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平,劉春元
(哈爾濱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云時代”的到來將“大數據”這一概念引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代青年一直被稱為是“網絡的原著居民”,這也可以說明信息時代,“大數據”貫穿和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人離不開網絡,事事離不開數據。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作為電子信息專業的一門課程,在今天的信息化、數據化生活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探尋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途徑,利用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從兩方面入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課程思政的雙重建設。
課程思政是指我們依托或借助專業課、通識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或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和融入專業課、通識課教育過程中的一種實踐活動。在當前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許多專業課老師已實現了“傳道授業”與“立德樹人”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書育人的期許,但在深化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些許認識上的偏頗,不能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因此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仍是我們的重要使命[1]。
在現代數學集合論中,組成具有某種特定屬性的事物的全體中的每個事物就稱之為元素,簡單來說,某些指定的對象聚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做元素。因此,我們可以定義組成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每一種精神、每一個原理或每一條規律為思政元素。所謂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將現有的思政元素強行“嵌入”或者“融入”專業課中,而是在專業課的授課過程中,依據專業知識點“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我們所說的課程思政不是鼓勵大家將專業課程思政化,以此來削弱專業知識的比重,進而達到強化思政教育的作用,而是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固有的思政元素,使其在無形中時刻作用于學生,讓學生在筑牢基礎上引發與之相關的價值思考,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實現價值的引領。
以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知識點中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專業課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在接受專業引導的同時也能實現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索和塑造,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在進行基礎知識中“關系數據庫”部分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實現:
1.明確教學目標
讓學生理解和把握數據庫的建立和基本語句的表達;能夠對數據庫進行簡單的操作;結合知識點完成思政教育工作。
2.選定教學內容
本章教學內容主要是掌握數據庫之間和數據庫內部的聯系;熟悉基本的專業語句表達,比如增刪查改數據庫等,從而學會如何建立一個數據庫,以及如何表達聯系;通過對所講知識點的挖掘,得到“事物的聯系和發展”這一原理,對學生進行滲透和教育。
3.把握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對數據庫案例進行實際分析和操作;運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所學知識,總結規律。
4.完善教學設計
課前導入部分,根據前面的學習和課前預習,我們給學生講什么是數據庫,現在就與學生來詳細探尋一下數據庫之間以及數據庫內部有哪些聯系。課堂講述部分,我們給學生講每一個“database”里面包含一個或多個“table”,其中不論是每個“table”之間還是同一個“table”的每一部分都是具有一定關聯的,正是利用了這一關聯性,使得我們可以根據某一個值在龐大的數據庫中檢索到我們所需要的知識。仔細挖掘我們會發現,這一專業知識中其實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所講的“事物的聯系和發展”這一原理,借此可以引導學生,任何事物之間以及同一事物的內部都是有聯系的,而這種聯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事物本身的發展和進步,正是由于不同“table”之間以及“table”內部的這種聯系,才使得我們在對數據進行篩選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得所需的數據,也正是我們及時探究并發現了這種聯系,才使得我們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2]。
5.重視教學評價
一方面,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我們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無形地進行了思政教育,而這種方式對學生本身產生的影響或者說教育的結果無疑比傳統的將專業課和思政課分開的模式更加顯著。另一方面,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聯系思維的運用也成為我們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評判依據。
講到數據庫的設計與應用開發的時候,這部分內容可如下設計:
(1)明確教學目標。這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編程能力,學生能夠對數據庫系統進行編譯。
(2)選定教學內容。將專業知識具體運用,提升開發一個完整數據庫系統的能力。
(3)把握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現有數據庫系統地分析和學習,掌握基本的建庫方法和開拓性思路;采用項目教學法,以實際的項目開發作為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和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依據。
(4)完善教學設計。課前導入部分: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數據庫的相關內容有了一定了解,接下來要根據現實需要,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引導學生開發設計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課堂實踐部分:“術業有專攻”,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否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進入大學之后涉及專業學習和訓練時,這種差異就會愈發凸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或不擅長的領域,我們在對一個數據系統進行設計和開發時,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作業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最好的也是我們最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團隊合作,三五個人一組完成一個作品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前期的系統設計,這里最主要的是對每個表格中主鍵的確定以及多表連接的方式;而擅長語言學習的同學則負責后期的編程,如此可實現一個完整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在這個過程中能讓學生學到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完成一項艱巨任務的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出謀劃策,為整個團隊的最終成果付出自己的努力,勝利的喜悅和成功的花環是屬于集體的,也是屬于每個人的。
