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聰,方曉雨,孫 婷
(黑龍江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講好形勢與政策課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學團隊建設至關重要,而團隊精神的培育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團隊精神是團隊建設的關鍵內容,良好的團隊精神有利于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有利于團隊各項目標的有效實現,最終使集體力量得到充分的發揮。
凝聚力是指團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的程度。作為一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團隊,凝聚力對于其尤為重要,這主要是由課程的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的這些特點決定的。因此,在這門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單靠教師一己之力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需要團隊合力的支持。如何使團隊具有高凝聚力,團隊精神的塑造及培育是其關鍵動力。在團隊精神的引領之下,團隊中的教師歸屬感強,既能從團隊平臺中獲得能量,又能通過自身的能量釋放助力團隊的發展,將個人目標的追求與團隊目標的實現統一起來,充分釋放集體的力量。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的主要功能是圍繞每個學期的教學要點,通過講授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國內外形勢及其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形勢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良好的團隊精神有利于團隊的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朝著共同的愿景努力。自然而然地團隊的整體目標便分解成每個成員的小目標并最終得到落實。如此,團隊的發展是可持續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一種成長型的發展。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作為一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團隊,它的團隊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這是由課程屬性和課程特點決定的,主要包括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擁有擔當立德樹人任務的使命意識,擁有協作精神、學習精神、敬業精神等。
理想信念是源頭活水,是一名思政教師不斷前行的動力。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團隊,教師要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時刻擦亮“政治強”的底色。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不僅是對現實世界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揭示,更是變革現實的強大思想力量。因此,團隊中的教師要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無論順境、逆境都要經得起考驗,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的各項功能,無論是教學內容的研究還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都是為了實現對學生思想及價值觀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擁有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感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精神內涵中的應有之意。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禮記》有言:“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因此,要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教師要用淵博的知識、寬廣的視野、高尚的人格去教育、感染學生,涵養德行、潤己澤人,自覺做學生為人為學的表率,助力學生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團隊,協作精神皆為團隊精神內涵的重要內容。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中培養教師擁有協作精神,彼此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相互支撐、彼此認同、真誠相待,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意義的協作。在團隊內部,教師之間共同探討交流教學問題、設計教學過程、交流教學方式方法、探索智慧課堂等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根據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共同進行課題合作和攻關,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責任共擔,高效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根據團隊的目標,教師要秉持對團隊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任務,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協調一致,高質量地完成團隊的各項工作目標,個人的目標也在此過程中同步實現。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是服務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載體,這門課程時效性強、動態性強、變化快、涉及領域廣、備課壓力大。由于每個學期都要根據教育部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要點的要求開設新的專題,很多專題內容在本學期授課之后便成為了一次性產品,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無論教齡是3年、5年、10年、20年,從這門課的教學內容上而言,就一直是一名“新教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空杯”心態,擁有“強學習力”,始終處于持續學習狀態,善于學習且能快速學習,學而不厭,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滿足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需要,才能有效達到育人的目標,才能在團隊的愿景中找到自己的歸屬。
孔子有言:“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業精神是師德素養的關鍵要素,亦是團隊精神的內在要求,特別是思政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敬業精神是團隊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敬業精神,體現了思政教師對職業的真誠熱愛,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樂業之情。在團隊的工作中,立足本職、勤勉認真、踏實深耕、勇于創新、敬畏職責、篤實前行、不計個人得失,以自己的拼搏付出助力團隊的發展、課程的建設、育人目標的實現,進而繪就自己美好的奮斗人生。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思政課的共性,又有其鮮明的特性。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動態性、時效性極強,涉及專題內容綜合性強,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安全等多個領域。不同專題之間邏輯連貫性不強、跳躍性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及時跟進更新教育教學內容,感應時代脈搏,方能做好理論闡釋及引導。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面對國內國際環境的新形勢,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按照每學期教學要點的要求,融入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使形勢與政策課體現其鮮明的課程特點,給予學生最及時的思想供給和理論供給。從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上來看,面對大學生日益提高的成長成才需求,要不斷地革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主動適應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習慣。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6月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要深入挖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生動鮮活的素材并找到切入點,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辯證認識、理性分析現實問題。同時,更要重視智慧課堂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嫻熟運用,要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去進行教育教學,如彈幕、頭腦風暴、搶答、投票、隨機點名、學習圈發言等方式提升師生互動效果,探索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啟發式、互動式、分眾式等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將形勢與政策課打造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從對教學對象認識來看,“00后”大學生有其自己的時代境遇。這個時代物質發展環境優越、精神成長空間富足,學生是在與互聯網的相互塑造中成長的,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長空間、“第六感官”。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年便捷地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其學習、生活方式發生深刻改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活躍、追求個性,不喜歡單向的說教、灌輸。因此,教師要精確識別教育學生的需求,實施有效的內容供給。
由此可以看出,形勢與政策課無論是從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探索,還是研究把握教學對象“00”后大學生的特點,都對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培育團隊精神,引領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意識,重視團結協作,涵養敬業精神,不斷提升學習力和不斷學習的意識。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精神的塑造和培養離不開學習型團隊建設的導向,因此要不斷加強理論武裝。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對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團隊的教師而言,自我提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深厚的政治理論功底永遠是教師的看家本領,要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原原本本讀原著、扎扎實實學原文、認認真真悟原理,深入研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要通過常態化、定期式、高頻次的主題理論學習活動及參加各項研學研修活動、培訓活動,如讀書會、研討會、主題沙龍、報告會、學習培訓、實踐研學研修和考察等,塑造、培育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精神,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團隊精神的內涵。
團隊的發展任務要圍繞共同愿景來完成,團隊的教師為此凝聚在一起。教師只有在團隊中擁有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每個人都可享受到耕耘收獲的充實與滿足,團隊精神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內化于心。實際上,教學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無論是在年齡、職稱、學歷、教齡、專業背景、知識技能上,還是教學經驗、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課堂管理藝術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因此,必須要在考慮到成員結構的多樣化、差異性前提下,在團隊平臺中關照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團隊負責人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努力使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平臺為每位教師的個體成長助力。特別是要關注團隊中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積極搭建平臺、創造機會,支持青年教師利用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探索,并在團隊精神的滋養和引領下,努力成為理想信仰堅定、業務能力精湛、人格修養高尚的好老師,努力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表率。
《晏子春秋》有言,“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形勢與政策課團隊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是教學團隊建設的關鍵內容,但是團隊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是一個過程,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懈努力、持久發力方能達成。因此,要重視團隊精神對調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的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作用,不斷釋放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團隊高質量發展的效能,從而更好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