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真
(蘭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學理上的體能是指人類身體在正常狀態下完成某一規定動作或身體運用的基本能力,就其概念而言,可以分成不同的運動能力,如速度、力量、耐力、身體柔韌度、靈敏性等。體能訓練是指通過綜合訓練、專項訓練等方式全方位地提升上述多項身體基礎運用能力的訓練。體能訓練又可以分為健身訓練和功能性訓練。健身訓練指主要針對心肺功能和降低身體脂肪量進行的訓練,它可以在訓練的同時提升肌肉質量和力量,起到體能訓練的作用;功能性訓練是指為了訓練某項特定的身體能力而進行的專業化訓練,有不少的運動員或普通人在健身時都會結合一定的功能性訓練來達到平衡身體各項機能的效果。
就青少年運動員而言,當他們的訓練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后,很容易遇到瓶頸期,從而停滯不前,此時便會有許多青少年運動員限于瓶頸的制約而導致運動生涯的暫停。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時常忽略訓練的整體性,就其所訓練的項目過早地開展了針對性訓練,導致沒有在體能訓練中平衡身體的各項機能。人類的身體素質和身體能力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并非針對某一個部位的訓練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應該摒棄這種錯誤的思想。
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育的目的是將已經脫離校園教育的專業化、競技型體育人才的培養重新融入校園體育的教學體系,簡而言之就是“溯本歸源”。因此體能訓練也要重新回歸到現代體育的教學體系中,以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核心和目標。青少年體能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競技體育與校園體育不同訓練體系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差異,而這種方式也能提升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競技水平,以此來解決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知識素養與普通青少年間的差距問題。體能訓練還能提升青少年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的意識,從而提升其綜合素質,達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要求。
在我國現行的體育賽事體系下,省級中學生運動會一般在學校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或業余體校的學生間開展,而這就對體育相關的人才儲備有著較高的要求,此類相對專業性的賽事不能只是體育水平高的學生的舞臺,要有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其中。因此,青少年體能訓練在這種背景下就顯得十分必要。校園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可以讓體育水平一般的學生也具有一定的競技能力和水平,讓青少年走出網絡、走向操場,讓其意識到體能訓練對其身體的重要性,讓體能訓練和體育賽事協同發展。
青少年體能訓練的科學化與體系化能與素質教育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適應,校園體育教育作為競技體育教學的補充,能共同推動青少年的身體素養發展。校園體育教育中的體能訓練也能夠讓青少年在學習之余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訓練,為其學習帶來活力和新的風貌,也能在校園內形成人人運動的良好氛圍。
青少年體能訓練在目前中小學教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雖然在義務教育階段提升了體育課程的占比,但若要是達到高水平運動員的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青少年運動員往往會在時間的管理和安排上顯得十分局促,他們需要面對學校的學科教學課程、校內外實踐活動等,除開這些項目所需要的時間,留給其在體能訓練上的時間并不多。同時,由于資金和人才的限制,大部分中小學是以體育教師來擔任體能教練員角色的。對青少年運動員而言,其也會經常性地忽視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而將精力集中在專項訓練中,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在訓練時間本就緊張的情況下更要把握一切時間提升自己的專項能力。
為了能夠改善以上的問題,在青少年體能訓練的教學安排上可以參考美國國家體能協會建議的“三步流程”。(1)體育教師或教練員應該在訓練前向青少年以及家長強調體能訓練在訓練體系中的重要性,以提升青少年在體能訓練方面的意識。(2)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靈活地安排訓練的時間,可以在多個時間段利用碎片化時間,如清晨、傍晚這些學校安排較為寬松的時間開展體能訓練。(3)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計劃,這里所說的實際情況包括天氣、場地等客觀因素,體育教師或教練員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
對運動員而言,尤其是青少年運動員,在他們的訓練中一直有一個爭議,那就是是否需要過早地進行專項化訓練。在許多學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中,大多會側重于青少年的專項化訓練,導致青少年運動員身體機能發展不平衡。相對而言,更為科學的體能訓練方式是通過引入各種不同的體育活動來全方位地提升身體基礎素養,進而在長期的全面訓練中將這種基礎素養轉變為青少年運動生涯的長期發展模式。這些基礎的運動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跳躍、接拋球等能夠訓練到青少年平衡性、協調性以及靈活性的基本動作。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體系化的基礎體能訓練可以避免過早的專業化和局限性。
初中到高中的階段是青少年運動員轉變的重要時期。進入高中時期后,他們可以參加各種規模較大的賽事,心理也在這一時期逐漸發展到成熟的水平。因此,體育教師或教練員需要針對性地在訓練計劃上作出改變,以便于青少年運動員在高中參加賽事時能夠更好地做好準備。處在這一個過渡期的青少年應該端正自己的訓練目標,正確的訓練目標應該是對技能的打磨以及基礎的沉淀,而非取得耀眼的成績。中學體育與體育中專的教學和訓練不同,中學體育應更加注重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全方位培養。
