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芬 謝艷萍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浙江湖州 3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不可逆的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損傷及氣促,患者因活動受限而導致骨骼肌萎縮、運動功能下降,且反復發作、纏綿不愈,急性加重期還會出現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其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起病急,可在短期內急劇惡化,并發癥發生率也較高,預后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 892 例AECOPD 患者的臨床治療,旨在探究血清炎性反應、凝血功能及血氣指標與AECOPD患者預后的相關性以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治的AECOPD 患者892 例,預后根據入院后28d 內的存活情況分為存活組(=705)和死亡組(=187)。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和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但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中AECOPD 的診斷標準;②一般資料和臨床實驗室檢查記錄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肺栓塞、肺纖維化等其他肺疾病的患者;③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呼吸衰竭或臟器衰竭的患者;④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⑤合并引起炎癥因子濃度升高的其他疾病。所有參與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通過醫院的病例查詢系統,收集并記錄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的性別、年齡、COPD 病程、炎性反應指標[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凝血功能(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O)、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pH 值]等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以及同時期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評分。所有實驗室檢測指標均為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的肘靜脈血所測得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祛痰、平喘、解痙、強心、擴血管及氧療等常規治療,并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抗感染、血管活性藥物、糾正電解質紊亂、有創或無創機械同期等綜合治療。
死亡組患者的PCT、CRP、WBC 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死亡組患者的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比較
死亡組的PaO和pH 值明顯低于存活組,PaCO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
血清炎性反應(PCT、CRP、WBC)、凝血功能指標(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及血氣(PaO、PaCO、pH 值)指標對AECOPD 預后均具有較好的評估價值,其中PCT 預測AECOPD 預后的價值最高(AUC=0.986,=0.000)。見表5、圖1。
表5 各指標評估AECOPD 預后的ROC 曲線結果
圖1 各指標評估AECOPD 預后的ROC 曲線
COPD 是老年人群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而AECOPD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據2016 年相關研究報道,COPD 位居全球疾病死因第4 位,其死亡人數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6%,而中國每年死于COPD 的人數約100 萬。目前COPD 的病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影響其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個體因素主要為遺傳,環境因素包括粉塵、有害物質、化學物質等的吸入。有研究表明,COPD 不僅是一種肺疾病,也是一種全身炎性反應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與進展可能與血清炎癥因子的參與有關。AECOPD 患者的預后評估也一直是臨床所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因為肺功能檢查對患者的體力有一定要求,體力要求不達標的AECOPD 患者無法進行肺功能檢查,會對其預后評估造成一定的困難,進而影響對病情的判斷和疾病的治療。
本研究892 例AECOPD 患者中,入院28d 內有187 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20.96%,其病死率相對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比較兩組患者的PCT、CRP、WBC等炎性反應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死亡組的PCT、CRP、WBC 明顯高于存活組。表明隨著AECOPD 病情的惡化,PCT、CRP、WBC 會升高,這與廖志林等的研究結果一致。PCT 是一種由甲狀腺C 細胞合成分泌的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糖蛋白質,在機體正常生理狀態時處于較低水平,在感染早期會迅速升高,是一種早期診斷及評估全身性細菌感染病情的新型生物標志物。既往研究表明,PCT 診斷細菌感染的敏感性達90%以上,且對AECOPD 疾病有較高評估價值。衡旭民的研究表明,CRP 與AECOPE 患者的組織損傷程度和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AECOPD常伴有細菌感染,而WBC 則是臨床細菌感染必查的常用指標,但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因此靈敏度也較低,而CRP 是感染檢測較為敏感的指標,患者急性細菌感染時會迅速升高,故而臨床上常常同時測定兩種指標,用于感染的檢測。
同時,比較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等凝血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死亡組的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切明顯高于存活組。表明隨著AECOPD 病情的惡化,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會升高。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原活化和水解后的產生的特異性降解物,患者體內該物質水平升高,表明體內處于繼發性纖溶亢進和高凝狀態。血漿纖維蛋白是凝血系統中重要的蛋白質之一,其水平升高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液的流動性,促進血栓形成。此外,比較兩組患者的PaO、PaCO、pH 值等血氣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死亡組的PaO和pH 值明顯低于存活組,PaCO明顯高于存活組,且患者預后與PaO和pH 值呈負相關,與PaCO呈正相關。表明隨著AECOPD 病情的惡化,PaCO和pH 值會升高,而PaO會降低;隨著患者病情惡化及呼吸衰竭,PaO持續下降而PaCO持續升高,進而引起呼吸性酸中毒,這也是患者疾病進展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ROC 曲線結果表明,血清炎性反應指標(PCT、CRP、WBC)、凝血功能指標(D-二聚體、血漿黏度、血漿纖維蛋白)及血氣(PaO、PaCO、pH 值)指標對AECOPD 預后均具有較好的評估價值,其中PCT 預測AECOPD 預后的價值最高。
綜上所述,血清炎性反應、凝血功能及血氣指標對AECOPD 患者的預后具有較好的評估價值,臨床應加強對血清炎性反應、凝血功能及血氣指標的監測,將有助于醫師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可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進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