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波
在現今社會科技水平的發展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創新和改革。大單元教學即將單一的知識點進行組合完成整體教學,構建系統化的教學模式。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體驗的提升、教學寬度的拓展,以及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綜合素養的成長。初中物理教師結合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構建,整合單元知識點,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逐步地對物理學習建立起興趣,并學會梳理物理知識脈絡。教師應對學生特點進行深度分析,對教學設計進行創新,促使學生更高效地完成物理學習,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
現今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學問題,新課程改革中提出,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將知識融入多種教學方法中,從而在復雜的情景中以及大單元的整體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多樣化、整體性的教學設計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也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學習中也能夠更為專業、認真、自主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大單元教學方法雖然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編排體系,不再注重單一的知識點和公式講解,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教師應該以單元內容以及單元主題為基礎開展教學,合理規劃教學內容的同時制定明確的教學方向,確保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理解知識內容,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共同對單元內容探索和思考,學生在合作探索中也能夠感受到探索的意義和興趣,進而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
如果要有效地完成大單元教學設計,教師必須使用相對靈活的教學思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單元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夠指導學生從單元教學中找到學習切入點,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地立體化。所以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必須結合相對靈活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單元知識巧妙地進行串聯,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共通點。大單元教學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拼湊教學內容,或者把常規教學模式照搬到單元課堂上,目前很多教師對大單元的教學創設設計還存在不足,大單元教學設計仍然處在相對陳舊的模式,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策略也相對模式化,造成學生并未對大單元物理學習形成正確的認知,無法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地位,結合大單元教學的整合優勢來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科目蘊藏的樂趣,增加學生的思維活力,結合合適的手段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進行自主探索,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科素養,并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
創設大單元教學模式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結合教學的實際需求。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關注本堂課的教學效果,忽視了對單元知識的整體串聯,導致學生的學習不能形成一定的體系,造成學習過程出現應試化特征,學習成績不理想。與此同時,在深度學習理念下,物理學科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教育離不開生活,拓展延伸和生活實踐是教育的基礎,物理知識的實踐更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重要路徑。分層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幫助學生探索亟須補充的知識和能力,立足于學生發展需求,將理論化的教學內容滲透進靈活應用和教學拓展課堂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生活,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初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對實踐運用的興趣是非常大的,物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日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或者不足,利用生動活潑的實踐化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在物理教學中,良好的解答和計算能力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學科素養作為基礎。學生在實踐性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尋找相關的資料,提高概念性知識的應用能力,并且開發出一些新的思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內心需求,為學生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實踐活動,優等生可以得到思維的發展,實現一種在實踐中領悟的效果,而差等生則可以通過實踐活動鞏固基礎,使學生對一些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分層模式設計開放性的物理實踐活動,應依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延伸,不要把學生的思路固定在某一種特定的流程里,造成學生在學習中變成老師的提線木偶,無法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
在深度學習教學理念下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小組合作教學可以讓全班學生進行相互合作,實現公平合作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需要強化初中合作學習的設計,而想要讓合作任務布置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發揮切實的作用,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與能力的構建,教師還需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對學生實施引導。首先,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新模式,力求讓學生實現有效的自主發展,成為新時代的人才。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教師落實了這一策略,但實際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教師的教學成果并不理想,在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下,小組合作的重點是平均分配小組,如果出現小組不平均的情況,會造成分層教學效果的下降,還對學生原有的學習進程構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學生的長期有效發展,致使最終呈現出的學習質量不符合初中物理學科標準。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及時地采取優化小組分配的教學方式。舉例來說,教師在《浮力》的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本單元主要包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沉浮條件幾部分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單元知識點,提出幾個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分配給不同學習小組,使小組成員進行探討和總結。比如:當我們在公園的小河邊散步,看見有石頭、樹枝、樹葉、木板幾種物品散落在岸邊,如果我們將這幾種物品放到河中,有哪些可以漂浮起來,有哪些會沉到水下?請解釋原因。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互動討論中探析浮力的概念以及影響因素,不斷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引導和監督,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及時幫助學生解答并糾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推選一名代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比如有的小組會回答:石頭、樹枝會沉入水底,樹葉、木板會浮在水面。但也有的小組會提出質疑:樹枝也會浮在水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提升教學有效性。