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奇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教師講解課堂知識,學生遵循教師的教導進行學習,但是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在課堂上逐漸凸顯,各學科的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應用創新的教學模式,提倡教學課堂由教師與學生共同主導。在學習過程中,僅僅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難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愉快,在師生之間構建高效的互動方式,幫助教師深刻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疑惑,從而有效實現教育目標。基于此,文章將通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合作學習應當遵守的原則,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進一步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具體策略,以期望為教育行業的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
就我國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來看,小學教學理念仍然需要持續改進,應試教育對當前教學課堂留下的陰影還未消失殆盡,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等待教育工作者的發掘。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習進度以及學習內容都由教師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沒有受到教師的重視,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講解完知識后,練習教師安排的習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幾乎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這種刻板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無法將其真正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長此以往,小學生就可能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其創新思維的發散也將慢慢被遏制,最終導致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越來越吃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立足于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同步提高小學生對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共同上漲。除此之外,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喚醒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他們養成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習慣,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自動明確學習方向與目標,積極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收獲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要想構建氣氛輕松、愉快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不僅需要平等的正視學生與教師的地位,而且還應當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因為教學環境也能夠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學生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課,才能夠在小組合作中積極探討學習問題。此外,教師不能按照學習成績的高低來為學生分組,應當遵循學生的能力特長等其他因素對學生科學分組,教師身為引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重要人物,也應當積極配合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既然是小組合作學習,溝通交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交流是一種思維碰撞的方式。因此,高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小組所有成員的積極互動,在小組中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能夠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弊端,在小組內與成員主動分享知識。
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就應當配合學生完成維護課堂秩序、點撥學生困惑的任務,給足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遇到學習困惑時,教師不能直截了當地把答案說出來,而是應當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幫助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絕對不能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
結合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來看,一些教師為了增添語文教學課堂的創新性,會讓學生按照不同的教學活動來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不能正確認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用途。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給學生設置教學任務,使得學生沒有正確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認為只是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但還是由個人獨立進行問題探究,根本不知道還需要把學習任務帶入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中,最終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無法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動腦筋思考學習問題,并主動說出自己的觀點,從而慢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部分教師來說他們只注重每個小組合作的形式,只是簡單地按照就近原則來進行組合,還有的就是根據考試的排名來進行組合劃分。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進行小組劃分,就會造成小組與小組之間能力不均衡,每個小組的綜合水平不均衡,很容易導致課堂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在認真聽講,大部分學生都沒能真正地參與到其中。結合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案例來看,在小組探討結束后,教師往往更加傾向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來陳述小組探討的結果,而小組的其他成員就成為旁聽者,自身的想法與意見無處表達,也正因如此,打擊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應該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對每組學生進行觀察評價,及時地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幫他們糾正,或者給予他們正確地引導,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教師都沒有做到這一點,不僅不能糾正錯誤,而且對學生們存在的問題給予不了正確的評價,就算給予評價,評價的方式也特別的單一,經常一概而過,根本不注重評價的過程。
小學生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脾氣不同,差異性比較大,所以對教師來說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熟知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理解力,還有他們的性格特點。結合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調查,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習,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每個小組最好在四到六個人,如果人多了就不能每個人都參加進去,如果人少了,參與的人不多就不能對問題進行很透徹的討論。而且小組的成員既要有成績好的,也要有成績差的和成績中等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的作用,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讓中等生更加的優秀,成績差的學生成績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可通過適當的組員調整來達到我們制定的學習目標。舉個例子,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競爭的模式,男同學與女同學進行組合,還有就是可以通過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把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分在一起,這些人在一起能夠更好地進行討論學習。這么看來,靈活的組員分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在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所學的語文知識內容是否具有合作學習的價值,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復雜的問題才值得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還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圍繞教學主題進行討論,防止學生討論時偏離主題。所以,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各小組的討論進度,并適當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既要給足學生自主性,又要幫助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找到答案。例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主旨,讓學生圍繞“你想成為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來展開討論。有的學生會說:“我想成為陶罐,雖然陶罐不夠堅硬,但是陶罐可以留存千百年,成為出土文物后,不僅有研究價值,還有深厚的歷史。”有的學生會說:“我想成為鐵罐,雖然我不能一直存留在人世,但是人生本來就是短暫的,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為什么不成為一個強者呢?”當學生在相互比較成為陶罐還是鐵罐更有價值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兩種不同的聲音都予以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也要正視自己的短處,不隨意取笑他人,揚長避短的同時也要學會互相尊重。讓學生圍繞課文主題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內容。
當遇到比較難的課程時,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幫助學生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先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然后針對學生們自學遇到的困難進行細致地講解,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把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匯總。最后可以在小組間進行比賽,增加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也非常有幫助。所以對初中生和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當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時,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小組合作探究的基本前提,如此一來,學生的潛能才能夠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進一步被開發出來。例如在學習《孔子拜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你怎么看待孔子拜師的行為?”這一話題進行討論,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前分別將孔子和老子的生平事跡闡述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孔子與老子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兩個人不分伯仲,而孔子卻向老子不恥下問,老子也全部傾囊相授。有的學生說:“老子和孔子雖然都有很深的學問,但是老子的學問總有孔子涉及不到的地方,孔子想要變得更加博學,就要不斷學習。”還有的學生說:“雖然是孔子來拜師,但老子也很尊重孔子,他并不在意孔子在向自己學習后,造詣高過自己,所以就把他所能教授給孔子的全部傾囊相授了?!碑攲W生們圍繞主題積極發言時,說明學生已經融入了教師所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并且對老子和孔子都有了很深刻的認識,此時,教師再適時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從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值得人們欽佩的優良品德?讓學生深入文章中閱讀,圍繞這篇課文的主題與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課文知識內容,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語文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應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發現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將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生活化的感覺,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的應用,從而就能夠幫助學生降低語文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帶著所有小組到戶外去觀察爬山虎,并給每個小組的成員分別布置任務,讓他們對爬山虎的生長環境、植物特征等方面進行詳細地記錄,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提前做好鋪墊。當真正在課堂上講解這篇課文時,教師再讓學生拿出當時的記錄,與文章中的描寫進行對比,從而將眼中所見與文中所說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爬山虎。利用這種戶外實踐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還能夠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性。
教師在一段時間的小組合作教學過后,應該進行適當的教學反思,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反思自己這段時間存在的教學失誤,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好地調節教師接下來的教學節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思考班級的小組分配,組員之間互動學習內容、自己有沒有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或者是這個過程是不是合理。據此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進,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的順暢,這樣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當今現代化教育的創新方法代表,它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持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在教育事業的改革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占據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增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增強彼此的凝聚力,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