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隨著我國新中學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為了更好地適應和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將分組教學融入初中生物教學,可以有效地滿足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時創造有效的生物教學。而且傳統的生物課過于死板,往往使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習帶來了新的動力,不僅使教師和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溝通,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從而促進課堂效率提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根據生物教學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分工合作,完成教師的任務,互相取長補短,最終在合作努力下完成任務。在合作學習的促進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改善他們對學科的歸屬感、自信心,鍛煉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中,一些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填鴨式的教學,不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獨立的反思。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沒有得出自己的結論,只是機械地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應付考試。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但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中與他人進行交流,這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當下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學任務都是通過合作完成的,然而,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想法,因為它要求每個學生在執行任務時都要積極參與,獨立思考,不僅要快速完成小組任務,還要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個性,使其能夠獨立學習并完成任務。
當下的合作學習,也為學生將來融入社會起到準備作用。通過學習合作,學生學會了認識彼此的長處和短處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合作,這樣他們才能很好地融入團隊,幫助他們在團隊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幫助他們與他人更好地溝通和交流。
傳統教育過于注重知識的獲取,或多或少地忽視了學生技能的培養,這往往導致了“高分低能”的現象。目前,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教學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在各學科都有實踐和教學,其中一個值得探討的實際問題是,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新課程的改革。因此,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促進初中的生物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學習中,學生之間往往有很多競爭,這意味著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和個人所得。然而,當合作學習開始時,學生必須一起學習,小組中的學生一起討論,因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快速完成任務。這在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競爭,同一小組的成員一起學習以提高綜合能力。這不僅消除了學生之間的競爭,而且還使小組成員能夠相互借鑒,增加知識,促進更積極的合作學習。
教師在給學生分配任務時,應考慮該組的平均學習水平。如果任務太容易,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如果任務太難,學生就不愿意在小組中討論和交流。如在中學生的生物課上,討論不同植物在黑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差異,每個小組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老師要求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來做總結。老師表揚了這個小組,然后向全體學生展示了實驗的過程,并解釋了實驗的原理。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目前的研究背景下,合作學習的概念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是強調學生的核心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克服教育過程中學生互動的困難,積極促進學生之間的真正合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被定義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中一起學習,以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最后教師對小組的集體成就進行獎勵。
在實踐中,有各種各樣的合作學習方法和策略。根據客觀的說法,合作學習有五個關鍵因素。①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完全負責,并通過個人的努力促進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成就。②保持互動,促進溝通。學生必須面對面地交流,直接互動,在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下進行合作學習。③個人責任。每個學生都需要完成某些任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④學習技能。教師應教授學生學習技能,使他們能夠在更高的水平上合作。⑤小組自我評估。小組內部應定期評估個人或者整體的表現,并考察成員的行動和結果,以保持成員努力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感到快樂和沒有壓力,這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將知識和生活實踐融合在一起,努力貢獻自己的所學。在一個具有合作性氛圍的課堂環境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表達自己。因此,需要努力在師生之間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自由表達,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中坦誠相待,團結合作,相互補充,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作用。這是整個小組合作成果的真實反映,也能夠使學生的大腦變得更加地活躍,有助于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輕松學習和全面發展。
小組教學的第一步是組建一個學習團隊,這是最重要的環節。小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影響著小組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班級中的學生,并根據他們的特點和能力進行有效的分組。如果教師任意組建小組,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就很可能會導致小組內的沖突,這可能會阻礙小組學習目標的實現,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他們與同伴的關系。而臨時小組比較容易組建,但長久的小組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來組建,這使得分組更加科學合理,在生物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學生在小組中能夠更快地學習更多的技能,獲得責任感和鍛煉合作精神。
