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靜
(黃石市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湖北 黃石 435000)
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已經成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環節,其技術交易數據直接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1-2],體現在技術要素配置、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和技術資源優化等方面。本文以黃石市2012-2021年的9 362條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數據為研究對象,從項目成交數量、成交額、知識產權構成、技術領域構成和社會經濟目標等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式,梳理黃石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現狀,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促進黃石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黃石市是鄂東區域性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戰略節點城市、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近年來圍繞“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的轉型目標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3]。
在此背景下,黃石市技術交易市場逐漸活躍,技術交易活動、技術合同網絡登記流程逐漸規范,技術市場服務手段得到進一步完善。2021年,黃石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再創歷史新高,技術交易活動持續活躍。全市共認定登記成交技術合同1 707 項,較 2020年增長 18.55%;技術成交額達到 84.02 億,較 2020年增長 48.74%。自2012年以來,技術合同成交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
2021年全省各市州技術合同成交額排行見表1。
表1 2021年全省各市州技術合同成交額排行
從圖1可以看出,無論是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還是成交數量,黃石市在2012-2021年整體都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合同成交數量較2019年有所減少,但成交總額仍呈現增長態勢。同時,近兩年來,黃石市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步伐,為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提供了豐富資源,2019年以來的成交額增長率明顯優于之前年份。
圖1 2012-2021年黃石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2012-2016年間,實用新型專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據首位,自2017年開始,企業發明專利成交額占比超過實用新型專利的成交額,其中2017年的發明專利成交額約1.4億元,創歷史新高。近三年生物醫藥產業成交額表現良好,生物醫藥產業是民生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于黃石市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建設健康黃石具有重要意義。
圖2 2012-2021年黃石市成交額排名前三的知識產權統計
技術領域構成主要包括先進制造工藝、新材料及其應用、城市建設、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和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等。從圖3可以看出,自2015年以來,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合同交易成交額歷年表現突出,均處于前三的位置,并整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其正是黃石市委市政府“十三五”規劃中深入實施振興“黃石制造”行動的得力體現。
圖3 2012-2021年黃石市成交額排名前三的技術領域構成
黃石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在黃石產業中占絕對主導地位。推進工業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對黃石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高具有重要意義[4]。縱觀2021年黃石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中社會經濟目標構成要素,其中促進工業發展仍是技術交易的主要目標領域。促進工業發展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為48.61億元,占總成交額的57.3%,超過2021年總成交額的一半。該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體現了黃石市委市政府在環保壓力和轉型陣痛的雙重考驗下,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效果明顯。同時強化基礎設施發展,加快落實國家、全省信息化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推進黃石市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基礎設施發展領域的社會經濟目標成交額也表現良好,2021年成交額達13.28億元,占全年的15.7%,反映出相關政策驅動效應逐漸顯現。
圖4 2021年黃石市社會各領域經濟目標成交額及占比
近年來,黃石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項和成交額持續保持增長趨勢(圖1),但在全省來看,優勢并不明顯。在2021年全省各市州技術合同成交額中排名第6,距離榜首的武漢仍有較大上升空間。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6月黃石市已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 220項,合同成交總額達53.97億元,完成湖北省下達全年任務(90億)的59.96%,成交額同比增長55.68%。
黃石市技術合同登記處下設20家登記站,其中,縣市區登記站8家(含市高新中心),高校登記站2家,企業登記站10家。全市形成了以登記處牽頭,縣市區、高校及大中型企業組成的合同登記組織架構體系。同時,各縣市區登記站配合管理所轄企業和高校登記站。每年黃石市科技管理部門及時保質保量地推進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明確各縣市區技術合同登記年度指標任務,按照時間節點推進、通報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在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的統一指導下,黃石市科技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調整新增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分支機構及對應管理員賬號。目前黃石市科技局技術合同登記處設有審核員2名,全市各登記站均設有登記審核員1名,全市合同登記審核員22名,全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在科技部門的引導下有序進行。盡管登記處日常注重登記員、審核員業務工作能力提升培養并積極組織參加相關培訓活動,但隨著技術合同市場交易的活躍,各合同登記站的人員數量配置和專業知識培訓力度仍然不夠,合同登記不夠規范,影響合同交易數據分析的工作質量。
建議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助力科技服務行業發展,依托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建立多層次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設立初、中、高多層級技術經紀人培訓、認定、考核機制,設置梯次培訓課程系統和培訓制度,將業務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帶動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提質增效。加強培訓力度,定期采取多重措施提升技術認定登記人員的知識技能,掌握技術合同登記相關政策和登記審核要點,嚴格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合同減免稅審核,確保合同登記質量。具體措施如舉辦線上或線下業務培訓、知識講座和調研學習等活動,同時在單位內部采用傳幫帶的聯動學習機制,避免因離職或工作調動等造成技術合同登記工作的中斷。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中,目前主要存在線下的工作環節多,周期長,企業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現象。針對該情況,合同登記處應通過微信、微博和QQ群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覆蓋面,及時告知并解讀新頒布的相關稅收、獎勵及資金優惠政策,使企業和科研院所避免錯失享受政策紅利的機會。同時,合同登記機構應發揮橋梁樞紐作用,提供優化平臺結構的意見及詳細的信息系統操作步驟,降低相關人員的學習成本。
作為地市州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應該進一步優化技術轉移要素配置,打通技術轉移服務鏈條。需深入領會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出臺的《湖北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構建互聯互通的技術市場網絡體系,提升全域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同時深入學習《湖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管理辦法(暫行)》等文件精神,促進技術轉移機構健康發展,加快推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在黃石市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通過對2012-2021年技術合同構成的成交額占比分析,發現目前企業普遍存在技術合同登記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而且登記的技術服務合同大部分是以含部分技術服務內容的銷售合同居多。建議能出臺進一步的相關激勵措施,以促進企業自身對技術合同深度挖掘的積極性。
黃石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處對照湖北省科學技術廳落實“一網通辦”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技術合同“放管服”改革。目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流程實現全程“無紙化”辦公,原來合同信息表、收入核定單需要線下蓋章,新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系統具有電子印章功能,申請單位可自行下載打印登記處審核后的信息表、核定單,完全實現零跑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熱情,但在信息系統合同元數據共享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通過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業務的顆粒度梳理,采用規范的技術合同模板,充分利用共享表單的信息化技術,通過數據資源共享方式實現表單字段信息的自動代入填報,達到“一次填報,多處使用”的數據共享效果,避免各信息平臺的數據孤島。如利用自動完成功能規范技術合同的輸入內容,提高錄入效率;采用OCR技術對比合同內容圖片進行文本識別并自動導入等功能。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環節,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效,推動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具體來說,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應加快加強技術合同登記市場的人才培養,提高認定登記能力,建立科技服務機構評級方案和考評標準;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普及相關稅收減免、獎勵補貼的優惠政策,激發科研人員活力,發揮企業登記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信息平臺“無紙化”優勢,同時完善其功能與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使其更好地為促進區域技術轉移體系發展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