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梅
幼兒剪紙活動是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手眼腦協調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情境作為一個幼兒的思考背景、實踐活動空間以及情感體驗空間,通過巧用情境創設,進行剪紙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幼兒在思維、實踐操作中優化其剪紙技能的同時,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并發展幼兒的多種能力,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情境創設教學,并積極尋求有效的剪紙教學情境創設方法,以達到提高幼兒情境化剪紙活動的教學能力的目標。
剪紙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涵,幼兒通過剪紙活動,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手部肌肉,還能從中體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此外,借助具體的剪紙操作,幼兒做事的順序性、條理性也會逐漸改善,會推動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但事實上,幼兒的身心正處于成長階段,不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控制,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致使其在課堂上經常出現走神的情況,從而導致剪紙教學難以繼續開展。而情境教學作為一個以吸引幼兒注意力為目的的教學手段,將該教學手段應用到剪紙教學中,能夠有效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讓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由此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剪紙技能,同時,情境教學中會包含大量幼兒感興趣、有偏好的信息,這使得情境教學具有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優勢作用,所以,借助情境創設,不僅可以讓幼兒在剪紙操作、學習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而且會讓幼兒對剪紙藝術產生興趣,推動幼兒剪紙技能的可持續優化發展。由此可見,情境創設對幼兒剪紙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幼兒剪紙教學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行情境創設時,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趣味性原則。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此,情境創設時應當注意選用幼兒感興趣的情境元素,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聚焦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剪紙技能發展水平;第二,開放性原則。當前的美工活動特別是剪紙活動,過于注重創作成果,一味地讓幼兒模仿范作,最終導致剪紙教學難以發揮其創造力并激發效能,所以需要設計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用來調動幼兒的創作意識,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剪紙作品創作,打破范作對其創造力發展的約束,優化、創新其剪紙技能水平;第三,多樣化原則。在剪紙教學中,可以考慮運用多樣化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時刻保持幼兒的新鮮感,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增強幼兒剪紙技能的培養效果;第四,以幼兒為主原則。在剪紙教學中,應當秉承以幼兒為主原則,重點關注幼兒的剪紙操作體驗,培養其對剪紙的熱愛,提高其剪紙技能發展水平;第五,科學性原則。在情境創設中,應當遵循科學性原則,根據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選擇相應的情境創設題材,讓情境教學更好地發展效能,促進其剪紙技能的提升。
春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我國各地都有貼窗花的習俗,極具喜慶熱烈的節日氣氛,因此,一直以來,剪紙都是中華傳統節日的重要符號。在此背景下,大多數幼兒的春節印象都是喜慶、快樂的,這使得他們會對作為中華傳統節日符號的窗花剪紙產生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制作愿望。為此,在教學中,可以巧用春節節日氣氛創設情境,渲染出一個歡快、熱烈的剪紙手工操作氛圍,讓幼兒更愿意學習剪紙技巧,提升自身的剪紙技能。在情境創設中,要先收集春節時用的剪紙窗花,通過布置“新年剪紙展”的方式引導幼兒欣賞、感受,然后再請幼兒將一些窗花粘貼在班級教室的窗戶以及門上,由此營造出熱烈的節日氣氛,讓幼兒迅速對窗花剪紙產生強烈的制作愿望,此時,再向幼兒介紹、講解一些剪窗花的技巧,并發放剪紙材料,使幼兒從節日情境中順利過渡到剪紙操作中,以引導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剪紙操作中,進而提高剪紙技能水平,創作完成后,還可以將幼兒創作出的剪紙作品添加到“新年剪紙展”中或者粘貼在教室的門窗上,以此增加幼兒創作的成就感。
