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不同類型的音樂具有不同的音樂性格,也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個性。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從拼音和語法開始學起,而學習音樂時,我們則需要從視唱練耳和樂理知識等音樂基礎學科入手,學生通過視唱練耳可以更好的聽懂音樂。因此,本文以視唱練耳中爵士音樂的節奏為探究重點,對爵士樂特點進行分析,同時總結了視唱練耳訓練到即興視唱訓練。
爵士樂起源于20 世紀初19 世紀末的非洲,后來爵士樂在美國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一種具有獨特個性、搖擺節奏和即興表演的音樂藝術風格。如今,爵士樂在全世界的各個音樂角落都有人聆聽和感受它,爵士樂以多種形式的演奏呈現在不同地區的音樂領域當中。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基礎學科,爵士樂中的視唱練耳訓練可以豐富爵士樂的音樂語言,提升爵士樂的音樂審美。在爵士樂視唱練耳訓練過程中,節奏訓練是爵士樂視唱練耳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爵士音樂中視唱練耳的多節拍和節奏能夠賦予爵士樂作品獨特的節奏和韻律美,可以更好的構造出爵士音樂的骨架和靈魂。
爵士音樂中視唱練耳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習爵士音樂和其他音樂的學生能夠對爵士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更好的讀懂爵士音樂作品。爵士音樂視唱練耳訓練中一般是采用“由支到干”的學習方式。“支”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讓我們了解爵士音樂中單個節奏所產生的最終的音響效果,通過“支”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知道單個音樂節奏進入到爵士音樂的作品中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處理。而“干”的學習方式則是站在音樂宏觀的角度提出的,更加強調爵士音樂中的整體性,通過“干”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單個音樂節奏進入爵士音樂的作品之后我們應該怎樣去布局,才能讓整個爵士音樂更加具有聽覺上的美感。
在視唱練耳爵士節奏風格改編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是為了學習爵士音樂才進行節奏處理,而應該根據音樂的可聽性,對爵士音樂中所有可以改編的部分進行調整。爵士音樂的節奏作為爵士音樂中的靈魂所在,我們在對爵士音樂作品進行演繹時,首先要對爵士音樂中的音樂節奏進行處理,然后再考慮爵士音樂中具體的音高。在爵士音樂中,同一個爵士音樂作品的節奏通過不同的變化,可以形成很多的音樂版本,爵士的這種節奏特色和古典音樂之間存在著很大區別,爵士音樂的二度創作空間相比其他類型音樂的二度創作空間會更加廣闊一些。在視唱練耳爵士音樂的節奏當中,學生通過不斷更改爵士音樂的節奏或者音高,對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和其他專業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爵士樂音符和音符之間運用了一種含糊不清的方式進行連接,從而使爵士樂能夠產生出一種搖擺不定的音樂感覺。爵士樂也不是一直都需要按照嚴格的節奏進行演奏,爵士樂的節奏有時候需要稍微的靠前一些,有時候節奏需要稍微的靠后一些,這些節奏主要是通過演奏者的音樂感覺進行調整的,所以這些節奏大多時候沒有具體的衡量度,這種節奏也是隨著演奏的風格進行變化的,所以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在大多數的爵士樂演奏當中,爵士樂的演奏者需要使用這種律動即興演奏出他們心中的爵士音樂。
想要了解現代和聲和古典和聲的差別,就需要分辨這兩種和聲中的不和諧音。在古典和聲當中,古典和聲除了和弦之外,其他音都不是很和諧,所以這些音都需要被調整。現代和聲則能夠準確的告訴演奏者和聲中的哪一個音是不和諧的,這個時候演奏者就可以避免彈奏這一個音。在爵士音樂中,大部分的和聲都是調式和調性的和聲,在爵士樂的調性和聲中,I 級作為音樂整體和聲的中心,所以它在和弦的進行中能夠成為所有和弦的主角。此外,由于很多爵士音樂的聲部都是在七和弦的基礎之上建立的,因此這些爵士樂的聲部所獲得的張力也是具有多樣性的,這能夠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爵士樂中和弦所具有的共同音和其它和弦。
在爵士樂的演奏中,爵士樂的演奏者和歌手一般會運用其他音樂中所使用的音質,甚至有可能是彎音、糙音和連音等不同的音質,來展示音樂中的細微變化,從而增強爵士音樂中的感染力,而且爵士樂的歌手和演奏者還會使用他們所能夠想到的方法,來彰顯他們在爵士樂演奏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風格。此外,爵士樂的演奏者一般都和優秀的歌手之間有密切關系,尤其是與他們演奏風格類似的歌手。
