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進,楊 震,陳青全,羅亞中,梁彥剛
(國防科技大學 空天科學學院,長沙 410073)
理論研究、科學實驗和科學計算是現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計算方法作為科學計算的基礎,研究計算機處理各種問題的數值計算理論與方法。計算方法課程在工科專業廣泛開設,在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作為學科基礎課,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類專業大二本科生開設,每年約5~6 個班次。課程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計算機程序設計等公共基礎課之上,融合數學與編程實踐,能為專業課的課程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在培養目標方面:知識上主要使學生掌握數值計算的基礎原理和方法,包括解線性方程組的直接法、插值法與最小二乘法、數值積分與微分、常微分方程數值解法和逐次逼近法等;能力上著重培養學生數值建模、開展航空航天工程應用的素養和能力;價值上塑造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思維,追求精確與工程近似的辯證思維,以及志在空天、追求卓越的內在品質。
計算方法需要將數學理論與編程應用進行緊密聯系,編程實踐非常重要,學生必須學會將公式轉換為程序。傳統實驗內容大多為數值求解簡單數學表達式,缺乏空天問題引導,與工程領域結合不緊密,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實踐效果較差。
由圖1 可知,課程主要內容包括5 大類30 余種具體方法,分支較多,學生很難理順課程知識體系內在邏輯關系和算法相互依托關系,更難開展綜合運用。

圖1 課程教學內容分支
在改革開展前后,課程均為32 學時。改革后,新加入4 個實驗與1 個綜合研討,使得原本并不寬裕的理論講授課時被大大壓縮,但仍然需要講授如此多的方法,課內學時更加捉襟見肘。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實現“高效教、主動學”的效果,針對三大重點難題,課程通過競賽性實驗與在線測試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追求優秀;通過多維度全過程考核體系激勵學生開展實踐、開展自學;基于異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搭建線上課堂,課內強調重難點,課外拓展知識面,提高效率;建設貫穿全程的航天案例體系,幫助構建知識體系,貫徹學以致用。總體可概括為“基礎理論線下學,實踐能力線上練,知識延展線上研,航天案例穿針線”,如圖2 所示。

圖2 混合式教學改革總體思路
在線上線下內容與課時分配方面,核心章節理論部分22 學時,主要以線下課堂講授為主,線上SPOC 等為輔;實驗及綜合研討10 學時,以線上實驗為主,線下引導為輔。
基于東北大學的國家精品MOOC 數值分析,構建SPOC 線上課堂,老師專門分配部分易學或拓展知識點作為自學內容,學生基于MOOC 視頻、課件和在線習題開展自主學習,部分緩解課內教學課時有限的問題;并利用雨課堂開展前測、后測與課堂互動,進行作業發布與批改、平時成績統計等;利用騰訊會議、QQ 群課堂進行在線教學、集體答疑與研討教學,利用微信群分享課程資料,全天候輔導答疑,打破學生與老師交流的時空限制。
線下教學改革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架構,理順知識點內在邏輯。圍繞交會對接任務不同階段涉及的數值計算需求,針對課程內容設計貫穿課程主要知識點的案例體系,如圖3 所示:火箭上升與初始軌道確定需要用到插值與最小二乘,遠距離軌道機動計算需要求解非線性方程,近距離軌道機動計算需要求解線性方程組,組合體軌道外推需要求解常微分方程組,機動參數的優化計算中需要用到數值微分。

