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東 魯嘯宇 倪仁龍
1.云南財經大學 2.曲靖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司法會計鑒定作為司法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訴訟事務處理中其鑒定意見的專業性往往不能被其他程序所替代,因此,司法會計鑒定在司法機關進行案件偵查和訴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司法制度的不斷健全,社會對司法從業人員的需求不斷提升,各會計師事務所也積極響應,紛紛開設司法會計鑒定服務。
據“北大法寶數據庫”統計,2012—2020 年司法案例庫共匯總了26 195 個司法會計鑒定意見。其中,20 世紀90 年代中期至2012 年,近20 年間僅有2 332 個案例涉及司法鑒定結論,所占比例不到9%;而從2014 年開始,司法會計鑒定案例以50.66%的比率迅速上升,2014—2020年,司法會計鑒定案例達23 863 個,占比高達91.1%。由此可見,2014 年以后司法鑒定意見被廣泛地運用到訴訟活動中。產生該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2014 年后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案件比例迅速上升,加之經濟犯罪手段逐漸隱蔽,司法會計鑒定成為司法程序發現經濟問題的主要方法;第二,2012 年《刑事訴訟法》中“意見”取代“結論”,司法鑒定意見的出現讓鑒定的運用更具廣泛性;第三,2014 年起刑事訴訟制度不斷完善,對司法會計鑒定的訴求不斷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司法會計鑒定在我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而帶來市場對司法會計鑒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但鑒于我國高校較少設置司法會計鑒定相關課程或沒有提供司法會計鑒定實操平臺,導致很難輸送優質的司法會計鑒定人才來填補市場的這一缺口。基于該現象,筆者所在學校云南財經大學于課程教學中增添司法會計鑒定內容,并為學生提供司法會計鑒定實習平臺,讓學生在掌握司法會計鑒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操,不斷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社會提供具備司法會計鑒定能力的專業人才。廣大師生在參與該類業務的過程中得到極大鍛煉并針對司法會計鑒定業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為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提供了大量素材,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2021 年8 月9 日,教育部公布新增專業名單,正式將“法務會計”納入本科培養體系中,為司法會計人才的培養掀開了嶄新篇章。而2022 年是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在此對二十年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與反思,供同行借鑒。
1.收集相關資料
通過研讀國內外有關司法會計鑒定在職業組織機構建設、司法理論與業務融合、高校培養與實踐育人等方面的文獻,搜集我國司法會計鑒定案件的信息,梳理出課題研究論點并歸納方法進行學習借鑒。
2.進行比較研究
通過了解我國司法會計鑒定相關法規,同時對比國內外司法會計鑒定現狀,重點總結我國司法會計鑒定的獨特之處。
3.成立鑒定機構
2001 年正式成立云南財貿學院司法鑒定中心(后更名為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面向市場接受委托,嘗試進行司法會計鑒定業務;通過“三邊”(邊學習、邊工作、邊總結)策略積累經驗、建立渠道、組建團隊,探索一條財經類高校開展司法會計鑒定業務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路子。
1.流程設計
通過前一階段對司法會計鑒定法律、法規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匯集整理,項目組成員就司法會計鑒定業務有了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圍繞鑒定目的進行流程設計,包括委托事項分析、鑒定材料梳理、鑒定思路形成和鑒定計劃實施等具體事項。
2.開展業務
先后與昆明市盤龍區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和富寧縣公安局、勐臘縣法院、玉溪紅塔區公安局以及大量企業合作,開展司法會計鑒定業務;重點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經濟案件和建筑工程造價糾紛等犯罪行為提供司法會計鑒定,為司法行政機關的司法訴訟活動提供科學的鑒定意見,為維護司法公正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課程建設
在整理相關文獻和搜集司法會計鑒定人員培養信息的基礎上,分析高校學生司法會計鑒定能力培養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從創新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設置、課程內容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改革。
4.人才培養
依托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為教學活動創造真實的工作平臺,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該中心進行項目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真實的司法會計鑒定項目中,在實踐中將司法會計融會貫通。
5.專業指導
邀請云南財經大學相關教學專家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相關實踐專家多次進行指導,保證整個鑒定過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1.司法案例類型總結
2005 年8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共承接司法鑒定案件62 件,出具鑒定報告及補充意見101 份。其中,云南財經大學各學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司法會計鑒定案件39起,累計2 830 余人次。
