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小說中的生態思想

2022-11-07 19:01:07劉知國
關鍵詞:和諧

劉知國

摘? 要:基于生態文學批評理論,從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三個維度對福斯特小說進行透視,闡述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與自我和諧的生態思想,從而實現構建生態命運共同體的心愿。

關鍵詞:生態批評;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精神生態;和諧;生態思想

中圖分類號:I106.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1-9255(2022)03-0053-05

一、引言

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家、批評家和散文家之一。他是一位長壽的作家,卻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一生總共創作并流傳后世的長篇小說只有區區六部,另外還有一部雜文集《阿賓哲收獲集》、兩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一部演講集《小說面面觀》、一部游記和兩部人物傳記。盡管他創作的小說數量偏少,但是他的小說在描寫人物性格特征和敘述故事情節等方面富有典型的象征手法和鮮明的時代意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關于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研究,國外最早起源于英國和美國。美國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K·W·Gransden挖掘福斯特小說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象征主義的手法。著名批評家約翰·科爾默以文化批評理論的獨特視角闡釋了福斯特作品中的現代主義思想。司各特·卡尼爾森從藝術技巧的視角分析了福斯特作品中潛在的同性戀現象。貝特曼·本杰明著力研究《莫瑞斯》中純粹的生態問題,即基于精神生態危機層面的同性戀傾向。國外學術界對福斯特及其作品的研究還是比較廣泛的,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為后續更多的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形成了比較良性的研究生態。

國內學術界對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及其作品的研究呈現出比較良好的態勢。以中國知網的數據為例,檢索福斯特六部小說的研究現狀,無論是期刊論文,還是學位論文,國內研究者分別從敘事學、殖民主義、人物形象、寫作手法和技巧、文化聯結、女性主義和生態思想等諸多視角研究福斯特的六部長篇小說。聚焦生態研究的期刊論文28篇,其

中26篇集中于單本小說的研究,僅有2篇試圖對4本小說進行研究;碩士論文17篇,其中16篇集中于單本小說的研究,1篇對3部小說進行生態主義思想研究;博士論文2篇,其中1篇研究單本小說,1篇研究生態思想中的某一個方面。可見,已有研究成果只是局部研究,淺嘗輒止,沒有對六部長篇小說進行高屋建瓴的整體研究。所以,福斯特小說的研究空間依然很大,研究視角依然很廣。本文的創新之處和亮點在于立足已有研究基礎,“站在前面研究者的肩膀上”,基于生態文學批評和六部長篇小說的整體研究,認真梳理文本的內容,挖掘閃耀生態主義思想的詞句、語段和篇章,盡量避免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力爭客觀上比較真實公正地探索福斯特小說中生態主義思想,形成一個比較宏觀的體系,以期為后續學者的研究厘清一個清晰脈絡,搭建一個立體框架,構建一個良好平臺,以便今后的學者和專家可以進一步挖掘其小說中所呈現的豐富思想內涵。

二、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小說中的生態思想

生態文學批評簡稱“生態批評”(Eco-criticism),由美國學者威廉·魯克特(William Rueckert)于1978年首次提出。隨后,大批的學者和專家從生態批評的視角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興起一股研究熱潮。生態批評的重要代表人物齊麗爾·格羅特菲爾蒂(Cheryll Glotfelty)認為“生態批評的研究主題是自然與文化的關系、尤其是自然與語言文學作品的相互聯系……作為一種理論,它旨在協調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系”。[1]生態文學批評理論的杰出代表勞倫斯·布伊爾(Lawrence Buell)客觀評價文學研究與環境研究的趨向、重點和未來發展方向,挖掘生態批評與后結構主義、生態女性主義等理論的關系,對推進生態批評的理論深度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國內生態批評研究始于2002年,代表人物是廈門大學王諾教授。他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西方生態文學批評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挖掘和剖析了生態批評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根源,并向讀者展示了生態批評未來的發展方向。2006年,胡志紅提出“生態批評是文學研究與當代生態思潮的結合……是對生態危機的綜合回應……兼有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的特性”。[2] 2015年,張守海強調“在文學理論與批評領域……生態批評也應該是面對現實的生態危機問題的批評”。[3]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學者逐步形成生態批評的中國理論學派,并不斷吸收西方生態文學批評的理論成果,完善了自身的理論體系。2021年,紀秀明指出“通過考察近十年西方生態批評在中國理論界的研究態勢,我們明顯看到一種變動的批評可能,即由平行、橫向比較到主體覺悟與協同共建”。[4]可見,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生態批評的研究可謂是精彩紛呈、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值得后續研究者學習和借鑒。

