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不同方式實現高效學習,積極依托學校教研室進行討論交流,真正增強自身的德育素養。
學校德育管理人員是學生德育知識的重要傳授者,所以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德育培訓,尤其是培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基本的家國情懷等內容,只有價值觀念積極、正確的學校管理人員才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傳承文明才能更持久。因此,德育管理人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網絡上觀看和學習德育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及管理經驗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另外,學校可以邀請資深專家或教授開展與德育相關的講座,比如傳授教師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及用有趣的小活動引起學生主動學習德育內容的興趣等內容。德育管理人員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還要深化德育內容教育,完善管理體系。學生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所以學校的德育管理條例要針對不同年級做到覆蓋全體學生,還要定期創新德育管理內容,將德育內容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空喊口號的階段。
新時代背景下對于培養人才的要求逐漸豐富、多元,所以也要同步完善評價學生和教師的體系。傳統的評價體系僅局限于成績而缺乏考量學生的情感價值和態度等方面,因此要設置更豐富、多元的評價內容體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首先,評價主體應該突破傳統的限制,除了教師,學生也可以作為評價主體及時發現自身的學習問題,幫助教師進一步改善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其次,評價指標要多元化,要覆蓋學生的成績、品德、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從而促使評價更綜合、評價結果更具客觀性;最后,要不斷豐富評價方法,要打破單一打分式的評價方法,采取過程性評價方法,以學生日常的表現為依據進行評價,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為了系統、全面地提升小學德育管理實效,學校應該注重積極優化德育管理內容,全面建立科學的德育教育體系,切實創設科學的德育管理環境,全面提升教師的德育素養及發展能力,真正系統推動德育管理工作深入、持續化發展。實現德育管理教育目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實現,因而學校和教師未來還要繼續深入研究小學德育教育管理更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