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 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逐漸進入近代階段,鋼琴這一樂器也隨著傳教士進入到中國。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音樂與西方樂器的融合,我國許多作曲家、音樂家也逐漸探索鋼琴音樂與地方元素的融合,從而通過民間樂曲的鋼琴呈現來實現樂曲改編,用曲目來表達作曲家自身對于生活的態度與思考,并且傳承一定的地域特色與文化。對于陜西元素而言,當地的地域特色元素較多,例如方言、地方樂器等,這些元素能夠注入鋼琴音樂文化中,以此來全面推進我國的鋼琴音樂發展進程。
在鋼琴音樂發展的歷程中,鋼琴曲能夠通過多樣化的音符彈奏出音色清脆、音調活潑的音樂作品,同時也能夠與多元化的管弦樂隊進行協奏,從而在音色之間的對比過程中豐富鋼琴曲目的聲音體驗。而對于陜西地域音樂而言,其地方性的音樂主要通過地方的特色民歌、樂器進行展演,從而將陜西特有的音樂元素進行呈現,傳遞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說,將陜西元素與鋼琴音樂融合,也就是將陜西民樂與鋼琴音樂進行融合,從而在中西音樂之間的融合過程中形成新的音樂形態,從而更好地基于音樂文化之間的沖擊與碰撞尋找音樂文化共通的意義空間,更好地實現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鋼琴音樂文化與陜西元素的融合,是一種基于地方民間元素基礎上而形成的改編性的藝術創作,其能夠在融合性發展的過程中基于陜西民樂進行改編,從而將地方性的樂曲通過鋼琴曲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來實現陜西民間音樂的改編性創新發展。而鋼琴作為一種西方樂器,其在全國社會范圍上擁有較多國家與社會群體的關注度與喜愛度。可以說,將陜西元素融入鋼琴音樂文化,便能夠采用一種西方樂器改編的形式進行音樂作品的再呈現,這就能夠通過一種大眾喜愛程度較高的樂器進行民間音樂傳播,以此促進山西民樂的國際化發展,更好地將陜西文化推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化舞臺。
為了對鋼琴音樂與陜西元素的融合情況進行分析,筆者主要從《繡金匾》《蘭花花》《軍民大生產》等鋼琴作品進行研究,從而對各個音樂作品的情感色彩、民族調式以及節奏變化等內容進行解讀,通過具體的作品分析其中陜西元素的滲透與融合,以此來闡述目前鋼琴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陜西元素的體現和發展情況。
鋼琴作為一種樂器,其能夠通過音樂呈現出一定的情感色彩。特別是對于陜西地區而言,其作為中國革命的圣地,當地蘊含著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將其文化內涵通過鋼琴音樂的形式進行呈現,更能夠通過文化元素的滲透傳遞出一定的情感色彩,以此來實現陜西人民情感的表達。例如鋼琴曲《繡金匾》在音樂呈現的過程中基本保留了陜北民歌淳樸的風格特征,特別是其樂曲中的第一段落和第三段落,其音樂在演奏過程中的情感色彩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結合了鋼琴流暢的音色效果,使得裝飾音樂與旋律音全面融合在一起,通過女子繡金匾的圖像傳遞出一種音樂的親切感,抒發了個體對偉大領袖的愛戴之情。可以說,用鋼琴來演繹民間樂曲具有較為強烈的民族性情感。
將陜西元素通過鋼琴音樂進行呈現,其能夠更好地將民族樂器中的調式與旋律通過鋼琴反映出來,從而用全新的樂器來演繹多樣化的山西民族樂曲。例如在鋼琴曲《蘭花花》中,其樂曲首先通過變奏曲式對原曲的旋律進行呈現,展現了民族調式的獨特風格,從段落形態上看,是好幾個部分與段落組成的小曲,但是其曲目也因為民族調式的存在有著較強的關聯感。同時,其樂曲在演奏過程中是基于鋼琴敘事體裁而呈現的,特別是在構成四個主題的四個樂句中,將簡單的和聲與左手鋼琴伴奏織體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將蘭花花的美麗形象用聲音的形式展現出來,且在其他段落中,樂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輕語,節奏變化較為明顯,使得其民族調式更具律動性。