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計劃,遠遠沒有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計劃要有效,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目標的認識情況,本著“教是基礎,學是根本”的原則,從理論知識到技能的應用,一步一步地進行。在教學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獨立學習。在設計學習計劃時,教師必須能夠熟悉材料,使合作過程嚴格地、有邏輯地進行,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信息,以幫助學生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指出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同時,教學課程應以問題為導向,分層次,分等級,循序漸進。每節課都是圍繞學習目標設計的,在課前用心準備,在課上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尋找正確答案的欲望。這是引導學生獨立和合作學習的合理方式。
重要的是,小組工作要在其成員之間充分分配,學習過程要有組織,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從互動中學習。同時合理選擇一個小組長很重要,否則小組學習的過程就會很混亂。教師在教授生物的過程中,應考慮到生物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能力評估以及結合學生民主意見確定組長,保證組長能夠在合作交流中合理分配工作,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的任務。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一些具有競爭性質的任務,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出擊,學習就會更加有效。
生物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使理論知識更接近于實踐。對初中的學生來說,生物實驗有幾個難點,其中有些是復雜的,學習能力或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無法獨立完成生物實驗。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揚長避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指導別人來檢驗自己的知識,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加深自己的知識。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可以獲得一系列的學習資源。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起著關鍵作用,將學習目標與課本內容的解釋聯系起來,并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來討論和分析內容。
例如,教師在講授八年級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課程時,可以預先確定課程的主題,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使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相關的材料或信息。其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整個章節的預習,將其中的知識點整理出來,總結小組成員不懂的問題,在教師教學的時候,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這樣能夠提升小組成員對學習生物的熱情,激發創新的潛能,在互動討論中收獲豐富的體驗,實現教學資源全面共享的教學效果。
在生物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可以減輕教師的壓力,改善課堂環境。教師應該成為課堂上的觀察者。作為觀察者,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以便更好地指導和管理每個小組。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管理不同的小組,解決學生的問題,使他們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和小組進行良好的管理,不僅要傳達必要的信息,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和交流,使學生喜歡學習,探索和發展他們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
觀察是信息處理的第一個過程。由于生物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教材中更有效地使用圖像、模型和視頻等形式,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吸收所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動力,產生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生物學科中《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內容時,結合書中的插圖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組成。這些圖片色彩鮮艷,生動逼真,但同時又是普通的、日常的圖像。學生能夠在看第一眼的時候,對圖片上的內容有一個淺層的概念,從而充滿了好奇心,并立即渴望學習。
然而,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他們將無法解讀圖表,理解和吸收生物知識。因此,重要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他們對圖像的認識,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整合學習內容,理解知識內涵,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又如,在講授《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內容時,關于血液的產生和排出,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然后看一段血液產生的視頻,要求仔細觀看、思考,然后小組派代表進行表述,說出血液是由什么構成的,這個運輸過程叫什么?教師再次展示書中的圖片,并要求小組觀察、討論、分享所討論的內容,最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關于血液流動的內容。教師對答案進行評論,并進行總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單獨教學,這使得教師很難評估學生。在評估學生的作業時,教師首先評估小組的整體表現,因為這是確保小組成員專注于團隊合作的唯一方法,也是確保學生在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時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是開放的,要求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自由創造和創新,鼓勵學習小組之間良性競爭,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必須適當地鼓勵學生,使他們發揮潛力,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了解小組學習情況,記錄觀察結果,必要時與學生討論,幫助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思考,積極發現觀察過程中的問題,回答學生的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應總結和評估小組的學習成果,不僅是老師評估學生,其他小組也可以評估學生,這可以更好地了解評估的公平性。當老師認可學生的成就時,他們的信心就會增加,這樣他們就能在未來的學習中更積極地表達自己。同時,教師的鼓勵可以幫助減少成績不佳的學生的自卑感,鼓勵他們更加努力地改變學習態度。并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要客觀公正,否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少,整個小組也會受到影響,只有客觀公正,才得以保證小組合作的穩定發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以上的論述可知,在教育改革的新階段,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而小組合作教學以學生合作學習為基礎,教師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可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