在情境創設中,除了如上文所述,將春節時的剪紙展、貼窗花活動,引入剪紙活動中,渲染節日氣氛,完成情境創設以外,還可以考慮將其他相關的節日元素引入剪紙活動中,例如:在剪紙教學活動中,可以在幼兒進行剪紙創作時,播放《新年好》等歌曲,此類歌曲作為春節的象征性符號,能夠有效渲染節日氣氛,然后讓幼兒伴著歡快的歌曲完成剪紙作品,并對其進行展覽或者將其粘貼在班級的門窗上,由此創設出一個更加濃厚的春節情境,為幼兒提供歡快的情緒體驗,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其剪紙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其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通過設計節日主題的剪紙活動,實現情境創設。如:結合三八節開展“送給媽媽的禮物”活動,引導幼兒剪出自己喜歡的花、手套、項鏈等物品送給媽媽;結合植樹節活動,讓幼兒先參與植樹活動,再引導幼兒剪出各種形狀的樹干、樹葉;結合“六一”兒童節,引導幼兒觀察好朋友,用對稱折、畫、剪的方式,剪出自己的好朋友;結合國慶節,引導幼兒觀察國旗等,讓幼兒剪出五角星、燈籠等。
幼兒活潑好動,對游戲充滿興趣,因此,巧用剪紙游戲來創設情境,也是一種有效的情境教學操作方法。就目前來看,剪紙教學活動往往會以臨摹范作的方式展開,這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創作力的發展。為此,在設計游戲情境時,應當注重游戲本身的開放性,不能限制幼兒的思維,而是要將其操作思路打開,使其發揮想象,隨心所欲地完成剪紙藝術創作,這樣才能使剪紙作品更具靈性,進而提高其剪紙技能水平。以剪紙創意玩法情境創設為例,考慮到幼兒尚不具備獨立設計圖案的能力,我們將紙折成三角形后,隨意進行裁剪,都可以得到比較美觀的圖案,因此,可以先讓幼兒將紙折成三角形,再讓其發揮想象,隨意剪個三角形、半圓形等,然后打開剪紙,找一找自己剪裁的圖案在哪里,由此讓幼兒逐步摸清自己所剪下的形狀,與打開剪紙后所獲得的圖案之間的關系,并鼓勵其嘗試獨立創作一些圖案,由此完成剪紙創意游戲情境創設,這樣可以有效釋放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幼兒剪紙技能水平。
在剪紙教學中,還可以嘗試采用主題剪紙游戲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幼兒的身心充分投入到剪紙中,更好地提高剪紙技能。在情境創設中,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開放性的主題,讓幼兒圍繞該主題,充分運用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完成剪紙作品,再進行剪紙作品的自評、互評,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時也能欣賞到更多剪紙作品,以發展其剪紙審美鑒賞能力,增強幼兒剪紙技能的培養效果。例如:在情境創設中,設置一個“未來的交通工具”的主題,讓幼兒在對已有交通工具剪紙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聯想,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的剪紙。幼兒會設計出不同造型的汽車、輪船、飛機,比如:有翅膀的汽車,可以像飛機一樣在天空中飛行;有氣墊的汽車,可以在水里航行,也能在陸地上行駛。這時,再組織幼兒對自己以及他人的作品進行觀察、評價、賞析,同時尋找每個作品的閃光點,并加以贊揚,讓幼兒在獲得滿足感的同時,積累藝術創作鑒賞經驗,提高剪紙技能培養效果。
大多數幼兒對有動手機會的剪紙課,都具有很大的偏好,尤其是如果將剪紙納入區域活動范疇,幼兒園能夠為其提供所需的材料,這樣有很大一部分幼兒會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們會仔細、認真地完成剪紙作品。在剪紙操作中,幼兒會從完全不會操作,到能夠剪出長條、直線,再到剪出簡單的紋樣,最后能自己設計、折剪不同的紋樣,由此實現了幼兒剪紙技能的成長。在此過程中,無論其最終創作完成的剪紙作品是否能夠符合大眾審美,幼兒的剪紙技能都會或多或少地得到提升。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剪紙操作經驗比較少,對剪紙藝術的了解也極為有限,而剪紙藝術本身就源于生活,如果缺乏生活層面的引導,幼兒的剪紙技能就很難得到持續提升,因此,在情境教學中,應當積極將生活元素融入情境創設中,幫助幼兒積累生活上的剪紙經驗,使其能夠開闊視野,激發創作靈感,讓其可以運用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并吸納生活元素來完成剪紙創作,進而持續推動幼兒剪紙技能的發展。為此,在情境創設中,需要確保情境創設素材的選擇、編制均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讓幼兒能夠順利借助剪紙,完成創作表達,提高其剪紙創作水平,例如:班級開展“有趣的昆蟲”的主題活動,平時就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常見昆蟲的基本特征,如:蜜蜂、蝴蝶、七星瓢蟲、毛毛蟲、螞蟻等,在區域中也要引導幼兒去畫昆蟲,用黏土和一些低結構材料制作昆蟲,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幼兒用剪紙的方式剪出各種造型的昆蟲。這樣,幼兒是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實現剪紙創作表達,其剪紙作品會更具個性化特色,不僅增強了剪紙技能,而且也逐漸學會運用剪紙這一藝術創作手段,進行自我表達,提升剪紙情境創設效用。
大多數情況下,幼兒對故事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巧用故事來創設剪紙課情境,能夠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熱烈,也有助于讓幼兒保持愉悅、快樂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教師實現寓教于樂,使幼兒順利學習到各類剪紙技能。基于此,在情境創設中,可以使用與剪紙有關的童話故事完成情境創設,讓幼兒認識到剪紙不僅能夠表現靜態事物,也可以表現動態事件,由此開闊其剪紙思路,推動其剪紙技能的成長。以某幼兒園的剪紙課程為例,在情境創設中,可以先組織幼兒欣賞剪紙動畫《老鼠娶親》,然后讓其復述動畫的內容,之后,向其提問“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以什么方式出現的?”,幼兒回答“剪紙”,然后,即可對其進行引導,使其認識到剪紙具有敘事、表現動態事物的能力,由此完成情境創設,最后就可以借助情境內容,引入動態形象剪紙技巧。在此過程中,由于動態形象的剪紙技巧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直接講解,很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倦情緒,而幼兒普遍對《老鼠娶親》這類童話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將其作為教學情境,可以讓幼兒以更加愉悅的心理狀態,接受動態形象剪紙技巧,避免其產生厭倦情緒,由此推動幼兒剪紙技能的成長。