魯樞元將生態批評劃分為“以相對獨立的自然界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生態學,以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生態學,和人的內在情感和精神生活為研究對象的精神生態學”。[5]他同時又將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看作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系統的比較研究和整體研究,從而為當代學者和專家研究文學范本、探索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新的理論基礎。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創作的小說閃爍著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的星光,照耀著學者研究其生態主義思想的光明道路。

(一)聚焦自然生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福斯特十分喜歡綺麗無比的自然風光,特別欣賞原始的自然生態,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小說體現了他親近自然和對美麗自然的追求與渴望。《最漫長的旅程》中,福斯特在敘述里基和三個朋友在小山谷溜達的時候,“天空湛藍湛藍的,天地相接的地方,漸次變成了白色,大地一片褐色,濕漉漉的,泥土氣息濃郁。”[6]28《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阿博特小姐接菲利普先生時,馬車“穿行在橄欖樹間,那片充滿美和野趣的樹林已經過去。隨著地勢越走越高,越走越開闊,蒙特利亞諾赫然出現在右邊的一座高山上”。[7]23小說女主人公莉莉婭在鄉村散步,感受“漫山遍野的橄欖樹和葡萄園,刷了白粉的農莊,遠處是更多的山坡,更多漫山遍野的橄欖樹和農莊,更多地被萬里無云的天空襯托的小城”。[7]50《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對意大利佛羅倫薩某處景點的描寫也體現出福斯特對自然的熱愛。“迎面都是陽光,前面山巒起伏,樹木蒼翠,煞是好看……水流拍擊路邊的堤岸,發出淙淙聲響。”[8]18小說中露西與幾位牧師乘馬車出游,觀賞山景,看到清澈的河水,金色的原野,臺地上鋪滿了紫羅蘭。一大片的紫羅蘭就像小河、小溪或者瀑布一樣向下沖去,用藍色澆灌著整個山坡,在洼地形成小水潭,用點點的藍色泡沫鋪滿著整個草地,美就是從這個泉源不斷涌現出來,充分地灌溉著大地。《霍華德莊園》中的農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那些野薔薇芳香醉人……花兒垂落下來構成了花環,但它們的底部別有韻味,纖纖裊裊的。”[9]3波美拉尼亞鄉下的風景優美靜謐,白雪皚皚的田野,鹿群到處奔跑,河流優雅地進入波羅的海。只有三百英尺高的奧德貝格山脈到處都是松樹林、溪流,還有引人入勝的景色。《印度之行》中昌德拉布爾城上面那片蒼穹“有時云彩會把天空描畫得如同一幅地圖……一個五色交融的穹頂,其基調是蔚藍。白天在天地相接之處,那蔚藍會減淡到接近于大地的白色,日落之后……顏色橘黃,慢慢向上逐漸融合為柔和的紫色”。[10]5阿齊茲和菲爾丁重新成為朋友,意識到將來沒有機會重逢之后,他們縱馬馳騁在灌木與巖石之間,看到長滿青草的山坡,欣賞五色斑斕的蝴蝶,天空飄浮朵朵白云,大地上鋪展的白色池塘,遠處呈現紫紅色的小山。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重新恢復了原有的關系。《莫瑞斯》中這樣描寫德拉姆的家:“宅邸坐落在森林里。周圍是遼闊的園林,仍被消失的樹籬圈起。園林提供著陽光、空氣、牧場與成群的奧爾德尼乳牛”。[11]莫瑞斯初到劍橋,喜歡在傍晚時分到處走一走、看一看。他觀看日落余暉,傾聽從樹木上滴下的水聲,感知似幽靈一般的月見草在灌木叢中絢爛盛開,漫天鋪展開,香氣撲鼻,盡善盡美,令人為之怦然心動。

