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比較研究①

2022-10-29 03:36:38馬強牛玉斌
關鍵詞:課程體系設置課程

馬強, 牛玉斌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電力學院, 鄭州 450045; 2.西南大學 材料與能源學院, 重慶 400715

俄羅斯是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合作伙伴, 也是金磚國家的核心成員之一, 雙方在政治、 經濟、 能源和教育等多個方面都有深度合作, 尤其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合作歷史悠久, 層次較高. 改革開放以來, 中俄兩國于1982年恢復教育交流, 2013年俄羅斯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2014年雙方簽署《中國教育部和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關于支持組建中俄同類高校聯盟的諒解備忘錄》, 標志著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全面恢復和發展[1]. 2015年兩國協同推動建立了金磚國家網絡大學和大學聯盟兩個平臺, 以加強金磚國家中高等教育合作.

近年來, 中俄兩國高等教育合作規模很大, 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很多, 但是合作層次偏低, 且多數側重于藝術、 經濟、 計算機等人文方向, 理工科合作數量較少, 合作辦學尚處于初級階段[2]. 而理工科一直是俄羅斯高校的傳統優勢專業, 尤其能源動力類學科更是俄羅斯傳統優勢領域的重點學科, 該學科專業關系到國計民生, 是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規劃的重要領域的基礎性專業, 也是當前全球重要發展領域能源領域的核心支撐專業. 因此, 本文通過對中國與俄羅斯在能源動力類學科專業進行比較研究, 為中國主要高校關于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1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簡析

1.1 中國能源動力類學科專業設置現狀

中國能源動力類學科專業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 由于受當時前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 中國能源領域高等教育偏重于能源動力方向, 設置了熱能動力、 水能動力、 低溫制冷、 新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控制等等, 一共9個專業. 這種設置方式來源于前蘇聯專業劃分細、 口徑狹窄的特點[3], 與當時中國經濟體制以及工業發展情況相適應. 1998年9個專業合并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2012年改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與其他兩個專業合成能源動力類專業體系. 2016年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 開始全面推進工程教育認證工作, 成立了專門負責工程教育認證的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制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并負責審核, 目前執行的認證標準中特別強調了對復雜工程認識、 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強調了對人才培養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強調了對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強調了按照OBE理念來進行教學管理. 近年來, 能源動力類學科建設也隨著“卓越工程師培育計劃”和“新工科建設”的實施, 越來越重視加強校企聯合, 并根據專業發展實現跨學科、 跨專業的人才建設, 以保持國家經濟發展所需的工程人才.

目前中國開設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高校約270所, 其中公立高校有120所, 它們的特色和方向各異. 其中排名前幾位的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學、 清華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具有專業綜合、 特色突出的特點, 普遍建設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華北電力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高校以電力生產為特色, 其中華北電力大學的火力發電人才培養在全國居首位; 湖南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以發動機人才培養為專業特色; 西北理工大學、 江蘇大學、 河海大學等高校則在流體機械上面優勢明顯.

1.2 俄羅斯能源動力類學科發展情況

俄羅斯能源稟賦卓越, 在天然氣、 石油、 煤炭的儲量上均居世界前列, 能源出口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較大, 這對能源科技和能源人才培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相對中國來說, 俄羅斯高等教育發展比較曲折. 前蘇聯解體之后, 俄羅斯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大幅度下滑.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俄羅斯政府推出許多教育改革措施, 一方面推進博洛尼亞進程試圖融入歐美體系[4], 另一方面探索通過國際化等方式加強本國競爭力, 比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5-100計劃”[5]和《高校: 創新的中心》方案等. 但是由于歐美對俄羅斯的警惕及俄羅斯自身的經濟形勢, 這些改革措施效果并不明顯[6].

俄羅斯高等教育的管理主要依據《俄羅斯聯邦憲法》(1993年)、 《俄羅斯聯邦教育法》(2012年通過, 2013年頒布, 第273-Ф3號)和2013-2020年“發展教育”國家方案[7]. 對于特殊專業, 還受到俄羅斯國內相關行業標準的影響, 比如渦輪機、 鍋爐等設備相關專業.