爵士樂的即興演奏是音樂自發求變的一種延續,也是爵士樂的靈魂。爵士樂的即興演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首先是主體和變奏結構形式,迪克西蘭爵士樂一般是由合奏變奏段和獨奏變奏段的再現組成的。這種情況也可以說成是由于集體的即興演奏構成的。但是在即興演奏的合奏過程中,由于一些演奏的音型是確立的,所以爵士樂的演奏者一般會在演奏的最后一個變奏段中和第一個演奏變奏段中的音進行重復,這也是迪克西蘭爵士樂很有趣的一面。其次是即興演奏中的部分即興形式,在爵士樂的演奏當中,都會對即興部分的裝飾、節奏和音高等部分手法進行改變,對爵士樂演奏中的主旋律進行變奏。爵士樂的演奏者會按照爵士樂譜上的音符來演奏出爵士樂的正確旋律,但是在爵士樂演奏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彎音,所以爵士樂的演奏者可以通過改變節奏或者加入一些顫音來演繹出爵士樂中獨特的風格。最后是集體即興和單獨即興的形式,集體即興一般是通過和聲的融合,演奏者以集體的形式對爵士樂進行即興演奏,而且這種演奏形式只需要一點爵士樂譜或者不需要爵士樂譜就可以演奏。而單獨即興則是在爵士樂的合奏中,各個成員單獨的即興演奏。
在爵士音樂視唱練耳節奏的基本訓練當中,音階一直是學生視唱練耳訓練中的一個難題,這個難題也一直困擾著很多音色不準的學生。在視唱練耳當中,如果沒有準確的音高概念,那么無論是視唱還是練耳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音階對視唱練耳的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爵士音樂視唱練耳訓練前,學生需要掌握和聲、旋律大小和自然的音階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視唱練耳的音階練習。
在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可以利用爵士鼓譜的讀法訓練爵士音樂中視唱練耳的節奏。爵士鼓的基礎配置有地鼓、大鼓、軍鼓、踩擦和吊擦等,其中,軍鼓、地鼓和踩擦是構成爵士鼓的基本節奏類型。其中爵士鼓中的地鼓念做“咚”,爵士鼓中的軍鼓念做“噠”,爵士鼓中的踩擦念做“呲”。通過爵士鼓中的這些唱詞,爵士鼓所演奏出的不同節奏類型就可以有很多種不一樣的律動。在進行爵士鼓節奏練習時,應該注意爵士鼓的重音放在軍鼓和地鼓上面,而爵士鼓中的踩擦應該運用一筆帶過的方式進行演奏,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出爵士鼓特有的律動。
在常規的音樂節奏學習中,音樂節奏的重拍一般是放在每一個音樂小節的第一拍當中,而爵士音樂視唱練耳的重拍訓練則和常規的重拍形式不同,但是也不排除爵士音樂視唱練耳節奏中的弱位出現,這種情況是由音樂的具體風格所決定的。
20 世紀初,樂隊樂手的標準是12 小節布魯斯,這種12 小節的音樂和聲模式和音樂結構已經成為了爵士音樂的一種標準,所以不需要再對音樂演奏有過多的說明。如今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這種形式進行教學。視唱練耳訓練的教師在鋼琴上彈奏固定的和弦走向的12 小節布魯斯,然后讓學生進行即興視唱的接龍訓練。此外我們還可以創新和聲模式,可以把12 小節布魯斯的和弦走向更換成其他和弦。例如,音樂教師在進行鋼琴彈奏時,學生可以用la 代替歌詞,只需要即興演唱教師彈奏的一些片段即可,學生通過對教師彈奏的伴奏音型的變化,即興演唱出各種風格和各種情緒的旋律。
在爵士音樂的視唱練耳訓練當中,教師可以指定一個場景進行視唱練耳訓練。例如,教師指定劇院場景進行模擬,可以讓一名學生擔任整個劇院場景中院長這個角色,讓一名學生作為這個劇院應聘的歌手或者清潔工等其他角色,這個時候清潔工或者歌手來劇院;或者是多名學生都擔任這個應聘的角色,為了應聘都爭先恐后的表演自己的特長,從而更好的應聘這個職位,這時每個學生的歌詞和音樂旋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即興的表演,教師可以根據劇情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不同風格、不同節奏的伴奏。這種固定場景中的即興視唱練耳訓練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熱情,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視唱練耳練習的興趣,從而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就爵士樂即興視唱練耳訓練演出形式來看,爵士樂的電聲樂隊和偶像歌星有很大的差別,偶像歌星的演唱有專門的音樂團隊、和音團隊和伴奏樂隊,甚至是伴舞團隊;而爵士樂的電聲樂隊在舞臺上的所有音樂演唱,如伴奏、和音和演唱等都是通過電聲樂隊內部成員完成的,所以電聲樂隊演唱時,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樂隊的主唱之外,其他樂隊隊員也會同時擔任和音伴唱和伴奏樂手的角色。這就要求樂手不僅完成好自己的和聲演奏,還需要分出一些其他的精力給樂隊的主唱提供伴唱。但是在實際的電聲樂隊演唱過程中,由于樂隊主唱所演唱的主旋律線條太過于鮮明,所以伴唱會受到樂隊主唱的旋律干擾,出現被樂隊主唱帶跑調的現象,因次,樂隊的和音伴唱樂手必須具備穩定的音準、扎實的和聲、精湛的樂器技巧、扎實的復調和較高的抗干擾能力等音樂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爵士音樂中的視唱練耳節奏訓練,本文從不同視角切入到爵士音樂中的視唱練耳當中,視唱練耳作為音樂的基礎學科,更應該加大視唱練耳訓練的廣度,從而更好的達到視唱練耳理想效果。因此,通過爵士音樂中的視唱練耳訓練,可以利用節奏訓練讓學生逐步領悟出音樂旋律感和節奏感,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更好的凸顯出爵士音樂中的視唱練耳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