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楠楠,李珍珠
(1.貴陽康養職業大學,貴州 貴陽 550081;2.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613)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1]。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為各地的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急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中職教育)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作用。確保高中階段職普比例大體相當,維護中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是我國職業教育政策安排的核心內容之一[2]。
中高職銜接教育是職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在我國整體教育體系中,中高職銜接教育依然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體系。在銜接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銜接損耗”[3]。“銜接損耗”是指在職業教育的學制銜接體系中,在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由于后面學制的專業課程所學內容重復前面學制中的教學內容而導致的“損耗”,是職業教育學制銜接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國內尤其是陜西省,目前中高職銜接多采取的是“3+3”模式,即中職學生通過3年理論、實踐學習,參加高職分類招生考試或高職單招考試,成績合格后進入高職學習。因高職各專業錄取中職生源的數量不等,加之考慮到教學成本等因素,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畢業生被混編成班,且采用同一人才培養方案。此模式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課程重復率高,技術技能提升空間小,“銜接損耗”不可避免。
“崗課賽證”融通式教學模式的雛形是“結合崗位要求的‘全程考核—實訓—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內涵為:“崗”指本專業所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課”是本專業教師所傳授的職業理論及實踐知識,是人才培養的基礎;“賽”是本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是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的手段;“證”是本專業學生上崗前所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或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勞動準入的基本條件[4]。
我們以“崗課賽證”相融合為契機,直面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教學改革提出相應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實踐,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案。在連續多年的實踐中,中高職學校堅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齊抓共管資格證考試,合作共建大賽訓練體系,形成連續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減少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自2015年開始陜西省全面實施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為中職學生開辟了新的升學途徑,由西安市衛生學校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每年遞增,2021年達到92%。而在中、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也逐漸出現了銜接不暢、目標區分度不大、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重復率高、學生檢驗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低等一系列問題。直面這些問題,中職階段培養學校——西安市衛生學校和高職階段培養學校——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兩校攜手建立并實施了“需求引領、能力驅動”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現將實踐過程介紹如下。
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區分度不大,存在“銜接損耗”的根源在于中、高職學校各自為政,雙方在人才培養中不能有效實現貫通培養,導致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又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實施“崗課賽證”引領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崗課賽證”融通式教學模式下,對標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進一步明晰中、高職教育的分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分層與專業接續設計;構建以行業標準為依據、職業能力為本位、項目課程為主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通過研究,完善中高本一體化課程體系,降低“銜接損耗”,改變高職不是中職的重復的現狀,以滿足現代醫學檢驗人才需求。
中高職銜接體系的核心是課程內容,它反映了該學科的課程邏輯和社會對不同層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改革實踐中,兩校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按照由低到高、分段實施的原則去匹配當前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學習內容前后順序按照由易到難原則安排,保持整體性、連續性和系統性(見表1)。

表1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對照及銜接
在“崗課賽證”融通式教學模式引領下,針對不同階段的培養任務,重構課程體系,做好課程銜接。主要集中在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標準、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評價和教學管理這幾個方面。
1.2.1 培養目標銜接 培養目標依據受教育的對象來制定。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共同目標是為社會或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培養目標應突顯職業性,符合行業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
在“崗課賽證”融通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過程中,逐步明確中職階段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基礎技能型人才,側重于人文素質培養和崗位基本操作技能培養;高職階段的培養目標為培養能夠從事臨床醫學檢驗、輸(采供)血、病理檢驗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培養以及專業能力、崗位勝任力與就業能力提升。