節奏的運用更能夠展現整首樂曲的戲劇性張力。將陜西元素融入一定的鋼琴音樂文化中,便需要基于一定的節奏實現樂曲戲劇張力的呈現。例如在《軍民大生產》的鋼琴曲目呈現過程中,該樂曲主要將解放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場景進行呈現,曲調的節奏也更多是基于當時的生產勞動活動而形成的,整體樂曲的節奏性相對較強。該曲子中共存在六處變奏,變奏一和變奏二采用交替性調性,同時也能夠突出相應的切分音節奏,其節奏在于樂曲重音的配合過程中展現出男子勞動的力量感與節奏感。變奏三和變奏四的曲調被提高了五度,其旋律也呈現出相對輕快的特征。而在變奏五和變奏六的地方,其節奏主要延續了第一變奏與第二變奏處的節奏,而變奏六的節奏也有進行了加快,從而更好地通過強烈的節奏將整首曲子的節奏與旋律推向高潮。
從目前陜西元素與鋼琴音樂的融合與發展進程來看,我國諸多陜西的民間音樂作品已經能夠通過鋼琴改編的形式進行呈現,其音樂的整體音樂風格與旋律并未發生太多的變化,但是在這種改編性融合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一般來說,將民族樂曲通過改編的形式與陜西元素進行融合,這就需要一定的專業鋼琴音樂改編人才。但是在目前我國民族音樂的改編過程中,該類人才較為缺乏,即使是從事多年的音樂編曲、音樂創作類的專業人才,其對于陜西的地域文化與特色可能也不夠了解,這就難以通過自身的專業技能來實現音樂作品的改編。同時,陜西地區的諸多民歌都具有多元化的陜西方言、民間樂器等音樂元素,且民間音樂的種類相對較多,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也并未實現鋼琴曲目的改編,這就影響著陜西元素在民間音樂作品中的融合發展進程。
在目前我國鋼琴音樂表演活動中,此類表演活動主要是通過音樂會的形式進行呈現,且主要演奏的作品涉及到《安妮的仙境》《卡農》《致愛麗絲》等世界名曲,且這些曲目也更多是國外音樂家編創而成的音樂作品。對于我國國內而言,自發編創的鋼琴曲目相對較少,且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在國際上的關注度也不高。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存在著地域元素和民間元素關注不足、挖掘不足的問題。對于陜西地區而言,我國音樂家更多關注與鋼琴演奏技術技巧、旋律節奏等方面的內容,對我國民間地域的樂器、語言、音色等方面的內容關注度不夠高,且諸多音樂藝術家也不太善于將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合到鋼琴音樂作品中,民間文化的挖掘與滲透存在一定的困境與問題。
要實現鋼琴音樂文化發展與陜西元素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將陜西當地的民間樂器、民間語言、民間符號等內容通過聲音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是在目前融合性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存在的民樂器與鋼琴音樂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其音色與音樂風格難以融合發展。對于民族樂器而言,其音樂的音色、風格曲調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民族性,陜西的民族樂器呈現的音樂作品則帶有一定的悠揚、舒緩的音色風格。而鋼琴的音色覆蓋相對較多,且音樂的各個琴鍵的音色相對清脆、明確。可以說,民族樂器與鋼琴樂器在音色上本身存在一定的差異,要在鋼琴音樂中融合一定的陜西元素,就需要通過民族樂器音色模仿的形式進行音樂呈現,但是由于音色上存在的差異,使得其音色與整體的音樂風格存在較大的融合與模仿難度。