在能源動力類專業高等教育上, 俄羅斯主要設置了油氣類專業和能源動力類專業. 根據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統一規劃, 能源動力類專業從屬于電能與熱能專業, 二級專業包括熱力學與熱工學、 電力電氣工程、 動力機械工程3個方向, 分別授予相應學士學位. 3個專業方向中, 熱力學與熱工學居首要地位, 主要是培養具備熱學專業領域全過程知識體系的學生, 專業方向覆蓋熱能相關的燃燒、 換熱、 低溫質量、 熱機、 燃料、 熱工自動化、 能源法規等多個領域. 電力電氣工程主要針對電能的輸送、 變換、 分配、 應用及電網系統控制和設備制造等方面培養專業人員, 另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電技術也被包括在這個專業中. 動力機械工程培養涉及能源轉換機械相關技術, 設備的設計、 研究、 安裝和操作的專業性人才.

俄羅斯目前設置有能源動力類學科專業的高校數量頗多, 其中開設有熱力學與熱工學的約有99所, 開設有電力電氣工程的約有180所, 動力機械工程的約有40所. 莫斯科鮑曼國立大學、 莫斯科動力學院、 托木斯克理工學院和烏拉爾聯邦大學等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處于俄羅斯該專業的領先地位.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偏重于液壓機械、 液壓傳動及自動化、 內燃機、 渦輪機、 節能環保和熱能技術等領域,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偏重于能源和動力工程領域, 烏拉爾聯邦大學偏重于能源發電, 而莫斯科國立動力學院則覆蓋了能源動力相關所有領域.

2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對比分析

2.1 中俄能源領域課程體系對比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架構基本相同, 按照培養要求通??煞譃橥ㄗR類課程、 工程基礎類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及集中實踐環節5個部分. 經過對比研究發現, 兩國高校在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上存在一定差異. 以俄羅斯某兩個高校的課程體系為例, 分5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進行課程體系對比研究時, 為了保證一般性, 課程學分采取整十取值進行近似.

2.1.1 通識類課程

高等教育通識類課程通常包括人文、 自然科學、 外語三部分, 兩國高校課程的具體設置見表1.

表1 中俄通識類課程比較

(1) 人文通識類課程通常覆蓋哲學、 歷史、 法律等內容. 中國高校以思政類課程形式全面覆蓋這些內容, 俄羅斯高校則分得非常細, 哲學部分學分占比較少, 而社會學、 法學占比較多.

(2) 自然科學類課程通常覆蓋數學、 物理、 化學三部分內容, 其中物理課程的內容和學時設置基本相同. 數學課程在中國高校被細分為高等數學、 概率論、 線性代數(矩陣論)、 復變函數等多門, 俄羅斯高校則只設置了一門數學必修和一門數學選修. 對比兩國課程大綱可以發現, 數學類課程教學內容基本相同, 對比學時和學分可以發現, 中國高校更加重視數學在高等教育的作用. 化學則在俄羅斯能源專業屬于必修課程, 其內容與中國部分專業高校所設置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內容存在差別, 主要是能源工藝生產工藝相關的化學和化學過程知識, 主要覆蓋基礎無機化學、 化學動力學和電化學等知識. 中國能源專業通常不開設“化學”, 而是將部分內容融入到專業課程中進行講解, 比如將“化學動力學”設置在“鍋爐原理”燃燒部分, 將電化學知識設置在“電廠水處理”中, 將部分有機知識融入“新能源概論”生物質能源利用部分等.

(3) 外語類課程均將英語作為重要外語. 從學時設置上看, 中俄高校均設置了大學分的基礎英語教學, 同時后續課程中多數還設置了“專業英語”類課程, 這反映出中俄兩國非常重視外語教學, 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國際化交流能力上達成高度一致.