福斯特的小說創作背景基本處于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后期,小說的產出時間大概處于愛德華七世和喬治五世統治時期。創作背景和產出時間決定了其時代特色。當時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這次革命給人類帶來進步和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給自然、社會和精神帶來災難和危機。早在生態危機初露端倪、還未引起人們普遍重視的時候,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他們認為人類不能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因為對于這樣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會或遲或早地對人類進行報復。美國學者福格特 (W·Vogt)指出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必然引起生態條件的惡化,導致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失衡。這些也都充分體現在福斯特的小說中。《霍華德莊園》在描述芒特太太乘坐火車一路北上,“有時大北方公路和她結伴而行,較之鐵路,公路更顯得沒有窮盡,一個盹兒打了一百年,一覺醒來生活變了,撲鼻而來的是汽車的油煙味兒,跳入眼簾的是黃疸病藥丸的廣告”。[9]15在倫敦,“馬路的汽油味兒越來越刺鼻……吸氣越來越困難,藍天越來越少見,大自然退卻了,樹葉剛剛活到中秋便片片飄零,太陽在烏煙瘴氣里閃耀,模糊的令人瞠目”。[9]132在《最漫長的旅程》中,里基在焚燒彭布羅克小姐的信件時,煙氣使他產生一種幻想,“他看見煙氣兒飄到外面的空氣里,直沖低垂的云層團去了……云團里出現了一條裂縫,……那煙氣兒從縫隙里躥出來,融進了浩瀚無際的繁星的光亮。可是然后幻想消失了,科學的聲音悄悄地說:所有的煙氣兒都變成了煤煙,滯留在地球上”。[6]81這部小說具有十分強烈的時代烙印,在斯蒂芬眼中,曾經美好無比、令人向往的英格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把它折騰得面目全非、河流骯臟得無法沐浴,含有砷化合物的噴霧劑不斷摧殘著飛舞的蝴蝶和路邊的野花,埃文河飄滿了洗滌劑泡沫,魚兒在劍橋翻起肚皮。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對印度自然環境破壞和自然生態危機有著比較深入的描寫。“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的自然受到惡劣影響和破壞,天空灰蒙蒙的,土地焦黃,一團團晨霧在天空和土地之間猶豫不決地漂浮。難以形容的臭味撲鼻而來,令人眩暈,更使人心神不寧。馬拉巴爾的石窟是美麗的,然而又是令人恐怖的,村民擠滿石窟,圓形石室里的氣味令人作嘔,難聞的氣味使莫爾太太驚慌失措,洞窟回蕩的可怕聲音是單調的,雜亂無章。”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意大利原本是一個最優雅的國家,可是現在卻變得不像樣,整個生活都亂套了。佛羅倫薩的“街道和河流都是臟兮兮的黃色的,那橋是臟兮兮的灰色的,而群山是臟兮兮的紫色的”。[8]40

自然是美麗的,是美好的,是美妙的,是值得親近的。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時可以有所創造,但不能因為過度而破壞自然、破壞生態,應保持可持續的發展心態,保持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既開發利用又注重保護,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二)關注社會生態:追求人與人的和諧