此外,也可以考慮將童話故事作為一個剪紙技能鍛煉情境,讓剪紙技能鍛煉更具趣味性。例如:在上述《老鼠娶親》童話情境創設完畢后,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解動態形象的剪紙技巧,然后提出“老鼠娶親時發現,用于做裝飾的剪紙窗花數量不夠了,大家動動手,運用剛才學到的剪紙方法,多剪出一些剪紙窗花,幫助老鼠完成娶親”。由此實現剪紙技巧鍛煉情境創設,讓幼兒能夠沉浸在童話情境中,更加投入地完成剪紙練習,提高自身的剪紙技能,增強情境創設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教育手段,由于借助該技術能夠為幼兒帶來視覺、聽覺兩方面的體驗,緩解其在課堂上的聽覺疲勞,因此,在剪紙課上,該技術也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常來說,多媒體技術可以被應用到各個教學環節、方法的設計上,尤其是在情境創設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趣味性優勢,能夠讓教學情境更具吸引力,提高情境教學的效果,所以,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也能使剪紙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為幼兒剪紙技能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在情境創設中,可以考慮根據幼兒的興趣偏好,制作課件、短視頻,在正式講解剪紙技巧之前,播放多媒體,由此來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時,讓其大致理解后續的剪紙技巧學習內容,使其能夠順利跟上后續的剪紙技巧講解,提高幼兒的剪紙技能學習效率,例如:在情境創設中,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些關于剪紙藝術的動畫宣傳片,然后剪輯成為短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并結合語言引導,完成情境創設,由此借助幼兒對動畫片的興趣偏好,迅速聚焦其注意力,使其能夠在一個愉悅的心情下,進入后續的教學環節中,促進其更加順利地學到剪紙技能,從而提高情境創設效果。
但在多媒體情境創設上,還要注意結合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大多數幼兒都對童趣元素,以及鮮艷的色彩具有顯著的偏好,因此,在課件、短視頻設計時,需盡量運用童話卡通形象作為點綴,而且要多運用鮮艷的顏色,由此才能保證幼兒對短視頻、課件的興趣,增強多媒體情境創設效果。此外,進行情境創設時,也要做好情境解說稿設計,并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法,通過啟發式的問題,將幼兒的思路順利引入剪紙課程中,由此保證多媒體情境與剪紙課程內容的緊密銜接。
剪紙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而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傳奇性、故事性,能夠有效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剪紙技能學習中,因此,在剪紙教學中,也可以考慮將剪紙藝術相關的民俗文化,設計成為教學情境,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剪紙操作興趣,而且還可以幫助其通過民俗文化認識自己的家鄉、祖國,發展其認知能力,增強情境創設的效能。在情境創設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結合剪紙課程內容,查找與剪紙藝術相關的、又具有趣味性的本地民俗文化故事、歷史,如:紅色革命故事、標志建筑、特色小吃等,然后根據當前幼兒的實際情況,將這些趣味性的本地民俗文化內容,設計成為通俗易懂的解說稿,借此完成情境創設,這樣能夠在引導幼兒發展自身剪紙技能的同時,對其進行文化熏陶,提高其剪紙藝術鑒賞、理解能力。或者,也可以考慮將民俗文化情境,與多媒體技術融合運用,并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民俗文化情境的展示方法,強化幼兒的信息接收體驗,提高情境創設水平。但在民俗文化的應用中,需要注意,關于剪紙可查的民俗文化信息較多,而且一些民俗歷史、故事的篇幅也比較長,容易讓幼兒產生聽覺以及閱讀疲倦,所以,在實際的情境設計中,需要盡量精簡民俗文化歷史、故事內容篇幅,并選擇內容簡單、有趣的歷史事件、故事,以保證情境設計效果,為幼兒剪紙技能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綜上所述,增強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可以提高幼兒園對幼兒剪紙技能水平的培養。在幼兒教育中,巧妙運用情境創設教學法,開展剪紙課程教學工作,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強化剪紙活動的趣味性、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從而獲得更好的剪紙手工課教學效果,不僅可以讓幼兒學到更多的剪紙技能,還能增強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