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輝 鄭小煥
(山西工學院 山西朔州 036000)
高校體育是最后階段的學校體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體育教學活動具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教育領域,通過進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對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鍛煉,還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只有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國民的整體身體素質水平才能獲得提升,國家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終身體育是在終身教育的基本方針下,實現體育教育和教學的共同作用,對學生的體育觀念、運動水平、身體素質等產生終身影響,使學生養成體育習慣,在離開學校環境后,自發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
終身體育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教育內容,要維持時間上的連續性,從始至終。終身體育的目標是國民能夠一直將體育鍛煉作為開展閑暇活動的主要選擇之一,終身體育的作用是在長期的堅持中顯現的,具有更加明顯的時間性。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逐漸豐富,除了乒乓球、籃球等熱門體育項目外,還包括瑜伽、健美操和太極拳等小眾的體育項目。在教學時,要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因材施教,傳統體育教學將整個班級的學生作為同一個教學主體,但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被作為獨立的教學主體。
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對個體的差異化教學效果會被最大限度放大。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會對學生的體育觀念造成影響,而具體的觀念形成與學生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思維模式有關。因此,要盡可能地實現終身體育教育功能,使教學方法契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高校體育教學在根本上沒有得到改善,教師把教學的目標還是放在了體育技能學習上,教師教授學生模仿的機械化教學,并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制約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眾多高校的教師對體育教學認識不夠全面,教學模式也是傳統的教授模式,以灌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接受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在授課時,高校體育教師先講授體育技能,然后讓學生模仿,教師根據學生模仿情況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沒有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質量不高。在教師行為意識和思想的影響下,學生接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對體育技能理論知識的理解比較片面,體育鍛煉的方法比較單一,這會消磨學生鍛煉意識,使學生逐漸失去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影響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形成。
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和教學內容大多都是一致的,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不會根據學生掌握的水平和身體素質情況區別對待。對于學生而言,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高和對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長時間接受統一的課程,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樹立有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生綜合發展和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在體育課程設計方面,教師局限于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建立的教學體系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體育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分析學生的體育需求和興趣。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不會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也會影響高校體育健康的有序發展。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被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很少有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訓練,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選擇和興趣,讓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體育課程的發展應加強興趣點的整合。
課程評價是課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課程的價值,應綜合分析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安排、教學時間等。同時,課程評價應制定明確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在課后教學中,應建立良好的課程反饋機制,評估課程是否符合課程、課程評價和課后評價的具體目標。可以說,評價體系可以從學校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評價。然而,作為主體的學生課程評價,沒有受到重視。只有讓學生參與評價體系,才能完善評價主體體系。目前,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評價方法比較傳統,都是通過學生的整體表現評估課程的合理性。雖然這種方法是以更客觀的方式評估課程,但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靈活性。課堂評估后,本學期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糾正。學期后評估只能在下一學期更改,使整個課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要依托過去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觀念,不能將完成教學內容或通過體質測試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要想使學生接受終身體育的理念,就要使學生了解終身體育的內涵和好處。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認知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意識,可以從培養體育興趣入手,培養學生一項或幾項體育活動愛好,讓體育鍛煉活動不僅在學校開展,也在學生的生活中開展。堅持對學生的理念教育和開導,促使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習慣,并且將終身體育和身體健康的潛在好處聯系起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長遠的內容。
高校體育教學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教學,通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能,將學生的體質水平提高,然后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要想形成長期的效果,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關心。在安排一般體育訓練的同時,要進行適當的心理引導和心理輔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自主調節心理狀態的手段,避免學習和今后生活的壓力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在體育教學改革后,訓練和心理輔導相輔相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質,還為學生建立了健康的心理狀態,提高了學生在今后生活中自主完善和自主提高的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改革,還是師資隊伍培養與發展模式的改革,教師要明確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作為在教學中接觸學生最多的人,教師的理念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發展理念,向學生灌輸體育素質重要性的相關理念,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改革中能夠成為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幫手。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師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也要隨之變化。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可以利用各種體育活動俱樂部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項目鍛煉的積極性。由于俱樂部體育活動內容豐富,能吸引不同愛好的學生參加。把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分為一組,讓相同興趣的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互相進步。重視高校學生課余體育運動,課余體育運動是對課堂體育教學的補充,不僅能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的體育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體育素養。定期舉辦學校體育項目的競賽,以及不同年級和不同班級的課外體育競賽。學生在參加體育競賽時,不僅強化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還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和其他學生之間的差別。
教學內容的制訂應以學生的興趣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跟上現代教學理念。學生通過模仿體育教師的示范動作來進行學習,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糾正。可以說,體育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體育技術動作掌握的質量。體育教師的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來制定。當學生練習一個體育技術動作時,由于反復練習一個技術動作,會感到無聊,慢慢失去學習體育技能的熱情。教師這時可以播放一些學生喜歡聽的流行歌曲,帶動學生鍛煉的情緒,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技能學習內容時,可以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征求學生的意見。將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學生往往會積極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這不僅提高了教師教學質量,還讓學生愛上體育鍛煉。
科學的考核標準,所考核的不僅是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情況,還有學生進步的幅度和學生學習體育項目的態度。不應該讓體育考核成為學生學業上的負擔,應該讓學生開心快樂地學習體育項目,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克服學習體育技能的困難,完善體育考核的科學性,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學校不僅要將學生納入評價體系,還要在課程開發階段采取評價措施,及時發現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提高課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大學時期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養成鍛煉習慣最好的時期,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教師對體育教學認識不夠全面、教學模式傳統單一、評價方式不合理等問題。隨著體育教學機制的不斷改革,終身體育教學理念不僅能夠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還能夠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終身體育是在終身教育的基本方針下,實現體育教育和教學的共同作用,終身體育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長期目標,不僅短期內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長期來看,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要將終身體育的觀念融入教學改革實踐中,實現對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