福斯特主張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和關注社會的和諧發展。他的小說對社會矛盾的深層原因有著深刻的分析,折射出他對民族平等、和諧共處、相互交融的社會生態構建的美好設想。如《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意大利人吉諾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讀者可以通過他來了解意大利。吉諾是個虛構的人物,但是很有實際的象征意義。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赫里頓太太,盡管作者描述得不多,但是卻象征著英國。小說正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象征來揭示和對比一個民族和另一個民族的文化差異。小說中莉莉婭的死和嬰兒的死亡是一個悲劇。對于莉莉婭的死,作者這樣描述:“可是她卻在分娩時死去了”。[7]61沒有過多的文字,可謂是惜墨如金。而對于嬰兒的死,則著墨較多:“小臉已經冰涼,但多虧菲利普,臉現在不濕了。小臉今后再也不會被眼淚打濕了”。[7]51加速這兩起悲劇的根源是兩個民族的背景以及兩個民族公民的性格。兩個民族的成年人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由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決定,也就是種族的差異和不平等。對于這兩起死亡事件,福斯特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他認為這里涉及的不僅僅是個性不同,還涉及一種斗爭,而且這種斗爭是民族性的。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福斯特也對意大利和英國這兩個民族的交融和沖突進行了詳盡的敘述。該小說的創作與眾不同,作者先是創作了小說的前半部分,即意大利部分,隨后創作出版另外兩部長篇小說,接著再續寫后半部分,即英國部分。作者自認為這是他最美妙的一部小說。小說中的意大利人拉維希小姐處處表現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我還要好好警告他們,對于那些英國游客,我可不打算客氣呀!”[8]62而英國人巴特利特小姐則認為意大利人伊格先生所說的意大利語“像帶酸味的吱吱作響的泉水,音調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尖忽然咔噠一聲,便突然停止了”。[8]80有時候意大利人暴露的無知比他具備的豐富知識更加突出。露西感到了兩種文明發生沖突,文明背后的光芒令她眼花繚亂、不知所措。她不認可塞西爾的民主觀念,不喜歡他的傲慢,討厭他總是以保護人自居。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展現出的民族矛盾尤為突出。Khalaf·K認為“這部小說是個象征性的文本,試圖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二元對立鴻溝之間搭建聯通的橋梁”。[12]“那些街道都是以征服印度的將軍的名字命名的,橫平豎直、垂直交叉,活脫脫象征著大不列顛在印度大地上的網羅。”[10]15印度人喜歡各種神明,英國人就喜歡擺出神明的架勢。像羅尼這樣的英國人認為他們來到印度就是為了暴力統治這個糟糕的國家。他們自認為在印度不那么招人喜歡,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想討印度人的喜歡,而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羅尼對上司是發自內心的畢恭畢敬、溫文爾雅、笑臉相迎。可是在東方的印度,傲慢的他總是以十足英國人的腔調與印度人交談,他的行為沾染著官僚習氣,顯示著對印度的譴責和不尊重。可見,“《印度之行》的政治內涵是顯而易見的,它既具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又具有鮮明的反殖民主義傾向。”[13]莫爾太太和阿黛拉來到印度,想了解這個國家的神秘。阿黛拉的姓氏是奎斯蒂德(Quested),Quested的本意就是“探索、探求”,但是阿黛拉永遠都看不到印度的靈魂,莫爾太太也只是隱隱約約瞥見過它的靈魂。莫爾太太初到印度,來到清真寺,因為脫掉鞋子步入清真寺而贏得阿齊茲的好感和認同。“兩人都笑了……兩人肩并肩在門口坐下。”[10]21馬拉巴爾石窟之旅是失敗的。石窟里擦亮的火柴與石壁深處升起的一團火焰象征著不同民族無法融合,交往之旅受阻。“這兩團火焰慢慢接近,努力想融為一體,結果卻只是徒然而已,因為一團火焰在空氣中燃燒,另一團卻困在石頭里。”[10]155阿齊茲和菲爾丁在即將分別的最后一游時因為政治而爭論不休。激烈地爭吵一場讓他們心情愉快。菲爾丁認為,哪怕大英帝國的統治相當殘暴,也不能真的被廢止,因為離開英國,印度馬上就會走下坡路。畢竟菲爾丁是一個英國人,會站在英國統治階級的立場。阿齊茲認為印度應該擺脫英國的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到了那時他們兩人才能真正成為朋友。因而,現狀決定他們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可這并非兩匹馬的愿望,他們突然間分開了;這也并非大地的愿望,它長出塊塊巖石,兩位騎手沒辦法并排穿過。”[10]410俯瞰馬烏,它們以多種嗓音齊聲說“這不是時候”,頭頂的天空也應和說:“并不在這里”。

