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培倉(甘肅:積石山縣安集鄉風林小學)
大多數研究數學的專家與學者都堅持這樣一種觀點:情境教學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此種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為學生學習數學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作為學生,需要結合自己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從本節課的實際情境出發,充分感受當前的學習情境,從而提升自己對數學的興趣,并深化對數學基本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明確情境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可以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小學數學的題目訓練中,從而在學習中能夠游刃有余。本文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數學課本的具體要求,就設置合適的情境進行數學教學展開探討,意在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小學生在心智上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而且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這門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情境教學方案,以情境教學作為本節數學課的導入,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情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結合小學生的具體特點開展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還需重點關注小學生對情境的體驗感,從而明確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所在,因為把握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正確把握了小學生的興趣點,就能夠充分利用其創設出符合數學課本的情境進行教學,并讓學生積極融入情境之中。當然,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以及課堂反饋。這些,就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結合學生對數學情境的理解程度,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引導學生之間積極互動。此舉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是結合教學內容設定的情境。以“認識數字”為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主題,要求學校或者教務處準備相關的道具,為學生搭建模擬的場景,讓學生在“認識數學”這節課的學習中,感受到數字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安排與認識數字相關的活動,比如“拼圖游戲”“照片故事”“數字PK”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基本的教學場景,從而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提升自己對數字的認識與理解。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與進步的內在動力,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中需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各個聯系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師則要為學生構建特定的情境,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并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與其他學生產生互動,讓學生從互動中逐步實現對所學數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并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黑板+粉筆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需結合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反饋情況,為他們營造不同的場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數學理論。這種做法的突出優勢在于,能夠讓學生明確數學基本理論產生、發展以及應用的過程,從而顯著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體驗感,為教師今后開展數學情境教學提供經驗。
提出問題是人們認識事物與了解事物的必經環節,學生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就邁出了學習數學的第一步。數學教師要對勇于邁出這一步的學生予以鼓勵,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注重情境的創設,以鼓勵和激發學生主動探求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這是當前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后解決問題,是國家對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創設出疑問的教學情境以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開始之前,拋出本節課的重點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不斷優化情境教學的效果。此舉的重要性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在數學情境教學中滲透文化屬性,具體的例子就是可以將例題的背景替換成小學的背景。比如說,有一道題目與西安有關,教師就可以在情境創設中將西安的旅游景點以及歷史文化圣地的資料以及圖片展示出來,以此將文化的屬性滲透在情境的創設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知識儲備,為他們創設文化蘊含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主動對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深度的探索。
數學給小學生的印象通常是抽象、艱深晦澀,數學對于小學生理解與認識層次的要求較高。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抽象的數字形象化,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在掌握數學基本理論時,能夠在具體的習題之中加以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注重感知數學學習的情境,并努力理解數學內容與原理,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數學課本中的理論,并在實際做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則要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出與此相符合的教學情境,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數學教師明白這一點十分重要。教師需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能忽視學生的多樣性。在對待學生的多樣性這一問題上,需對其進行類別劃分,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實施分層次教學。只有明確學生的多樣性,才能夠對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解決學生問題的可行性策略,在保障數學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在進行習題訓練時,將具體化的場景融入題目的解決之中。注意結合學生的多樣性實施數學分層教學,可以為教師今后的數學教學提供合理化的思路以及借鑒,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可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學生就可以理解并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原理。
與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情境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可為小學生營造虛擬空間,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特有方式,而且,將情境教學方式與數學學科結合,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創舉。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需要發揮情境在學習數學中的作用,作為教師,也要明確自己在情境教學中的作用,這樣教師就能夠在情景教學中積極引導小學生對數學情境進行大膽的延伸,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舉一反三,這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