2.1.2 工程基礎類課程

工程基礎類課程通常覆蓋專業學習所需基礎知識, 通常可以進一步分為通用工程類和專業基礎類兩個部分. 通用工程類課程通常分為圖學類課程、 計算機類課程和力學課程, 為學生從事工程領域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識基礎; 專業基礎類課程通常包括電工電子課程、 流體力學、 熱學和控制理論課程, 為學生能源動力類專業學習提供必需的理論基礎. 課程設置比較見表2.

表2 中俄工程基礎類課程比較

(1) 對比通用工程類課程可以發現, 中國高校通常將計算機編程語言列入必修環節, 俄羅斯高校則通常沒有. 由此可見, 中國高校對于計算機使用的重視程度, 對于專業輔助研究發展趨勢中數值計算具有高度認識, 通常選擇C語言、 Python語言, 方便學生在今后進行Matlab、 Fluent等專業應用軟件的學習、 掌握和使用.

(2) 根據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規定, 俄羅斯工科高校均將“生產活動安全”課程設為通用工程類必修課程. 該課程主要覆蓋工業生產過程中安全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理論、 安全管理系統等內容, 主要講述生產過程中可能對工作人員造成危害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如污染物對人傷害、 輻射防護、 電氣保護之類, 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關于有害和危險的生產要素及其閾值、 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組織與合法保障原則方面的知識, 便于畢業生在從業時做到個人權益保護. 中國高校則普遍沒有設置該類課程, 部分高校根據行業需要設置有“電廠安全”等行業安全課程, 相對于俄羅斯的“生產活動安全”知識覆蓋面較?。?在作者團隊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 多數用人單位意見反饋中對生產安全類課程提出了要求. 這說明對學生進行生產安全類知識傳授對于今后從業時非常有必要的. 按照國內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 “生產活動安全”基本可以與安全專業的《安全管理學》相對應. 通過課程內容比較可以發現, 兩門課程有著重大區別. “生產活動安全”側重于工業生產過程的安全分析和管理, 需要結合工業生產進行講解, “安全管理學”側重于管理學角度的理論和制度分析.

(3) 通對比專業基礎類課程可以發現, 兩國課程設置基本相同, 但是俄羅斯高校課程學時大大高于中國高校課程學時, 充分反映俄羅斯高校對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

(4) 專業基礎課中, 中國高校通常設置的控制類基礎課程“自動控制原理”在俄羅斯高校課程體系中沒有顯示. 對于熱學類基礎課“燃燒學”, 中俄兩國的設置都不統一. 中國2018年專業教育標準中, 把燃燒學列為建議必開的課程, 但相應高校通常將課程內容融合在其他課程中, 比如鍋爐原理, 部分高校設置有相應必修課或選修課.

2.1.3 專業核心課

專業核心課程指的是能源領域各個方向的骨干課程, 主要覆蓋某一特定專業方向的必須知識. 目前中國和俄羅斯能源領域人才培養方向主要包括通用能源動力、 發電動力、 低溫制冷和新能源等4個方向, 部分高校將內燃機作為能源動力研究方向, 但是多數高校將其從屬于機械工程專業. 對比發現, 4個方向的核心課程設置基本相同, 這說明兩國高校對于專業方向骨干課程的認知趨于相同. 課程設置比較見表3(中國高校以相應特色高校為例, 俄羅斯高校以烏拉爾聯邦大學和莫斯科動力學院為例).

表3 中俄專業核心課比較

俄羅斯高校的熱力發電廠專業將鍋爐原理、 汽輪機原理、 發電廠熱力計算和發電廠輔助設備視為重要課程, 將供熱相關內容也視為專業重點; 非傳統能源專業則將非傳統能源理論基礎、 非傳統能源利用技術、 非傳統能源利用設備和非傳統能源利用輔助設備等視為專業核心課程; 工業熱工學專業將鍋爐原理、 換熱器設計和熱機設計等課程視為核心課程.