1.2.2 專業教學標準銜接 專業教學標準對教學的整體過程起著指導性作用,決定著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目前兩校已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目標、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等各項內容建立了有效的銜接機制。兩校合作以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共同分析設計前后關聯的分段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培養目標銜接和課程體系銜接。課程體系的銜接保證了中高職在對接專業內形成一個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有機銜接、逐漸深入、螺旋上升的完整課程體系。
1.2.3 構建“模塊化,分段遞進式”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銜接 職業教育是以產教融合、服務產業為核心的。由“崗”提出崗位需求,圍繞需求,由“課”提供滿足需求的理論及實踐知識。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人才培養的成敗。2020年7月在全國衛生行指委的指導下,兩個學校對醫學檢驗技術的中、高職人才需求狀況、產業發展前景、專業設置可行性等進行深入分析,邀請了相關專家對專業設置的合理性、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充分論證。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聯合企業,院校共同將中高職教學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課程研究,構建了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中,明確中高職教育分層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中高分層專業接續設計;準確把握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將需求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課程建設在遵循多方參與原則的基礎上,由行指委牽頭,聘請相關行業、企業、高校、教育部門等有關人員參加,建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和管理小組,負責課程設計。
在明晰分層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改變目前教學體系過度強調知識系統化、體系化的普遍趨勢,引入模塊化體系,將科技發展帶來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引入課程,增強高等技能人才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例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檢測技術的進步、核酸檢測技術的迅速普及,兩校及時增加教學模塊,在中職增加了PCR樣本采集注意事項、PCR檢測、RT-PCR的臨床應用,在高職增加了核酸的基本結構、核酸的理化性質、PCR的基本原理、RT-PCR的臨床應用、DNA測序與PCR的關系等內容。
模塊化體系可以根據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出知識單元和技能單元,以專業技術訓練為主線、以職業資格為導向來設置課程結構和組織教學內容。這樣的設計刪繁就簡,削枝強干,加大實踐知識與技能以及實踐教學的比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橫向就業空間的拓展。
根據中、高職不同階段的培養任務重構“模塊化,分段遞進式”課程體系。根據兩個階段的專業教學標準,對相應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進行梳理,重新劃分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避免開設課程的重復。對接人才培養目標,中職階段學生的需求主要是升學,崗位是臨床檢驗常規工作,因此中職階段側重人文素質培養和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中職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臨床檢驗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職階段側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崗位勝任力與就業能力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設立了4個模塊,包括人文素質課程模塊、專業基礎強化課程模塊、專業知識拓展課程模塊、專業能力提升課程模塊。在原有傳統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逐年增設了8門課程。通過學校—臨床—再學校—再臨床的螺旋上升模式,達到專業理論知識不斷鞏固、拓展與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逐步強化的效果;同時有效解決了中高職課程重復設置的問題。
1.2.4 課程評價體系銜接 課程評價是檢測課程教學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過程中,我們將專業課考核劃分為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兩部分。理論考核對接職業資格考試,技能考核對標檢驗技能大賽。
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總結每章的重點和考點,以職業資格及崗位需求為引導進行講授并布置作業,考核采用與職業資格考試相同模式的標準化考試。學生完成中職部分的理論學習后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中職的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指導學生根據實習內容強化對應章節重點知識的學習。完成實習進入高職學習后,高職教師首先組織摸底考試,同樣采用對接職業資格考試的標準化考試,摸排學生的掌握情況再針對薄弱環節,通過微信公眾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講授,由高職院校的教師組織職業資格考試的復習。
參照全國檢驗技能大賽的評分標準,改革技能操作考核方法。連續多年參賽,兩校已形成了共同參賽、互相考評的機制,不但提高了參賽學生的成績,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對日常的操作技能訓練也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2.5 教學管理銜接 雙方院校間有效的溝通交流是促進中、高職課程順暢銜接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與對接的高職院校連續多年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集體備課,相互交流,確保兩校教學管理的銜接。在對應專業課之間建立課程銜接研究小組,負責本專業的課程研發工作。在2021年出版的“崗課賽證”系列融通教材中,兩校教師均參與了教材編寫,部分教師擔任了主編、副主編。
在“崗課賽證”融通體系中,“證”是“崗”的需求,是“課”的結果。職業資格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專門技術人才的客觀要求。由于中職學生在畢業一年之后即具備資格參加衛生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資格考試,該資格是職業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從業的資格。因此,改革課程體系,幫助更多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成為兩校共建的一個重要內容。