當下我國青少年體能訓練體系和課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這一時期其身體的各方面水平還未發展到最佳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高強度專業化訓練會使青少年身體機能發展得不平衡,甚至會導致一些潛在的人才在達到一定運動成績后停滯不前。這樣的訓練方式雖然有的時候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成績,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無異于“揠苗助長”。在基礎體能沒有做好累積的前提下,高強度專項訓練得出的成績就好似“曇花一現”,同時因為青少年身體發育得不完全,這種訓練方式也會大大提升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所以從長遠和總體的角度來看,此時進行高強度專業化訓練違背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體能訓練要遵循科學的前提和原理。體育的本質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而不是對成績的一味追求,扭曲的“唯成績論”會導致青少年綜合能力的發展水平低下。就訓練方法而言,體能訓練的“老三樣”是指舉杠鈴、長跑和沖刺,分別對應了力量、耐力、爆發力與速度。許多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對青少年體能訓練的認知并沒有與時俱進,仍然停留在這種較為陳舊的訓練思路中,只是單純地將訓練重點放在訓練負荷上,忽略了訓練方法和手段,長期如此會導致青少年體能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青少年體能訓練的重點仍然在力量、速度和耐力上,而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平衡性、協調性以及靈活性等要素均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隨著體能訓練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專項競技能力的訓練上明顯與體能訓練出現了脫節,這種脫節與訓練內容結構的不平衡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運動成績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
科學完備的青少年體能訓練體系離不開專業教師或教練員的指導,因此在新形勢下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在體能訓練上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具體而言,可以讓退役運動員、體校教師、教練員等進入中小學輔助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化的青少年體能訓練,從制度上打通渠道,一方面暢通專業人才進入校園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加入體能訓練的前沿理論,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化程度。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拔年輕的、學習能力較強的體育教師參加體能訓練的培訓,更新教學理念,增強自主課程設計的能力和水平。
青少年時期是運動員選材的特殊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內青少年更要重視體能訓練,為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打好基礎。在運動實踐中可以發現,如果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的運動訓練中身體機能得到了合理的運用和發掘,那么其成年后的運動生涯便會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此,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有意識地加強青少年對基礎體能訓練的重視,使青少年能夠自律、自主地參加體能訓練,而不是過于集中在專項訓練上。同時,體育教師或教練員應結合不同青少年不同時期的身體發育特點來制訂不同的訓練計劃,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讓青少年感受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在實踐中,體能訓練一般由基礎體能訓練和專體能項訓練兩個部分構成,基礎體能訓練可以為專項體能體能訓練做好鋪墊。在基礎體能訓練中,體育教師或教練員需要通過多種手段相結合的訓練方式來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而在專項體能訓練中,體育教師應通過與其專業方向相符合的訓練內容來開展專項體能訓練,使青少年運動員與專項成績相對應的運動能力得到提升。上文研究提到,青少年時期不宜進行高強度的專項訓練,這是因為對于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而言,高強度的專業訓練可能會導致其身體機能發展的不平衡,也可能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在青少年體能訓練中需要平衡基礎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比重,因人而異,制訂科學的訓練方案。但在整體體能訓練方案上,要以基礎體能訓練為主、專項體能訓練為輔,只有通過基礎體能訓練全方位地提升了青少年的身體素養后,專項體能訓練才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就目前的青少年體能訓練方式而言,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枯燥且單一,這無疑會導致青少年出現疲憊感,使訓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體育教師或教練員應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加入理論教學的內容,使青少年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時,青少年體能訓練應增加訓練方式的趣味性,要關注青少年運動員的個性化成長。具體而言,可以在體能訓練中結合“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教學方式,向青少年運動員展示體能訓練影片、體育相關電影或者其比較關心的賽事錄像,讓青少年運動員明白賽場上的高光時刻無一不來自重復的日常訓練。
除了心理上的激勵外,還可在日常的體能訓練中穿插各種趣味賽事,激發青少年運動員的興趣。
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身體發育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能量消耗與新陳代謝均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再加上青少年運動員需要大量的體能消耗,所以營養的搭配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保證青少年運動員良好的身體發育水平,家長和體育教師或者教練員都要及時關注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狀況,為青少年運動員提供良好的營養補充。同時,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讓青少年運動員在學習和訓練之余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要以長遠和全面的眼光來看待青少年運動員的成長。
青少年時期是運動員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之下,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能訓練違背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訓練目標和訓練方法單一、訓練內容結構不平衡等。因此,為了能夠讓體能訓練真正地起到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青少年運動員身心素質的綜合與全面發展提供保障,需要建設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加強青少年對體能訓練的意識和重視、正確定位基礎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提升青少年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興趣、注重體能訓練中的營養搭配。競技型體育人才需要在青少年時期進行選材和發掘,但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因此無論是體育教師還是教練員,都要以體能訓練為橋梁,促進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