在中國, 偏重于通用設備的高校將鍋爐原理和渦輪機原理等課程視為核心課程, 偏重發電技術方向的高校將鍋爐原理、 汽輪機原理和熱力發電廠等課程視為重要課程(西安交通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 偏重于內燃機方向的高校將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學)、 發動機設計、 內燃機自動化之類的課作為重要課程(西安交通大學、 湖南大學、 山東大學等), 偏重于制冷技術的高校將低溫制冷原理和制冷機械原理等課程作為重要課程(西安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等), 偏重于新能源利用技術的高校將風能利用技術、 太陽能利用技術和汽輪機原理等課程作為重要課程(上海理工大學等).

2.1.4 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程主要為了拓展學生專業視野設計, 根據各個學校的情況而定. 俄羅斯高校選修課程具有與生產實際結合比較緊密的特點, 如烏拉爾聯邦大學的熱電廠方向設置有熱電廠設計、 集中供熱理論、 熱電廠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和化學工藝過程及設備等課程, 而工業熱工學方向設置有動力裝置設計、 電力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熱能企業經濟與管理等課程, 均與專業方向運行和運營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 俄羅斯高校專業選修課多數會設計關于經濟、 運營和管理等相關的課程, 以便于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拓展. 而中國高校直接的差異較大, 不盡相同, 通常有偏重于科研類的數值計算方法等(華中科技大學), 有偏重于專業拓展的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山東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 碳捕捉技術等(山東大學), 有偏重于工業運行的單元機組運行(華北電力大學、 山東大學)、 新能源利用技術(上海理工大學等), 部分高校將其他專業方向核心課程設置為專業選修課.

2.1.5 集中實踐環節

在實踐環節的設置中, 中國高校資源和環節遠比俄羅斯高校豐富, 主要分課程設計、 專業實習、 集中專業實驗和畢業設計等幾個部分. 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和教育部專業教育標準規定, 這部分內容應該占總學分25以上. 而俄羅斯高校集中實踐環節通常包括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 但實際上俄羅斯高校實踐環節數量和學分并不少. 俄羅斯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經常將中國高校所認為的集中實踐環節設置為專門的課程或融入到課程學時的實踐課堂上, 比如熱力發電廠設計、 動力裝置設計等環節. 中俄兩國在畢業設計的重要性上態度相同, 均將其視為獲得學位證的必修環節. 中國高校課程體系中, 學分通常設置為12學分左右(西安交通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 部分高校會增加2個學分(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等), 俄羅斯高校則通常設置學分為15學分. 目前中俄聯合辦學中, 中方要想獲得俄方高校學位, 通過國家考試并通過俄方畢業設計答辯是必要條件.

2.2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對比

能源動力類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非常明顯的實踐性和行業性, 行業發展對于人才培養有較強的反饋作用和改革動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校企關系對于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為了保證人才培育質量受到社會認可,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密切結合企業需求, 得到相關行業認可, 人才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實習和創新實踐也需要企業支持和深度參與.

中國在高等教育發展初期, 與生產企業關系密切,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引導大型企業為高校提供實習實訓教育服務, 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非常有利, 保證了建國初期幾個五年計劃所需要的工程人才需求. 近些年來, 由于生產安全要求提高、 高校實踐經費短缺等原因, 生產企業對于這種需求產生抵觸情緒, 參與欲望大幅度下降, 這直接導致人才培養中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效果弱化, 進一步拉大了人才培養供需質量之間的差距. 2011年, 教育部開始推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項目, 要求參與建設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有累計1年的企業聯合培養時間, 建設了數百個卓越專業. 2016年教育部進一步推動了新工科建設, 同樣要求企業深度參與學校人才培養, 將行業和社會需求反饋高校. 在高校申請工程教育認證的審核中, 要求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有企業專家深度參與. 這些措施的實施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門已經認識到工程人才培養過程企業參與的重要性, 并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研究[8]. 但是限于經費、 制度和相關政策, 除部分院校以外, 校企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合作還是存在一定難度.

