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跨文化能力成為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更加應該注重對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核心競爭力。本文針對新文科和跨文化能力的概念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對于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的不足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希望以此來助力大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新文科背景;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能力培養;問題和策略
作者簡介:張紅(1968.11-),女,江西資溪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交融越來越密切,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顯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階段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相對單一的英語課程結構和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發展和鍛煉,需要學校和英語教師引起足夠的重視,選擇合適的方式和策略對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進行培養。
一、新文科概念和內涵
顧名思義,新文科是相對于傳統文科來說的。新文科是建立在傳統文科基礎上的各專業課程的重組,以文理交融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全新的跨學科學習,從而實現學生視野的開拓、知識的拓展、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現代哲學、文學和語言學的基礎上融入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內容。
新文科代表著中國在新時代勇于打破傳統文科的束縛,既實現了繼承,又尋求創新、重組、協作和共享。在一定意義上被稱為傳統文科的升級,也是文科從以學科為導向向以需求為導向的轉變,是逐漸適應市場需求的精神文化能力支撐。
二、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和內涵
當今社會,是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融合。跨文化能力已經成為當今青年的基本能力之一。跨文化能力既包含多語言能力,又包含多文化理解能力、多文化整合能力,以及兼容并蓄的包容和合作心態。跨文化能力是文化交際者基于自身的跨文化態度、跨文化素質以及跨文化技術在一定的跨文化環境下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而跨文化交際力是一個人在接觸和面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時展現出來的綜合力。這種綜合力既包含了個人的知識、素養、情感、技術,又包含個人的價值取向、語言表達力、社交力等等,它是在一種復雜的多文化交融的狀態下經過反復的交流、溝通和交際而逐漸形成的。
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形成既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刻正確的認識本國文化,又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逐漸拓展大學生的視野,加強國際間的交流、理解與合作,形成一種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共情”,在多文化交融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推動各國之間的交流、共進與合作。
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與形成,不僅需要學校加強大學生對于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接觸與理解,還要有意識地樹立大學生群體對于本國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既要讓大學生逐漸“走向世界”,又要避免大學生盲目“崇洋媚外”,要讓大學生有自尊、有自信、不卑不亢。讓大學生逐漸懂得在不同文化的接觸與理解中“求同存異”,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所以,大學英語教師更應該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一方面,逐漸讓學生認識到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綜合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方面的不足和問題
(一)英語教師自身對跨文化能力的理解和認識不足
隨著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也在不斷創新和進步。但是,不可否認,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對英語教育和英語學習的理解和認識不夠深刻。主要體現為:一方面,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教學改革要求下,部分英語教師仍然沿用著傳統的單一的、古板的英語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靠經驗上課,這也決定了英語教師的自身英語知識水平和能力限制著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英語考試過分重視英語單詞和語法,而對英語口語和英語交際的重視和關注度不足,相關的日常鍛煉也較少,這也會嚴重限制學生在不同文化之間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往往會出現學生在日常的英語交際過程中英語用語使用錯誤的情況,不能順暢地進行英語交流。
(二)英語的“閱讀理解”是學生學習的短板
其實,當前階段,大學英語資料當中包含的西方文化內容在逐步增多,也就是說學生在日常的英語學習當中對西方文化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不過,雖然大學英語教師有一定的英語能力和基礎,但是由于缺乏原始的英語語言環境,即使英語教師懂得一些英語知識和英語文化,也難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隨時抓住西方文化的內容并進行深究,更難以將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實現有機的結合和整理,以一種系統的、全面的理念傳輸給學生。學生在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出現用詞錯誤等問題。學生缺乏一定的跨文化能力,也難以正確理解對方的意思,無法實現順暢的溝通。由于中西方交際禮儀和交際文化上存在差異,直接對中方的交際語言進行翻譯顯然在西方交際當中是不合時宜的。
(三)課程結構設計上的不合理
雖然當前階段的大學英語涉及的西方文化的內容逐漸增多,但是專門對西方文化進行介紹的內容相對較少。也就是說,學生在大學英語教材當中能接觸到的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淺嘗輒止”,深入度不夠,且全面性不足。畢竟,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從英語課當中學習西方文化還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并且,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也更加重視“會考”的內容,對于一些“非重點”的內容重視度不足。這也導致大學生的英語課程能夠花大量時間進行英語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由于教育結構的影響,部分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西方文化進行學習和了解的積極性也非常有限,意識也相對不足。
(四)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大學生要掌握良好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離不開反復的、頻繁的英語口語訓練和英語交際。但現有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英語應試能力很強,但是英語口語一般,甚至真正到英語交際的時候反而張不開口。再加上部分學生長期以來并未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習慣,英語學習更多的是依賴教師課上的講解,在課下既不進行鞏固和復習又不進行口語練習和交流,長此以往,學生缺乏長期累積的過程,自然在英語學習和英語理解中會越來越吃力,既不能理解英語知識表面的含義,更難以挖掘英語文本深層次的內涵。在情感把握上的缺失也會使得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緩慢。
四、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的路徑和策略
(一)在強調跨文化能力培養重要性的同時明確培養目標
教師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重視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重視中西文化融合,并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目標的合理調整,將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培養列入英語教學的重點培養目標之一,并以此為基礎優化課程結構和設置。