針對目前鋼琴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陜西元素的融合與發展困境,我們則需要針對目前融合與發展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解決,從而通過有針對性的對策實現陜西元素與鋼琴音樂的深度融合。對此,我們需要探究陜西民間文化中的音樂元素,通過民間特色元素挖掘來展現地方文化的魅力。一方面,我們要挖掘地方的民間樂器,比如:二胡、嗩吶等樂器元素,并且分析這種民間樂器的音色音調特征,從而在把握這種民間樂器特征的基礎上進行陜西元素的挖掘。另一方面,我們能夠基于目前民間樂器的音色、音調以及聲音結構來探究鋼琴音節的模仿形式,這就能夠通過一種樂器模仿的形式實現民間樂器音色的模仿,從而在此基礎上實現音樂文化與陜西元素的融合與創新性發展。
要實現鋼琴元素與民間音樂的融合,除了通過樂器模仿的形式實現節奏與音色的融合,同時還需要通過陜西民樂的音樂節奏進行多元化的創新編創,從而通過創新性的表現形式實現音樂表現力的提升。一方面,我們能夠基于地方特色的方言節奏、民謠節奏進行鋼琴曲的改編,從而通過地方的語言、聲音等內容來提升鋼琴曲目的民族性與藝術性。另一方面,在對該類樂曲進行編創與設計的過程中,音樂編創者能夠基于故事性的變化與發展來實現音樂作品的編創,也就是將音樂作品分成不同的段落與節奏,從而通過段落性的節奏變化來實現音樂作品的戲劇性編創,從而使得最終的鋼琴曲目能夠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戲劇性特征,為大眾提供身臨其境的音樂體驗,提升音樂作品的表現力。
在鋼琴音樂文化發展中融入一定的陜西元素,這就需要重視民間樂曲的改編功能,從而通過樂曲的改編實現繼承與創新的協同性發展。一方面,從繼承的角度來看,我國的陜西民間音樂作品在改編成鋼琴曲的過程中,其作品能夠在民間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保留原本民間樂曲中的藝術特征,例如方言、語調、樂器等元素,從而通過多元化的地方民間元素來實現音樂作品的民族性呈現。另一方面,從創新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能夠針對目前我國當代的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再改編,從而在我國現代音樂作品中融合特色的陜西元素,這就能夠通過陜西元素的融入促進陜西地域文化在整個社會的傳播。總的來說,做好民間樂曲、鋼琴樂曲的改編工作,在不侵犯原著作者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繼承與創新,這是實現鋼琴音樂發展與陜西元素融合的重要形式。
另外,在重視民間樂曲、鋼琴樂曲改編的基礎上,我國也需要做好編曲人才的培養工作,從而通過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育來實現陜西地域文化的當代化傳播。首先,我國需要對音樂編創者做好民族元素、民間元素的滲透性教育,從而鼓勵個體在音樂編創的過程中結合我國民間地域元素進行音樂創作。其次,在編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國也需要在整個社會上吸納各類民間藝人參與到音樂作品的編創與設計中,將民間藝人的風格特征與當代音樂創作者的音樂思想進行融合,從而創造出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實現陜西文化元素在鋼琴音樂發展的融入,我國需要重點對陜西地區的鋼琴藝術創作人員進行培養,主要原因在于當地音樂人才對地方的音樂特色理解程度比較高,更具民族文化與民族音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這就能夠在地方性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實現人才反哺,從而通過人才的力量推進鋼琴音樂與陜西元素的融合發展進程。
綜上所述,將陜西元素融入鋼琴音樂文化發展中,更能在中西文化的結合與碰撞過程中實現音樂文化的融合,且基于融合探索全新的音樂表現形態,這就能夠更好地基于鋼琴音樂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承。面對陜西元素融入鋼琴音樂的諸多困境與難點問題,其在融合的過程中則需要基于內容融合、編創融合以及融合性人才培養等方面探索全新的音樂融合形式,從而在融合與發展的過程中用鋼琴音樂來演繹陜西文化,以此更好地促進陜西地域特色文化的當代化傳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