由于傳統的工科高等教育歷史, 俄羅斯能源動力類專業在校企聯合培養方面高度重視. 在人才培養中, 俄羅斯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需要充分征求一些相關重要企業的建議, 這樣能夠保證其培養的人才質量能夠被未來的人才雇主所認可, 通常這種認可需要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明確列出. 如烏拉爾聯邦大學電力學院課程體系的聲明部分, 明確列出了7個支撐企業及其對課程體系的確認時間, 如烏拉爾動力工程中心開放式股份公司(2014年4月28日同意)、 地區燃氣-投資封閉式股份公司(2014年4月25日同意)、 烏拉爾技術能源工程中心封閉式股份公司(2016年3月23日同意)等. 采取這些措施, 對于大學生就業率和雇主認可度的提升非常有利, 對于保證人才培養過程的專業實踐環節非常有利, 而勞動力市場是青年攻讀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向標.

2.3 中俄能源動力類學科高等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對比

創新能力培養是當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識,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是中俄兩國高等教育改革合作的共通之處. 近年來, 中國通過“新工科”建設推動傳統專業轉型和專業融合, 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 借助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不同層次的科技創新比賽擴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的途徑和內容, 推進科技創新進課堂、 本科生進實驗室等不同方式促進高校教師實現科技創新融于教學, 強化項目引領創新, 以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同時借助互聯網思維推動創新人才能力培養[9]. 尤其能源動力類學科堅持從能源動力專業特色入手, 著力打造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科技活動, 以競賽為龍頭, 以學術交流、 科普宣傳為途徑, 舉辦能源文化節、 新能源論壇等培養學生對能源專業的興趣. 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學術科技節等各項活動, 指導學生申請大學生創新實驗, 參加數學建模大賽、 挑戰杯大賽、 能源設計大賽和科普創新創意大賽等, 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熱情. 同時, 人才培養強化實踐育人環節, 結合專業特點, 組織學生開展新能源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將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內容納入對新能源應用的探索和學習上來,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提煉新能源專業的培養方向與專業特色.

俄羅斯在國家規劃上通過俄羅斯總統戰略發展和優先項目委員會提出的《高校: 創新的中心》方案, 力圖到2025年籌建100個高校創新中心, 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通過“5-100 計劃”激發高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動力.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 部分高校采取高校引導創新, 部分高校則強化吸引中小微型企業的合作, 聯合進行科技創新項目的推動和轉化, 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活力, 立足于吸收人才需求、 項目引領開發經驗和積極的市場創新需求進入人才培養過程, 推動校企創新平臺的建立, 為高校學生的項目構建、 團隊組件、 項目推動、 資金資助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有益閉環.

3 俄羅斯高校經驗對中國能源動力類專業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

通過對中俄兩國能源動力類學科的課程體系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對比, 給中國主要高校關于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1) 課程設置關注行業人才需求, 加大人才質量的社會認可度. 俄羅斯人才培養方案設定充分吸納了相應企業的意見, 以人才需求和行業發展為著眼點, 逆推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 設置了很多能源動力設備設計、 制造、 系統運行和企業運營等相關課程, 同時設置了所有工程企業所需的安全類課程, 這使得畢業生能夠與企業用人需求更相吻合、 與企業崗位需求更相對接, 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很高的企業認可度和社會認可度. 俄羅斯高校在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上, 設置有更加偏向于學生就業拓展的經濟學、 法學、 跨文化交際之類的課程, 有利于學生從業后的職業拓展.