英語教師應該能夠基于當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發展現狀,有針對性性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漸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豐富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
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對學生進行跨文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依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因材施教”。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專題性的文化深究,并合理的安排合適的西方文化交際案例,創新課堂形式,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自主自覺地去了解更多的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懂得英語的口語交際表達習慣。
英語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常反思”,及時針對自身在教學和引導中的不足和錯誤進行糾正和優化,以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例如,定期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并查漏補缺;鼓勵和引導學生將自身在英語課堂中學到的英語文化知識和內容積極的應用到日常實踐當中去,并給予學生更多的英語口語訓練和鍛煉的機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力和跨文化力。
(二)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英語教師是進行英語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和開發者。英語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自身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有意識的根據英語教學和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有意識地整合課內和課外的教學資源,進行針對性性的課程創新。在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合理的融入更多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英語文化,積累更多的語言經驗。
英語教師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拓展自身的英語文化視野,豐富自身的英語知識庫,以便在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靈活調取”,一方面,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另一方面,為學生奠定跨文化能力培養和提升的基礎。
英語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親自去體驗英語文化,感受中西文化的差距和融合,同時,學習跨文化能力培養和鍛煉的方法和策略,并積極地將學到的精髓和內容應用到日常的英語教學當中,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三)搭建英語學習實踐平臺,營造良好的口語環境
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就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的時間和實踐。
融合多方面資金,大學之間搭建現代化的綜合性跨文化交流平臺。借助該平臺,國內外的教師可以實現交流和合作,學生也可以增加交流和交際的機會。
校企合作,結合社會力量進行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實踐平臺搭建。一方面,給予大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交際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崗位當中更深層次的感受英語的交際環境和交際禮儀,實現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組織實踐能力有限的學校,也可以有意識地在英語課堂中搭建“實戰”平臺。由英語教師設置一個英語交流主題,學生圍繞相關信息進行檢索、交流和溝通。在互動當中,既能完成學習任務,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當學生拋出不同觀點和看法的時候,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實際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判斷,既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又重視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和提升。
英語教師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網絡信息平臺,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線上的英語“實戰演練”。
(四)優化和調整英語課程設置,注重校本教材的引入
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現實,當前階段大學生的英語知識范圍和英語視野相對來講仍然是比較狹窄的。基于此種情況,英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在英語課程中適當加入西方文化和英語口語的內容做為彌補。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進行專門的校本教材的編制。
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系統,進行多方位文化資源的整合,對英語課程設置進行優化。例如,增加合適的西方文化書籍,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當然,學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進行配套教材的開發,學生可以自主地在網絡平臺進行下載、研讀和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交流。例如,向學生推薦一些西方名著,讓學生在了解和鑒賞西方文化的同時,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升自身的藝術欣賞力和審美力。
學校也可以發動和組織一些有能力有素養的英語教師組成跨文化語言專家,進行跨文化教材編寫和整理,優化校本教材設置。為學生提供更多規范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基于興趣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閱讀中西方名著,潛移默化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于學生的文化交際力的培養,既需要學校和英語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又需要學生逐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自覺的學習習慣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形成一定的跨文化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五、結語
在新文科背景下,跨文化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綜合能力之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和英語教師足夠重視,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讓學生在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逐漸實現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英昕,安然,張闊.基于探究式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能力建構研究[J].林區教學,2022(5):70-73.
[2]朱妍.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對策[J].海外英語,2021(24):203-204.
[3]王婷婷.融合跨文化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98-99.
[4]蘇小燕.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能力培養[J].外語教育與應用,2021:74-81.
[5]陳梅梅,付慧,曹帥.“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校園英語,2019(43):3.
[6]徐雪嬌.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安順學院學報,2022(3):75-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