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國際大環境中,地球如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地區合作交流普遍增多,因此也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而英語是當下大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語言素質,也是步入社會的必需能力要求。在如今的普通應用型高校中,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能力超群者寥寥無幾,以中下游者居多。同時,大學英語教學也面臨著困境。現實中,經過大學的英語“教”與“學”,學生依舊看不懂英文。而英語長難句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點,長難句的翻譯包含復雜的句法結構,要求譯者能夠根據牢固的英語語法知識,分析清楚句子的句型結構及其成分才能了解句子里所包含的信息。因此,在英語專業教學中,教師應引入有關英語長難句翻譯的內容,實現學生可以看懂英文的目標。
關鍵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長難句;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劉安琪(1990.02-),女,河南鄭州人,漢口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英語到底應不應該成為學生的必修課,國內一直在討論,而每年也有人會提出取消英語在學生學習中的強制性,高考英語也采取了相對降低分值的辦法,以此來提升漢語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當然,雖然我國在科學技術上的進步,我們無需像清朝那樣完全照搬學習,在很多領域都處在領先地位,比如5G技術、高鐵,在世界都在領先地位。我們也看到,漢語現在在世界的學習者中就越來越多。同樣的道理,我們也需要學習西方的技術,也需要和西方的技術進行交流,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英語的學習依舊十分必要。但是,如今的大學生經過了十多年的學習,英文依舊是聽不懂、看不懂。這就是現如今的問題所在,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十分有必要改進英語教學。
本文筆者將主要通過分析現如今的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現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來探究英語學習中學生最匱乏的知識模塊——即英語中長難句的翻譯。
一、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經過5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在英語的“教”與“學”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側重于講詞匯、講語法,少有涉及英語的句子特點,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會發現,碰見長句子,便會無處適從,理解不通,而英語句子的學習正是長難句居多,難以理解英語長難句,也就無法學好英語。
2.學生在語境中對單詞的理解上有偏差。學生學習單詞時大多只會記一個單詞的一兩個漢語意思,不過多涉及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從來不看英文解釋。這就導致學生會把單詞意思放在句子里生搬硬套的理解,產生理解偏差,其結果就是看不懂文章。
3.文化因素也是導致看不懂的原因之一。當然,這部分原因相對而言會比較小一些,因為一篇文章里涉及文化的用語不多。
4.學生的自主閱讀過少。這里我們提到的閱讀指的并不是應對考試中所談到的做題,而是靜下來讀一篇文章,看一部英文作品。
英語學習的諸多難點,長難句的理解是首要的,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因此,筆者將論述把長難句融入英語專業的教學中,給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底子。
二、長難句的句式特點
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有諸多不同,這些不同點也正是英語句子的特點。現將其特點對比如下:
英語句子偏長,是一種重視形合的語言。總體來說,英語的長句通常呈現出一種樹式結構,即主干結構突出,主謂賓突出。在表達主體思想的時候,往往開門見山,以謂語動詞為核心,借助大量反映形式關系的連詞、介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非謂語動詞等進行空間上的架構,這樣就可以把各個分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俗來講,就是每個句子的各個意群之間存在邏輯關系,它依靠連詞、從句引導詞、介詞以及非謂語動詞把各部分意群整合在一起,構成英語的長句子。
而漢語句子則和英語句子不同,它是意合性語言,漢語句子在其句式上靈活多變,不拘一格,主要依靠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思推進句子的發展,漢語句子多為小短句,很少有長難句。由此可見,漢語的長句通常會呈現出一種竹式結構,它的語法結構通常也是隱性的,主要寓于語義結構中。在我們想要表達復雜思想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借助動詞,按時間順序、動作發生的先后順序、邏輯順序、因果順序,進行逐步交代,層層鋪開。這樣的句子,猶如一根竹子,把所要表達的思想一節節連下去,達到簡練明快,形散意合的效果。比如:
Wondering whether there might be better ways to explore animal intelligence than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teach human signs, I realized what now seems obvious: if animal can think, they will probably do their best thinking when it serves their own purpose, not when scientists ask them to.