這些案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職務侵占案以及合同詐騙案占比達四分之三,為司法鑒定案件的主要形式。
2.學生實踐工作總結
對整個研究期間的所思所得進行匯報討論,反饋知識接受程度和工作技能掌握情況,互相學習進步,有兩位研究生和三位本科生以司法鑒定為題撰寫了畢業論文并獲得好評。
3.鑒定工作方法總結
通過司法會計鑒定實際工作的開展,整理、歸納不同類型司法會計鑒定在不同工作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關鍵問題的相應解決措施,探索出各類經濟案件司法會計鑒定的流程和方法,并作為處理日常司法鑒定案件的依托。
4.課題教學效果總結
通過收集、匯總教學過程中的相關文件資料總結教學經驗與教訓,進行演講匯報,并根據多方意見進行修改提煉,最終形成報告。2020 年在結合司法會計鑒定實踐的基礎上完成了“中級財務會計”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的結題工作,并順利通過“司法會計鑒定與課程建設”的課題驗收,該研究被云南財經大學評為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存在的問題
(1)學校重視度低。從目前司法會計鑒定能力培養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高校甚至財經類院校很少專門開設司法會計類專業(有極少數學校開設了專業方向),導致學生學習途徑少,學校培養力度弱。(2)教學方式落后。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更多將教學重點放在傳統的知識型授課上,重理論知識灌輸輕動手能力培養,導致教學效果較差。(3)知識結構單一。我國大多高等院校課程設置過于陳舊,只關注專業理論,忽視新學科和新知識的交叉與滲透,使得司法會計專業課程偏離實務工作方向,培育的學生無法滿足司法部門對司法會計人才的需求。并且,單一重復的教學模式與授課內容,極易導致學生軌道化發展,在降低學生興趣的同時會造成學生職業結構的高度不合理化。
2.解決措施
(1)調整教學方法。針對司法會計崗位需求,從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真實案例出發,帶領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習,讓他們分組討論,共同探尋處理措施及解決方案。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置校外導師模式(校外導師由律師、注冊會計師、財務總監等具有豐富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員構成),各項目均由校外導師帶隊指導,自始至終完整跟進。校內校外導師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局限于課堂的束縛,使學生能更全面、更直接、更接地氣地進行學習。(2)重設教學目標。重新對司法會計鑒定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設定。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以提升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與合作能力為目標,通過案例引導加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司法業務進行整體梳理與具體分析;二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通過親身參與和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提高實踐過程的趣味性,為理論教學打下基礎,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財務課程和從事司法會計鑒定工作奠定基礎。(3)改革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改革是高校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通過在司法會計鑒定實踐基礎上建立一套合理的專業教學體系,并將其融入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使培養對象將來走向崗位時更具專業勝任能力。通過對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深入分析,將專業技能分解為法律基礎、核算能力、檢查鑒定技能等,以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入司法會計鑒定內容,深化課程改革,實現與司法會計鑒定實務工作的良好對接。
為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司法鑒定理論知識,提高實務操作能力,依托云南財經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為教學活動創造真實的工作平臺,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司法會計鑒定項目,實現教學實訓與實務工作的有機融合。
在對62 起司法鑒定案件進行分析時,老師引導學生從案件本身出發,通過親身參與總結出以下三類案例新特征。
1.非吸、職務侵占、合同詐騙案占比大
根據不同案由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利用非法途徑吸收公眾存款、利用職務進行財產侵占、合同詐騙這三類案件占全部案件的四分之三,且都將產生嚴重的法律后果。三類案件占比大的主要原因:(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將導致大量公眾利益受損,其核心內容是損失金額的鑒定,司法人員會高度重視司法會計鑒定的意見。(2)利用職務進行財產侵占的案件往往隱蔽性高,犯罪人的財務知識也十分豐富,此時司法機關更關注財產侵占的金額和侵占主體的認定。(3)合同犯罪類案件的鑒定重點是合同約定事項與經濟事實的關系鑒定,需要運用大量的財務知識與法律知識逐一辨識。對以上三類案件進行司法會計鑒定將極大提高辦案效率與效果。
2.司法會計鑒定人員重要度上升
對不同啟動主體的分析發現刑事案件的處理中,相對于檢察機關,公安部門在經濟案件的偵破中處理能力較弱,其主要原因是公安部門內部缺少司法會計類的專業人員(檢察機關有相關部門設置),故公安部門對司法會計鑒定的運用顯著高于檢察機關。其運用方式主要是借助社會機構為其刑事案件處理提供司法鑒定,司法鑒定人員協助公安機關進行經濟案件的偵查與突破。
3.補充鑒定的情況時有發生
云南財經大學司法會計鑒定中心承接的62 例案件中,有10 例案件進行了補充鑒定,補充鑒定的比例約為16%。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司法會計鑒定意見不能完全得到參與人的認同,從而要求進行補充鑒定;二是在鑒定結束后,發現影響鑒定結果的事項發生變化,被要求進行補充鑒定說明。其中,偵查機關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尋找到新的相關材料成為補充鑒定的主要原因。