對比來看, 中國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相對較遠, 部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用人需求存在差距, 通常出現企業招不到所需人才, 高校培養的人才就業情況不好的現象, 因此中國能源動力類專業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大力引入企業因素, 從人才培養方案構建、 課程體系構建和教學過程等多個方面加強企業元素, 保證人才培養的行業認可度. 可以借鑒俄羅斯的做法, 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 加大相關企業的參與程度, 保證課程體系所反映的人才培養知識與能力體系受企業的認可, 并將相應信息寫入培養方案, 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受用人單位的認可, 避免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的脫節. 同時, 在相應行業出現新的發展形勢時, 通過與企業的密切合作, 對人才培養要求和課程體系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 能源動力類學科要深化專業建設改革機制, 構建起以服務電力行業、 先進制造和新能源產業等為主要特色的專業發展體系, 主體專業要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發展有很高的契合度.

2) 課程教學關注產教融合, 加大校企共育人才的培養力度. 對比中俄兩國課程體系可以發現, 俄羅斯高校學分較大, 基礎課程具有大學時、 高要求的特點, 同時對于課程教學質量考核, 引入大量的過程考核方式, 比如一門40學時的課程, 通常設置有接近40學時的課下學習和考核內容, 一方面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另一方面加強了對階段性教學質量的把控.

中國高校多數采用平時成績+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 對于過程考核的要求相對較低. 結合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 目前中國高校已強化學生自學的方式調整課程體系. 對比俄羅斯高校的做法, 可以把課程教學的課下學習要求調整為產教融合學習要求, 以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和跟蹤, 加強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把控, 保證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因此, 在中國的工程教育認證推進過程中, 要深化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共建具有能源動力特色的產業學院、 產教融合創新基地、 能源動力類公共實訓中心; 創新政府主導、 行業指導、 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 建立“專業-平臺-企業”三位一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通過與知名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產品研發、 科研攻關、 項目推進等合作, 激發相關二級學院辦學主體作用, 培育數字化資源開發、 仿真模擬實訓等科技創新團隊.

3) 創新能力關注體系建設, 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力度. 在創新性能力培養上, 要強化企業作用, 多形式構建創新力培養體系, 并且加強創新成果轉化. 結合俄羅斯高校的經驗, 中國高校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用, 多形式構建創新力培養體系, 加強創新成果轉化. 在校企創新平臺建設上, 可以參考俄羅斯高校做法, 更加重視中小微型企業. 在整個行業中, 中小微型企業的壓力更大, 創新意識更強, 跟蹤新技術的需求更大, 與這些企業合作更加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同時更有利于高校把控專業發展方向, 也更有利于集中資金和人才實現創新與應用的銜接和技術轉化.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上, 關鍵是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可以同熱電廠、 鍋爐廠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領域內的企業合作, 讓學生模擬項目管理者來解決問題, 從而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提高職場心理素質和決斷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 要認真對待各類專業競賽和創新性實踐項目, 通過相關的競賽項目如“挑戰杯”競賽、 人工環境大獎賽、 制冷空調競賽和節能減排競賽等, 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形成. 要把開展學生學術科技活動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 與導師科研項目、 學生創新項目緊密結合, 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 提供更多的創新教育載體. 通過建設校園文化項目、 打造學生科技節、 扶植優秀學生科研項目、 培養學生科研新星等措施, 多管齊下, 營造校內外學術科技活動氛圍, 鼓勵和扶持學生能源動力類學術科技社團發展, 為學生提升創新能力、 展示創新思維、 實現創新夢想搭建廣闊平臺, 將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4 結語

能源動力類專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專業, 中國和俄羅斯在該專業上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和共通性, 同時也隨著各自的教育改革而呈現各自的特色. 通過對比研究, 俄羅斯高校能源動力類專業繼承了前蘇聯細致化、 實用性的人才培養特色, 更加偏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社會認可, 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 呈現出可供中國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的特色.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設置課程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少先隊活動(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本刊欄目設置說明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综合成人国产|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白浆在线|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97在线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a网站|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亚洲手机在线| 精品福利网| 国产欧美网站| 久久公开视频|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资源站| 亚洲综合狠狠| 在线免费a视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jizz|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5555国产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精品91在线| 91网站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99精品久久|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 在线视频97| 国产在线第二页|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青草视频久久|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