對回答錯誤的小組,教師不要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可以讓小組成員聽一聽其他小組的發言,或是教師通過一步步地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促使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發表一定的看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能給成績不佳的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教師要想構建多媒體物理課堂,必須先明白多媒體技術的含義,并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在了解過程中,教師發現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模擬的實驗內容和過程,這一特點表明多媒體技術展現的實驗更具有操作性,使學生能夠快速理解知識、記住知識,此外,多媒體技術還具有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需要對多媒體的應用方式進行深度的設計和思考,這樣一來,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情境教學法是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常采取的教學模式之一,我國教育長久以來都是將教師視為課堂的核心,學生很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教學改革中提出新的要求,教師需要與學生的地位進行交換,將學生的感受視作教學創新的核心和基礎。舉例來說,在九年級《歐姆定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本單元知識主要包括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電阻的測量、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模擬特性,讓學生進行電路的搭配組合、電阻的策略、電路串并聯連接實驗,學生可以對單元內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實踐,有助于學生完成深度學習。模擬實驗的方式有很多優點,比如能夠反復進行操作,節省實驗材料,同時具備較高的安全性,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傳統按部就班的實驗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學內容。但是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只是初步學會了理論的物理概念,并沒有將其進行創新實踐應用,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沒有讓學生成為實驗課堂的主體,很多學生完全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機械化的實驗操作,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造成實驗教學流于形式。新時代要求培養全方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實驗課堂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實驗表現,針對性地做出教學指導,讓學生敢于去嘗試一些教材上沒有的思路,尋找和創新實驗步驟,要讓學生去主動思考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多元教學步驟,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路徑。并幫助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融入自身的深度思考,尋找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者展示出自己的一些新穎的思路,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了新的認知,也愿意努力去鉆研物理知識,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內心需求完成教學計劃的布置,要展開多媒體實驗教學。使多媒體技術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目的,為學生構建一個生動有趣的初中物理課堂。
在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和思考單元各個知識點,無疑是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目的便是為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強化鞏固,對單元知識點做出有效的引導,并促進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及學科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日后高階物理的學習。像物理這樣難度較大、邏輯性強的學科,令很多學生產生困惑,甚至頭疼,故教師更要積極地為學生開展大單元教學。部分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單元教學指導,在頭腦中無法形成對物理知識以及相關知識的串聯,造成在解題過程中無法將學習的概念或者公式進行合理利用。與此同時,為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達到鞭辟入里的學習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貫徹高效學習的理念,使得學生真正地吃透知識點,領悟其中的精神,并通過多種方式予以落實,以提高物理學習質量,最后在考試環節取得好的分數。教師應在課堂中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內心感受。學生在思維導圖畫面中更容易融入單元教學設計,直觀地展示單元中的各個知識點,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科目的知識架構,逐步深入,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通過物理思維導圖的繪制,分解教學難點,為學生創設綜合性的大單元學習內容。沒有動力的情況下學習的質量很難提高,同時也不能夠很好地記住所學的內容,在做物理題時很容易出現錯誤,這就是沒有從根本上掌握知識內容,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為改變教師自身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利用思維導圖的繪制,把物理的知識和概念進行重新構建,形成良好的網絡,不僅使課堂學習變得生動形象有趣,也能帶給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更快速地掌握物理定理。舉例來說,在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光現象》的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讓學生們以光源、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為基礎,進行思維導圖的內容布置,可以在單元教學任務單中給學生列出思維導圖的基礎,以光的傳播為主線,讓學生自主去思考和探究,學生能夠從自己的思緒中去尋找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繪制,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折射、反射、平面成像原理等相關知識的理解,最后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每位同學上臺進行展示。比如,有的同學繪制了不可見光的特點和應用等相關知識,有的同學繪制的是平面鏡的特點以及應用,還有一些同學繪制了光的折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等內容。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適當地總結,讓學生們互相進行思維導圖的參考,尋找到對自己有用的部分,整合到自己的思維導圖中。通過學生們自己親手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大大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們更好地記憶《光現象》的單元知識,有益于提高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質量??茖W應用思維導圖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躍度,促進其積極思考物理問題,助力學生完成深度學習,使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進而提高初中物理課的質量和效果。拓展物理思維同樣也是物理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具有物理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在物理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通過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可以加強物理課的學習效果,提高物理實用性。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學生不但能夠直觀地學習單元知識點,還通過自主繪制思維導圖,進一步提升了學習效果,實現了大單元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大單元的教學設計模式,并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融入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將知識更加形象化、系統化地展現出來,讓知識更加直觀、動態化,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刻板印象,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成長,也能鍛煉學生的靈活解題能力。相對以往的教學方式,活躍了教學的氣氛,幫助學生實現了深度學習。物理教師要積極靈活地變換教學的進度與設計,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