小說中對民族矛盾和沖突的深入分析和批判客觀上表達了作者對于這些沖突和矛盾的看法。他注重化解這些沖突和矛盾,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建立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相互交融的社會,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生態體系。

(三)探索精神生態:追求人與自我的和諧

精神生態學是“一門研究作為精神性存在主體(主要是人)與其生存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一方面關涉到精神主體的健康成長,一方面關涉到一個生態系統在精神變量協調下的平衡、穩定和演進”。[14]王諾先生認為:“工業革命時期,資本家們把自然當作原材料,把人當作機器運作,使得自然環境遭到空前的破壞,也使得人的精神面貌變得滿目瘡痍,使得人喪失了生命活力,唯有回歸自然、回歸本性才能拯救人類。”[15]

福斯特的小說不同程度地呈現出人的精神生態危機,人性的極度扭曲導致精神的匱乏,信仰的不斷缺失導致精神的困頓,愛與被愛能力的喪失導致精神的混亂。他認為人們只有重新認識自然,才能復得返自然,回歸初心本性,保持真我,實現身心和諧和精神生態和諧。《印度之行》中的莫爾太太和阿黛拉滿懷希望和憧憬來到印度,想了解另一個不同的國度,但她們對于這次新生活深感枯燥乏味和失望透頂。阿黛拉對羅尼的認識也發生轉變。她認為長期待在印度的羅尼與以前的差別很大,現在變得無中生有和妄自尊大,對同事們麻木不仁、漠不關心。阿黛拉的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巨大差距。所以在這種狀態下,阿黛拉在游覽馬拉巴爾石窟,精神錯亂,神志失常,錯亂地認為阿齊茲強奸了她,繼而誣告并要求法庭審判阿齊茲,最終導致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關系的不可調和。莫爾太太內心當中對印度沒有絲毫的傲慢和偏見, 拒絕在法庭上做偽證,拒絕對阿齊茲的指控和審判。馬拉巴爾石窟之旅也給她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導致她精神失常,使她陷入“冷漠麻木與憤世嫉俗的情緒當中,最初幾個星期她心目中那個美妙的印度,連同那晚風習習的涼爽夜晚及其廣袤的宜人印象,都已蕩然無存”。[10]199她成功避開了那場審判、那場婚禮以及那個炎熱的季節,得以盡遂其愿、盡享舒適地準備返回英國。她已經達到能夠洞悉宇宙的恐怖和渺小的境界。在這種幽微晦暝的雙重眼光中,顯現的卻是一種精神上的混亂和失衡。英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和白人中心論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英印雙方無法平等地對話和交流。印度是神秘的,神秘的清真寺,神秘的石窟,神秘的神廟;也是混亂的,混亂的生活環境,混亂的歡迎橋會,混亂的慶祝儀式。莫爾太太和阿黛拉為印度的神秘而來,因為印度的混亂而精神困頓,從而導致精神生態危機四伏,最終二人不得不離開印度,而莫爾太太死在返回英國的途中。莫爾太太和阿黛拉的精神困境和混亂,歸根結底是由英國和印度的民族文化不同所致,是由殖民統治下的社會問題所致。誠如美國學者布克津所言: “幾乎所有當代生態問題, 都有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根源。如果不徹底解決社會問題, 生態問題就不可能被正確認識, 不可能解決。”[16]