譯文:我常在考慮,是否會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來探索動物智力,而不是科學家設計實驗來測試。我也意識到如今看來是很明顯的一點:如果動物有思考能力,它們會在自身的確有需要的時候進行最佳思考,并不會在科學家們讓它們思考的時候進行。
從該英語文本和中文譯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英語句子依靠從句、非謂語動詞和介詞把句子融合在一起。而中文的習慣中,我們會分成一個一個小短句來翻譯。如果不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特征,就很難把句子翻譯得通順易解。
在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在動詞的使用方面,漢語的句子里可出現多個動詞,比如:
一邊學習英語一邊總結經驗對于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句話就出現多個動詞。但是英語不同,英語句子有嚴密的語法結構,在英語的主句里,動詞只能有一個或者以多個并列的動詞來充當謂語,而在要表達的意思中,若有動詞出現,而且該動詞又不做謂語動詞,那在英語句子中就只能以非謂語動詞或者介詞引導或者以從句的形式出現在句子中。
正如以上舉的漢語例子,在英文中就要把動詞“學習”“總結”“提高”都要轉換為非謂語或者從句的形式,因為這句話在英文里基本句型為主系表結構,用英語表達為:
Summarizing our experiences while we go along is very critical for improving our English。
從該英文譯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句子里出現的所有動詞都進行了轉換,或為非謂語動詞或為從句。
英語句子的特點除了以上列出的,還有一個區別于漢語的地方,就是英語句子的插入語,也稱之為分隔結構。正常句子中,英語之間的各個成分應組在一起,比如主謂賓應該放在一起。但是在實際中,卻非如此,英語句子為了句子的整體排列,或為避免頭重腳輕,或為避免句子意思產生歧義,會在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謂語和賓語之間或者定語和被修飾詞之間插入某個成分,導致理解時的被動。
第三,英語這門語言的主體思維主要偏向于理性、客觀,因此,為了達到這種理性、客觀的效果,英語語言通常會使用物稱主語,其主語也多為無生命的事物。這樣的情況在正式語體中更加常見。而漢語是一種更加生動、活潑的語言,漢語的主語通常是有生命的人或動物,很多情況下,句子多為無主句或者省略句,所以在進行翻譯的時候,我們就要更加注意主語的選擇與搭配。
除了以上列出的主要特點,英語句子中的特殊句型也是英語語言的特點。比如:倒裝句、省略句、感嘆句。這些特殊句型也是英語句型區別于中文的特點。因此,在掌握基礎句型后,也需要掌握英文中的特殊句型。
三、長難句學習中的常見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即使學生掌握了正確了英語的句式特點,學生依舊會理解不通,筆者認為導致理解不通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學生語法知識薄弱
在日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遇到長難句,學生不會分析句子的主謂賓,更不會進行斷句。如果碰到復合句,學生分不清楚哪部分是主句,哪一部分是從句。同樣,在復合句中,如果是定語從句或者賓語從句,從句中省略了從句引導詞,學生會更無從下手,不會劃分句子意群。
(二)學生翻譯方法知識的匱乏
在理解英語句子時,學生不會整合句子的整體結構,而只會生搬硬套地把每個單詞都翻譯出來,也就是翻譯中常談到的死譯,不會調整單詞或者詞塊的順序,也不會進行增譯或減譯,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理解了單詞卻依舊看不懂。
(三)長難句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會導致思維方式的不同。英文是側重于抽象性思維,而中文則更為具體。比如“estrogen”“雌性激素”一詞,在很多情況下,“estrogen”“雌性激素”暗含的意思是女性的思維方式會阻礙自己理解熱動力學,但是如果學生只單純記憶“estrogen”的意思為“雌性激素”,任何時候都把“estrogen”用雌性激素來表達,就會造成理解上偏差,導致翻譯錯誤,同時學生也會困惑“雌性激素”和“理解熱力學”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長難句在英語課堂中的教學
結合以上論述的英語句子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困境,如何把長難句的學習融入大學英語專業的英語課堂中,并且讓學生真正掌握長難句的翻譯,這是現如今教師面臨的挑戰,也是教學過程中要克服的一個難點。筆者提供以下方式:
第一,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之外,在課文的講解中,根據課文中出現的長難句,把該句子體現的長難句特點講解給學生或者再找一些句子特點一樣的句子讓學生去找相同點,進而發現該句子的特點。學生明白該句子特點后,最關鍵的是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筆者采用的方法是,指定3-5位學生每人找3-5句相同句子結構的句子。另外,要求學生在進行下篇文章的預習時劃出該特點的句子,以檢測學生是否掌握該特點句子的翻譯策略。
第二,給學生補充基礎語法知識。長難句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語法知識,而語法知識薄弱是學生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學生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識,比如單詞的詞性,以及該詞性詞的用法,在句子中能做什么成分。比如謂語動詞,只能動詞做謂語,而且句子里必須得有謂語動詞。包括句子是如何進行斷句的,類似這些基礎語法都需要學生掌握。
第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要多進行翻譯活動,如果只掌握了基本特點,但是不進行練習還是會進入“沒學過的死循環”中。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補充適當的翻譯句子的練習,通過翻譯練習,學生還能從實踐中了解中英文之間的用詞差異,慢慢掌握英文的邏輯思維方式。
五、結語
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英語長難句翻譯教學是必須要實施的。讀不懂長難句,就等于看不懂英文。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學生水平不一致就會導致上課進度中的困難。但是有困難也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查漏補缺,語法薄弱就提升學生語法基礎,適當補充語法相關的講解練習。語法基礎打牢后,學生對于英語長難句的理解就會得心應手,那么英語長難句的翻譯就不會成為阻礙。總之,英語教學任重而道遠,但也有跡可循。
參考文獻:
[1]陳力成.英語法律文本長難句翻譯中的“化整為零”[J].戲劇之家,2017(1):245-246.
[2]官典.從英漢句子結構差異看長難句翻譯[D].重慶大學,2013.
[3]李曉紅.論翻譯教學中英語長難句的翻譯[J].海外英語,2016(20):109-110,112.
[4]劉俊子.英語長難句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譚立.利用翻譯實踐幫助大學生理解英語長難句[J].新校園(上旬),2017(12):60.
[6]吳靜霓.英漢句子結構之對比及長句翻譯[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0(3):122-124.
[7]徐東萍.引導學生分析長難句的幾個措施[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2(3):73.
[8]袁宏陽.長難句的常見構成與破解[J].教學考試,2020(30):10-12.
[9]楊鵬鯤,關曉云.利用“樹形結構圖”分析英語長難句[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3):310-311.
[10]顏源.英漢句法對比在英語長句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1-83.
[11]張建軍,袁秀麗.英語長難句翻譯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2):179-180.
[12]曾智華.長難句在考研英語中的應用及翻譯技巧[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