中職學生畢業一年后取得該考試資格,考試時,正是在高職就讀期間,因此兩所學校之間的合作共管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兩所院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歷經5年時間初步搭建完成了職業資格考試培訓平臺。該平臺采用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運行,目前該平臺已經運營4年多,并在全國30多家中高職院校推廣使用,運行后臺數據顯示使用人數超過8 000人。兩校教師通過該微信公眾號為學生進行專業講座和輔導20多次,推送有關文章40多篇。通過該微信號提供的幫助,學生在校期間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由30%提升到70%。
自2015年開始陜西省全面實施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為中職學生開辟了新的升學途徑,西安市衛生學校升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每年遞增,2021年達到92%。2017年兩校簽訂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協議,明確中、高職不同階段人才培養任務。2019年得到陜西省教育廳批準,兩校合作招收“3+2”五年制高職學生。在連續多年的合作中,兩校始終堅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建立了“需求引領、能力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明確了每個階段的培養目標。中職階段側重人文素質培養和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中職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臨床檢驗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高職階段側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崗位勝任力與就業能力培養,依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知識水平、能力范圍、職業特點和未來崗位需求,設置各個階段的素質要求、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經過近6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具有職教特色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積累了一體化人才培養經驗,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例,在連續多年的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逐步建立以人才需求為目標,從課程體系建設入手,著力于教材建設,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為本位、以項目課程為主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兩校教師參與編寫的《臨床醫學檢驗考試考點精析》已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于2018年正式出版。2021年我們響應國家號召,以衛生行指委為依托,兩校檢驗專業教師,聯合全國40多所院校的80多名一線教師共同編寫了“醫學檢驗技術士(師)資格考試‘崗課賽證’融通系列教材”。
“葡萄醫考”微信公眾號的創建,為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打開了新思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取得畢業證一年后方可參加檢驗士資格考試,“葡萄醫考”微信公眾號的創建,既可以為中職升入高職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提供有效幫助,也能夠為高職畢業脫離學校環境,但無法做到系統性參加考前輔導、只能利用工作之余進行碎片化學習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有效提升了檢驗士資格考試通過率。
由職業教育學者、課程專家及中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組成專門管理機構并搭建了教研平臺,定期召開會議,加強教研隊伍培訓,使分散的教研力量得以整合,實力變得雄厚,提高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幫助教師共同成長,保障課程能合理銜接,實現中高職銜接教學的有效實施。
通過建立可以傳承的選手選拔培訓機制、科學有效的選手選拔流程,實施嚴格規范的訓練方案,進一步完善檢驗技能競賽培訓體系。通過技能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兩校檢驗專業理論教師以及實驗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兩校檢驗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及實驗教學方式的改革,在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力的同時,提升專業的育人水平,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的良好局面。
該成果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試點,對接學生升學需求,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與西安市衛生學校(中職)為學生搭建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立交橋,鋪就了升學、就業、成才之路。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與檢驗,兩校建立了穩固的生源基地關系,從課程資源、教師團隊、技能競賽培訓到實訓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的共同體。
中、高職兩個層次的教學雖然是在兩個不同的學校進行,但教學對象是一樣的。成立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中職學校邀請高職院校提早參與教學組織管理,兩校加強交流,共同培育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立教學質量監控小組,檢查、督導教學文件是否按計劃執行、日常教學計劃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管理工作是否規范等具體教學環節,及時反饋中職階段教學情況,便于高職院校調整教學內容,以達到聯合培養的目的。
職業資格證是畢業生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活動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職業資格考試是以職業活動必需的能力為核心的鑒定考核。資格框架體系中有對職業等級標準的嚴格說明,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設置使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有利于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銜接。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在“縱向連接”上探索解決了部分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橫向融通”上還有不足。下一步將逐步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結構自我調節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但有“縱向連接”機制,還要有“橫向融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