福斯特的小說能夠從微觀的視角密切關注和審視英國中產階級的個體精神生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最為典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露西,她熱愛自然、崇尚自由、熱情奔放。福斯特通過對露西的成長尤其是精神成長的描寫表達了人要親近自然、欣賞自然之美,人性要淳樸、回歸自然、遵循本能的思想。英國的工業文明造成人們對物質生活過度追求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追求。中產階級群體都衣著光鮮、打扮過度,舉辦各種聚會,重視物質甚于精神。這種“文明”下的生活狀態使得他們精神錯位且越來越嚴重,逐漸迷失自我。露西作為一個貴族小姐,由英國的公學培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的母親霍尼徹奇太太是一位追求物質、注重面子的人。在這樣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露西自然而然就有了一顆中產階級特色的“發育不良的心”。她接受的是一個傳統教育,認為女人不應該自己沖鋒陷陣取得成就,女人的責任應該是協助男人獲得成功,女性是配角,是男性成功的墊腳石。她向往的生活圈子都是有權有勢的人,他們應該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人們就在這個圈子里安心工作、思考人生、結婚生子直至死亡,圈子以外的貧困和庸俗無孔不入。所有的這一切給她帶來了短暫的困惑和迷失,壓抑了個性,限制了自由。意大利之行重新塑造了她的思想和人格。佛羅倫薩起伏的山巒、蒼翠的林木和淳樸的鄉間給了她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釋放自我的自由。與艾默森父子的交往讓她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定位愛情。她的首要目標便是擊敗自己,戰勝精神崩潰,解除與塞西爾的婚約,最終與喬治走到一起。露西與《印度之行》中的阿黛拉不同的是她的思想在不斷成熟,從精神的困頓到精神的自我升華,實現了自己精神生態的和諧,成長為一個嶄新的自我。

三、結語

福斯特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其作品主題鮮明、結構嚴謹,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他為數不多的小說中所呈現的生態主義思想比比皆是,充分體現他以人為本的思想,時刻密切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發展。從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三個維度對其小說進行透視可以發現他積極的人生態度、追求人生自由的品質和構建生態命運共同體的心愿,這些對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Glotfelty, C. Introduction[A].Glotfelty, C.&Fromm, H.(eds.) 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C]. 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6: xviii-xxiv.

[2]胡志紅.西方生態批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66.

[3]張守海.本土生態批評:范疇與觀念——以自然、生態、環境三范疇及相關理論為中心[J].復旦學報,2015(1):55.

[4]紀秀明.近十年生態批評在中國的學術態勢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2021(2):131.

[5]魯樞元.生態批評的空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2,101.

[6]E·M·福斯特.最漫長的旅程[M].蘇福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7]E·M·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M].馬愛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8]E·M·福斯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M].巫漪云,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9]E·M·福斯特.霍華德莊園[M].蘇福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10]E·M·福斯特.印度之行[M].馮濤,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11]E·M·福斯特.莫瑞斯[M].文潔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89

[12]Khalaf, K.The Question of Reconciliation in E. M. Forster's A Passage to India. 2016.

[13]張春梅.《印度之行》中殖民意識的悖論性研究,集美大學學報[J].2020(2):118.

[14]魯樞元.生態文藝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148.

[15]王諾.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1.

[16]余謀昌.生態哲學[M].西安: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7.

Exploration on Ecological Thought in E·M·Forsters Novels

Liu Zhiguo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Based on Eco-criticism Theory, the paper explores Forsters novels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and spiritual ecology, and then illustrates ecological thought which is in pursuit of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himself, to express his wish which is to construct a shared community of ecological destiny.

Key words:Eco-criticism Theory;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Spiritual Ecology; Harmony; Ecological Thought

猜你喜歡
和諧
和諧之美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13:21
關于新教學模式的探索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5:26
對拉斐爾《草地上的圣母》中和諧畫面的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7:01
淺談職業院校中和諧德育思想的實施策略
淺談“中庸之道”的精神內涵與當代價值
淺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
On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丝袜亚洲综合| 日本日韩欧美|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婷婷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色综合激情网| 日韩在线2020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超碰免费91|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 欧美在线视频a| 欧美69视频在线| 福利视频久久| 999精品视频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久久一级电影|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9在线免费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天天色|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青涩在线|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韩色图区| 国产视频大全| 99er精品视频| 国产性精品|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91九色视频网| 日韩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免费无遮挡AV|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综合18p| a欧美在线|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