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息
(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廣西桂林 541004)
當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才市場對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迎來了空前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較大的挑戰。中職院校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知識培養外,更應注重對學生體質體魄的訓練,保障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因此,“五育”教育觀念中的“體育”教育逐漸被眾多教育者和社會各界所重視。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態,能保證學生將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中。因此,中職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能力、職業能力等,滿足未來進入工作崗位后的健康需求。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身體健康兼備,適應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學校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以職業為導向,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迅速適應崗位角色。
體育教學大部分是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技能是需要長期練習才能掌握的一種能力,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完成的專門動作,是在一定空間內正確運用肌肉工作的一種能力。從字面上講,體育技能是一種活動形式,有一定的組織性、一致性和協調性,學生通過在身體運動中反復練習,獲得身體靈活性、準確性、速度和技能。智力技能是運用知識經驗進行動作或心智練習的活動。動作技能,亦稱操作技能,是通過專業或經常性的實踐,形成和加強的實踐素養。學生在掌握職業技能的同時,就具備了就業創業的資本。由于職業技能實踐的靈活性、平衡性和連貫性與體育運動中的行為準則有關,在職業要求框架內,職業學校體育教育應積極尋求與職業技能和操作要素相適應的技能培訓點,將職業教育和體育教育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和加強,向學生提供實用的技能服務,轉變舊有的課堂模式。
中職學校的辦學目的是為社會輸出專業性較強的綜合性人才,傾向于對某種職業專業化技能的培養,或對未來從事生產勞動技能的傳授。由此可見,中職學校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論外,應加強學生實用性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將職業技能訓練對接中職體育課程設置,擴寬教學途徑,采取多樣化措施,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可以促進中職生專業技能素養的提升。目前,將職業技能培訓與體育課程價值相結合是中職學校開展體育教育應著重考慮的方式。職業技能培訓在開展體育教育和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
中職體育教師應積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觀念,以符合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體育課堂教學應使學生的個性和體能、身心和健康都得到均衡發展,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使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熟練掌握運動技術和體育鍛煉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激情。改變教師的單向教學,注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融合。將與體育密切相關專業技能納入中職體育教育,促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向積極的體育學習,以保證學生所學習的體育技能在未來職業活動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課程的推進和課堂模式的轉變,提高了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學生將越來越樂意參與體育運動;培養了學生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頑強拼搏的精神;促進了學生職業技能體能的發展,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和協調等素質得到加強,特別是在田徑運動和體能訓練方面。中職體育課的傳統教學內容包括身體柔軟性、健康教育和體育技能三部分。體育娛樂活動是根據學生的職業特點,將職業工具與職業技術程序結合起來。將職業技能納入學校教育,以滿足學生在社會競爭中的身體需要。例如,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內容,以應對長期久坐、機械反復動作帶來的疲勞。或在其他學科的體能訓練課程中,組織體育鍛煉(發展腰椎肌肉和下肢)、體能訓練等。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育忽視了必要技能的發展,如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行動能力、消除職業壓力的能力、選擇最佳實踐的能力和職業取向。通過將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與體育課堂教學特點相結合,促進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就操作能力而言,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操作能力要遠遠好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培訓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職業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使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學生還可借助長期的體育培訓課程,獲得職業體育能力,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進入社會后,將會面對來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壓力,已掌握的運動技能和具備的身體素質能夠使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具備一定的實力。
廣西中職學校具有突出的辦學特征,以傳授實踐技能為教學核心,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所占的比重較小。廣西中職學校導游體育專業教學,呈現出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現象,成績評價的內容往往是測試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體育教師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教授基本技能和運動技術方面,而運動項目的起源、發展、特點和競爭規則等理論知識的教學在教學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對運動理論、身體損傷的防治、緊急情況的處理等知識的講解缺乏。
隨著社會人才市場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大,廣西各中職學院每年招生的人數不斷上升。但現階段廣西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市場人才與學生學習的雙向要求,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學設備陳舊滯后,中職院校導游專業教學被迫采用大班教學模式,大班教學雖然緩解了師資緊張,但其固有的弊端也逐漸顯現。
3.2.1 大班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大班教學最顯著的特征是學生的人數過多,存個體差異性,教師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的大部分精力被教學管理所約束,缺乏對每個學生的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練習的指導過程,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
3.2.2 不安全因素增多
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體育教師要對每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但在大班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即便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重申以堅持安全、健康為主要原則,開展項目訓練,但部分學生卻不以為然,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時常發生學生因訓練受傷的事件。
3.2.3 硬件短缺的問題充分暴露
場地設施和器材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由于中職學校的場地設施和器材數量較少,再加上大班教學人數較多,導致場地人數密度過大,器材不夠用,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3.2.4 課程評價單一,注重技能考核評價
廣西中職學校體育課程的課程評價體系較為單一,以學生的體能和技能為主要考核因素。為了迎合體育課程評價考核目標的完成,教師往往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學生體能和技能的培養中,只注重結果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缺乏公平性。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學習、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近年來,有關亞健康的流行詞匯逐漸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此外,我國全民健身、全民體育的政策得到不斷落實與開展,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以中職學生職業為導向的體育課程設計,可以根據體育旅游的市場需求,針對性地選擇體育內容進行教學。中職體育課程需要促進導游專業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當下全球旅游的主要類型仍是觀光性質的,需要到處走動。如果健康狀況不佳,身體很可能會出現問題,使學生無法適應導游工作。提升身體適應能力,要求學生通過鍛煉身體,更好地鍛煉心肺功能等,提高業務質量,并確保體能充足。
廣西中職學校的班級以大班額居多,人數最多高達45 人,但體育課程的教學性質較為特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向每一位學生不斷充實項目訓練事項,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需要針對每名學生進行專業化指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
圍繞小班額教學,教師可以開展分層、分階段的教學。例如,為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準備活動中組織了一些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彈性,擴大肌肉活動范圍和集中注意力的活動;為有效融入職業技能,學生可手握物品跑步進行上肢鍛煉的體育活動;調整體力活動,使之成為實踐活動,更好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導游帶領下進行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針對女生,可以開展排球訓練,確保小班體育教學的安排落實到位,確保課堂教學層次感與階段性分明。
部分課程可以采取25m×10 的接力跑的形式,學生利用現場導游的相關技能完成20次,到達終點。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體能訓練時站在核心位置,開展托鉛球訓練,將運動與職業技能結合起來,進行下蹲訓練,加強下肢力量和下肢的穩定性。
在實踐中,心理治療往往被用于拒絕學習排球的年輕人,特別是對女生進行適度的心理干預,鼓勵她們將注意力從創傷上移開。同時,要向學生介紹緊急情況下的自我保護措施和急救措施。例如,在軟式排球課程中,體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軟式排球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應向學生解釋如何進行安全操作,以及如何減輕手腕的疼痛。此外,還需要確保游客的身體健康,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對健康和醫療保健的認識,培養創業精神。
關于專項體育課程評價方面,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并結合職業導向的相關要求開展體育課程多方面、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除了運動技能外,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行為、身體素質測試、理論考核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注重學生的發展。不同考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該項目全方位的了解,如運動技能考核促進了學生對項目基本技能的運用;理論考核促進了學生對該項目應用知識的掌握。評估結果反映了學生的出勤、互動和參與情況,學生在學習期間自然會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當然,教育評估的內容,可以根據中等教育機構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新時代背景下,廣西中職導游專業體育課以專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具備終身發展能力為核心,創新教育方式,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充分體現專業技能,使學生在步入職場后可以將所學的專業技能運用于工作中,秉持體育健身原則,增強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