面對司法會計案件新特征,應在實踐中進行針對性教學,努力培養滿足新時代司法會計新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1.教學模式創新
(1)創建“多維立體”司法會計課程培養模式。建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法律法規、計算機與科學等不同切入維度,包含課堂理論教學、課堂案例教學、課后實習實踐、定期教學考評等不同切入方式的課程培養模式,通過教師講授、實習實踐、參觀感受等動態立體的活動,有效推進司法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確立“互通融合”的教學培養機制。即探索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的“互通融合”之路。首先,全面推動“司法鑒定教學”進教材、進課堂;其次,將教學內容對應經濟犯罪案例,以教學案例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再次,引入“雨課堂”“MOOC”等網絡媒介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最后,對授課教師加強思政德育,鼓勵教師身體力行弘揚司法精神。(3)建立“多方聯動”共建平臺。促成學校與校外眾多機構共同聯動,拓展和提升司法鑒定平臺。形成由學校牽頭、司法鑒定中心全力配合、課程團隊重點建設的改革組織模式,極大促進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共享。
2.課程編排創新
司法會計課程逐步以司法實踐為出發點進行課程內容的編排,在對以會計學與法學為主的知識進行傳授的同時注重促進審計、財管、刑偵學、計算機與科學等多學科疊加交融、同步教學。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中,按階段分步驟進行系統的教學安排。第一個教學年度主要在課堂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由來自會計學院、信息學院、法學院等各個學院的老師進行授課,目的在于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第二個教學年度采取“課堂案例教學+ 課后實習參觀”的雙渠道教學模式,初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第三個教學年度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際的司法鑒定工作中,以業務人員的身份與社會接軌,在對學生司法會計能力升華的同時有利于提高其就業競爭力,達到高效育人的最終目的。
司法會計顯而易見是一門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并重的課程,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雙重引導,“課內導師+ 課外導師”的雙導師模式應運而生,即校內導師進行課堂教學,校外導師進行實踐指導。校外指導老師大部分是在司法鑒定中心或者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律所富有經驗的社會型導師,他們將自己的經歷與同學分享,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司法會計鑒定實踐項目,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以及實踐中的困難,縮小高校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鴻溝。此外,定期安排課堂老師參與社會實踐,時時不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促使司法會計專業教師在提升理論水平的同時更加務實。
1.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進行實訓之前,對財會專業知識接觸比較多,而對司法會計鑒定方面的知識接觸較少,雖然在課堂上老師講授過一些實際案例,但由于司法會計鑒定的復雜性,學生沒有實踐經歷,對其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實訓后就像揭開了司法會計鑒定工作的面紗,學生以參與主體的身份認識到司法會計鑒定工作的核心要義,從實踐回歸課堂,極大激發了學生對司法會計鑒定理論的學習興趣。
2.鍛煉溝通能力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很多事情都很茫然也沒有把握,從項目組組長將司法會計鑒定工作分配下去到學生接到任務開始工作,同學們在整個過程中一起合作交流,共尋解決方案,這一過程讓學生的溝通能力得到極大鍛煉,工作思路更加明確,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更高。
3.促進理論運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學習了司法會計鑒定理論知識之后,通過司法會計鑒定工作實踐能夠更好地消化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了解司法會計鑒定實務工作的整個流程。通過不停地翻閱書籍、詢問老師,對鑒定業務激發出濃厚興趣,使學生不斷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相聯系,促進了書本內容的高效實踐化,對課程知識的運用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很多經歷過司法鑒定實踐的同學工作后很快就能適應新的環境,并能將實習中積累的司法鑒定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得到上級和同事的好評。
本文從當今社會的司法會計需求出發,指出我國法治化進程對高校司法會論知識計人才產生了“質”和“量”的高度需求,進而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模式上探尋出“多維立體”“互通融合”“多方聯動”的教學培養模式。在教學培養過程中,通過提供司法會計鑒定實訓項目,讓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的同時參與到司法會計鑒定的實際工作中,將課堂理與實務技能有機融合,有效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滿足社會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該培養模式的創新可為高校培養司法會計復合型人才提供借鑒,為司法會計教學模式深度改革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