圖3 貫穿主要知識點的案例體系
課程思政方面,從我國數學家推動計算方法發展及Euler、Kepler 等相關著名科學家勵志故事入手,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之美、程序之美及對立統一思想等,激勵學生志在空天、追求卓越。例如:講線性方程組求解的直接法時,通過《九章算術》中“上禾三秉”相關內容引入,激發學生興趣與民族自豪感;講解常微分方程求解的Euler 法時,介紹Euler 膝上抱著孩子推公式的故事及失明后仍然發表數百篇論文的故事,激勵學生排除干擾、刻苦學習;講解非線性方程的迭代解法時,以航天領域的Kepler 方程為例題,并介紹Kepler 雖然視力不佳但通過對老師Tycho Brahe 觀測數據的分析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故事,引導學生不畏艱難,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建設了由純數學漸入航空航天工程實踐的4 組15個實驗案例,每組實驗都有案例源自空天工程。解線性方程組實驗引入了交會對接近距離導引機動計算的線性方程組求解案例;插值與最小二乘實驗引入了火箭上升段大氣密度插值計算案例與小行星軌道確定案例;數值積分實驗引入了航天器軌道橢圓積分案例;常微分方程組數值解實驗引入了二體軌道步進求解案例等。上述案例分別與空天飛行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專業課相關,夯實數值計算基礎的同時,建立了高等數學、計算機程序設計等基礎課知識與專業課內容間的聯系。
參考團隊獲得世界冠軍的國際空間軌道競賽模式,開發在線實驗平臺(圖4),對學生程序進行自動驗證,并基于正確性、提交時間和運行效率進行排名,并向所有學生實時發布,提高教師審核效率,激勵學生爭創優秀;基于SPOC 對在線實驗中遇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回顧與加強;基于微信群實時分享最新問題、編程錯誤、結果,實現實驗中同學間、師生間實時充分交流。

圖4 競賽性在線數值實驗平臺
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期末閉卷考試”模式,形成性考核占比30%,包括SPOC 學習記錄、數值實驗在線排名、數值實驗報告和綜合性大作業報告等過程數據,激勵學生主動開展在線學習、數值實驗、追求卓越。
教學實踐中,由于實時在線排名的壓力,原本只在上課時才看實驗內容的學生,開始注重課前預習;原本課后一周還不能完全完成的數值程序實驗,一小半學生課內就能完成,剩下的大部分學生課后當天晚上就能完成。
由于采用開放式大作業命題,學生們沒有受困于題目本身,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有的同學用插值來估計疫情的發展趨勢,有的用擬合來完善化學反應方程式,有的采用外插方法預測房價,有的用擬合來分析導彈軌跡,還有的用簡單迭代法解出了平時解不出來的復雜非線性方程。為了完成好大作業匯報,學生之間分工協作,嘗試以更恰當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綜合性大作業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也幫助學生從老師角度換位思考,有益于后續課程的學習。
為了避免學生形成理論考試與編程實踐是完全分割的錯誤觀點,在近年的閉卷考試中堅持保留程序填空類題型,如圖5 所示。

圖5 數值計算程序填空題示例
一年多來,團隊將混合式教學改革逐步推行至航空航天類專業全部教學班次,參與學生超過300 人,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對課程滿意度明顯上升,課程負責人近年教學班次學生評教平均98.7 分;調查問卷中87%的學生反饋編程實踐能力明顯增強;為學生學習空天飛行力學、飛行器總體設計等專業課程提供了更好的實踐基礎,真正架設了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橋梁。助力學生獲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冠軍、國際數模競賽特等獎、載人月面著陸飛行器設計大賽特等獎和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一等獎等。計算方法課程被評為2021 年湖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針對計算方法課程課時緊張、教學內容分支多及實踐內容與航空航天工程領域結合不緊密等問題,課程教學團隊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通過競賽性實驗與在線測試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追求優秀;通過多維度全過程考核體系激勵學生開展實踐與自學;搭建SPOC 線上課堂,課內強調重點與難點,課外拓展知識面,提高效率;建設貫穿全程的航天案例體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貫徹學以致用??傮w可概括為“基礎理論線下學,實踐能力線上練,知識延展線上研,航天案例穿針線”,在已完成的300 多名學生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為相關課程的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①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NEU-1002089009?tid=1450247479#/learn/announce.
②https://www.icourse163.org/spoc/course/NUDT-1462396166.
③http://202.197.9.198:8081/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