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榮
(新疆職業大學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3)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9年,《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持續推進“三全育人”改革,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技術技能培養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1]。意見中還指出,要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動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員工招聘錄用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高職學生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也就是說該課程內容既包含理論知識,又包含實務操作訓練的內容。如何將課程中蘊含的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出來,與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無縫對接,對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內容建構、教學設計、教學考核等各個環節之中,著力打造員工招聘錄用課程思政精品課程,以期充分發揮專業課程育人的功能[2]。
高職院校承擔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區域優質專業群建設為當地社會輸送高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除了在學科專業設 置上要體現出辦學特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與區域經濟、地區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素質要求。
員工招聘錄用課程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需要依托區域經濟特色、學校辦學特色、國家大政方針及專業特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應用能力這個核心點,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深入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要體現出以圍繞如何為當地招聘錄用到合格的人才為主線,幫助學生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等現實問題、深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敬業、文明平等、德法兼修、創新精神的職業素養(見下表1)。

表1 員工招聘錄用課程思政要素融合的典型案例
職業教育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學做一體化原則、學習情境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原則,從知識、素質和能力三個維度對總目標進行細化,其中素質目標體現了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如圖1所示。該思路以育人為中心,將典型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中去,真正實現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修養,真正做到以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圖1 員工招聘錄用課程教學目標
當今網絡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使得教學的形式更加靈活,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要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課程教學之中,以學生為主體,用任務做驅動,創設情境,任課教師主導,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課上和課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師、學生、企業專家之間實時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推動“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創新[3]。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在線教學平臺,如超星泛雅、職教云、學習通、騰訊課堂、釘釘課堂等,在課前讓學生自主上線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為課程做好準備,課中任課教師精選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專業課程案例,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和教學內容中,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討論交流,再利用課下時間,讓學生以分小組的形式完成實訓作業,并以方案、照片、情景劇、小論文、微電影、寫反思等形式,在教學平臺上進行展示,鼓勵同學們和平臺上的企業專家們進行深度討論,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執行者,更是課程思政落到實處的實踐者,因此要想將課程思政元素很好地貫穿于專業課程授課之中,教師隊伍是關鍵,必須要建設一支政治上過硬、思想素養較高的教師團隊。只有教學團隊中所有的老師都具備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意識,才能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要加強教師團隊的課程思政能力建設,教師們就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規、職業倫理等,重視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學習,關注社會現實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4]。
以往的教學團隊通常由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綜合考慮教師團隊的年齡、職稱、學緣結構等來組建。而在課程思政建設模式下,教師團隊成員必須重點考量其政治理論水平、師德師風的道德水平,建立以專業課教師為主,會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等思政工作者共同組成的課程育人團隊,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專業素質的優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理論優勢,以及輔導員等思政工作者的實踐性優勢,通過集體備課、定期研討、互相聽課等方式,真正做到深挖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準確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以及將課程思政教育落到實處,打造一支優勢互補、綜合能力強、以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這種協同育人的團隊,要由學校和學院層面提供政策支持,如專門成立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全校范圍內統籌規劃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委派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引進專家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等。
要想知道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效果如何,需要對課程進行科學有效地評價。但是課程思政元素主觀性強,往往是隱性元素,這就使得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工作成為了一個難點,必須設計科學的評價體系。
首先,要盡量使課程思政元素評價顯性化,變成能夠量化的評價指標[5]。在員工招聘錄用課程和招聘廣告的設計中,將引領學生“公平、公正、平等、法治、誠信”的價值理念、培育學生的成長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等的課程思政素質目標也納入評價指標里,并給予一定的權重,從而使課程思政元素得以顯性化,能夠進行量化考核,如下表2所示。

表2 招聘廣告評價表
其次,課程評價倡導參與互動——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再只是任課教師,還有學生以及企業專家。在員工招聘錄用課程中,任務9:校園招聘面試模擬會中,前期由教師進行方案策劃,所有活動中的角色,如考官、場記服務人員、招聘廣告設計人員及主持人等均由學生通過競聘獲得。每位同學競聘時將“衣著與行為舉止得體”“文明禮貌與修養”“文化素養”等思政元素也融入到考核指標中去,讓同學們根據考核評價表進行互評,最終評價高的同學獲得角色。在校園招聘面試模擬會中,任課教師邀請了兩位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到場,對學生模擬全過程進行現場輔導和評價,除評價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外,還會評價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服務意識;學生工作中合作、交流、溝通的能力和解決沖突的能力;公平、公正、平等、法治、友善、誠信的價值理念以及敬業、文明的精神追求等職業素養,而這些要素恰是課程思政的元素,從而真正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評價體系中,落到實處。通過多元互動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僅有職業能力是不夠的,職業素養的提升對發揮職業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次,評價體系中采取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的機制。課程中有些實訓任務是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可以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但很多任務只靠一個人不一定能完成,需要學生們學會團隊合作。所以,課程評價中又引入了團隊評價,即由幾名同學組成一個團隊,通過分工協助一起完成實訓任務,根據完成的實訓成果進行評價,給整個團隊進行評分[6]。為了進一步體現出每人在團隊內的真實表現,團隊內各成員還可以進行互評,如下表3所示,最后用團隊成績×團隊成員給的總分÷100,就是每個團隊成員中的個人得分。

表3 合作學習團隊同伴評價量表
最后,課程評價體系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即評價既要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形成性評價,記錄每一次實訓作業的成績,注重學生課堂上積極參與發言等的表現,也要注重最終考試結果等總結性評價。員工招聘錄用課程作為一門核心專業課,也是理實一體化課程,形成性評價占比6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40%。
當然,評價只是手段,成長才是目的。教師要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學習檔案袋(learning portfolio),將一門專業課程的所有實訓成果和考核評價表納入其中,期末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過程,通過學生自評,并反思自己收獲了什么、收獲的原因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挖掘每一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將其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去,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以確保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員工招聘錄用課程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實現“三全育人”和為社會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高技能型人力資源管理類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