(5)重視教學評價。在這部分教學中,思政教育是貫穿全過程的,在這里不僅有老師的引導,還有實踐過程中學生親身的體會和感悟,由此可以對團隊合作這一概念具有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感悟。
在當代深化課程思政改革與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專業限制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這一概念缺乏明確的認知,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無法真正實現課程思政地有效實施;加之專業課老師無法對思政元素有熟練地把握和運用,導致其在育人過程中出現“生拉硬拽”或者束手無策的情況。專業課老師無法將傳授專業知識與思政育人過程實現良好的融匯與洽接,從而影響了課程思政的實踐過程,課程思政的建設和改革仍然存在很大阻力,這是現階段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3]。
“大數據”時代是一個使資源共享成為主流的時代,課程思政資源管理系統的構建是現階段解決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保證深化課程思政改革與建設的有效手段。設計開發一個課程思政資源管理系統,其作用是為用戶提供課程思政相關資源,包括所有學科的知識點中涵蓋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建設的優秀案例,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視頻、文字等資料等。專業課老師可以通過用戶端查詢自己授課所需要的內容,或者在平臺提供的教學案例中得到啟發,從而實現自我的創新發展,也可以將自己的授課案例傳至平臺,與大家交流分享,實現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的轉變。可以說,課程思政管理系統既是我們利用信息手段開發的講好思政課的技術,同時也是在進行思政課改革過程中探索出的技術手段,因此,具備雙重的性質和作用。通過這樣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既解決了專業課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又順應了信息化潮流,將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推到了新的高度,為全面貫徹落實協同育人的具體要求提供了保障。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作為電子信息類學生的一門專業課,在實際的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具有雙向的引導優勢,除了將其作為一門普通課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挖掘知識點中隱含的思政元素以外,我們更具優勢的一點是根據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建立課程思政資源管理系統,即設計開發課程思政資源數據庫,讓更多的專業課教師在這一平臺獲取和分享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所需的資料,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問題,從而真正解決學校思政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問題[4]。
授課教師可以采取課程作業的形式,鼓勵和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課程思政資源庫的設計開發。在資源庫和平臺的創建過程中,后臺的數據庫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前期不僅需要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設計,在數據庫內部建立完整的聯系,更重要的是要搜集大量的思政資源;當完成數據庫的建立,后臺部分也就基本搭建完畢,對于客戶端部分的搭建就需要與專業的同學進行合作,因為我們在此門課程中涉及的關系數據庫語言主要是SQL,若想使前端有一個完美的呈現,還需借助其他課程中所涉及的PHP或Python等語言。另外,系統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系統的維護也是關鍵,這就需要我們獲得來自學校和社會更多的認可和支持,將系統運營持續下去[5]。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整個過程中,我們除了引導學生盡綿薄之力為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和建設在信息化領域做出一點貢獻外,還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上所講的團隊合作精神、持之以恒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貫徹始終,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展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雙重性。
這個過程專業課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系統搭建過程中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也直接關系著開發的成功與否。思政資源云平臺的構建和信息共享的實現是信息化時代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創舉,課程思政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是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利用其自身的專業優勢,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創新性成果,依靠其專業特色開創了課程思政的雙重建設,這將是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最佳檢驗成果[6]。
課程思政是我們不斷開拓創新的嶄新育人路徑,是新時代構建大思政格局資政育人的重要方法,深化課程思政改革與建設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發展的一項重要使命。新時代要培育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沉、思想道德健全的下一代,就需要我們深入探索,在生活教學的方方面面探索育人先育德、教學與育德同步進行的方法和手段。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守正創新,以課程思政為方法論,將思政課打造成系列化、常態化工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手段,常講常聽,讓思政課更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我們以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為例,探尋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及如何利用課程優勢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探索出的一條新的可供參考的路徑,將課程思政建設上升到科學技術層面也是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是我們必須不斷探索創新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