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霽
對于中西部地區一些教師總體缺編、結構性矛盾突出、財力比較困難的縣(市、區)來說,“特崗計劃”無疑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利好政策。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的桂平市是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口多、底子薄,教育均衡程度低,辦學質量差。為解決上述問題,桂平市近年來積極利用“特崗計劃”改善提升區域教育質量,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和支持模式,形成了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桂平經驗,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有效參考。
“特崗計劃”是一項針對農村教育的精準扶貧措施,要想達到良好效果,首要的就是落實特崗教師福利待遇等剛性保障,增強崗位吸引力,提升教師任教積極性和滿足感。
桂平市現有在崗特崗教師1463人,占全市教師隊伍的8.24%。為最大化滿足教師的需求,提高崗位吸引力,桂平市推行了一系列解決特崗教師工資、補貼、食宿、交通等問題的硬舉措、實招數:一是在特崗教師聘任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標準;二是按時足額發放績效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每學期發放一次;三是與在編教師同樣享受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職業年金、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待遇,市財政每年足額按時為特崗教師繳納各類社會保障費用;四是確保特崗教師與鄉鎮在編教師一樣享受每人每月450—650元的鄉鎮工作補貼和人均每月200—430元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生活補助,另外由市財政按每人每年4000元撥付伙食補助,提高特崗教師待遇;五是與在編教師一樣享受人均每年2.5萬元的績效工資增量;六是對符合要求的特崗教師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保證特崗教師的權益是落實“特崗計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保障有力,特崗教師隊伍才能免除后顧之憂,實現和諧共進。
特崗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區域師資隊伍的穩定,近年來,桂平市不斷從宏觀政策和微觀制度上進行優化,特崗教師留任率不斷提升。
在宏觀政策上,確保落實特崗教師享受中辦、國辦《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和人事部等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規定的優惠政策,為服務期滿的特崗教師提供就業或學業發展優待;2012年以來,桂平市共投入3.22億元,建成教師公共租賃住房、教師周轉宿舍5699套,建設面積近20萬平方米,涉及198所學校,特崗教師與在編教師均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提出申請。此外,有條件的學校可優先為特崗教師提供單人間教工宿舍,避免教師因環境落差打退堂鼓。
在微觀制度上,全市特崗教師單獨統一使用一本編制證,確保服務期內的特崗教師有編有崗,由人社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管理,為服務期滿的特崗教師編制管理提供先決保障;精心制定特崗教師分配方案,根據戶籍所在地、夫妻關系及已確立戀愛關系為特崗教師分配工作;服務期間為特崗教師開設綠色通道,在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年度考核、評優評先、學習培訓、發展黨員等方面,均與在編公辦教師同標準、同待遇;教師節表彰專門劃出名額指標向特崗教師傾斜,每年有200多名服務期內的特崗教師受市級及以上表彰;對要求解聘的特崗教師,了解緣由后及時為其辦理解聘手續,考取公務員的,則為其盡可能提供便利,并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遵循合理、公正、高效的原則定章立制,為特崗教師的長期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從戰略高度重視鄉村教育發展,為落實好“特崗計劃”打下重要基礎。
成熟、成體系的培訓可以幫助特崗教師順利實現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勝任教學任務。桂平市教育局積極為特崗教師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非師范類專業上崗培訓,著力提升其師德修養和業務能力,幫助特崗教師盡快熟悉工作內容,培養其熱愛教育的情懷,鼓勵有志青年扎根農村。
特崗教師一入職,學校就會組織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年長優秀教師與特崗教師一對一幫扶,利用三年時間重點對特崗教師進行教學業務和班級管理指導,讓特崗教師工作有方向、有成效,實現職業價值感。
為了增強特崗教師的歸屬感,激活其專業發展的動力,教育局每年都會分學段建立特崗教師微信群,局領導、培訓中心和教研室骨干入群擔任指導專家,與教師及時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答疑解惑。教育局每年還在評優評先方面為特崗教師列出專項,設置了“優秀特崗教師”“最美特崗教師”“優秀特崗教師班主任”等獎項,并專門舉行表彰大會進行頒獎。此外,教育局每年都會召開一次外縣市特崗教師座談會,邀請外地來的特崗教師及其家人互動、談心,鼓勵家庭成為特崗教師成長過程中最有力的支持。
為了促進特崗教師“內外兼修”,桂平市教育局每年年終都會召開特崗教師座談會,談先進思想、談工作經驗、談工作方法,通過分享激發特崗教師的教育情懷,使他們互勉共進。此外,桂平市教育局每學期都會開展“我是個光榮的特崗教師”“我愛農村教育”等專題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和征文比賽,激發特崗教師對教育的愛心、信心和責任心。
鄉村教育的發展推動需要年輕力量,桂平市教育局鼓勵學校破格提拔重用特崗教師,將適應能力強、入行快、工作成績突出的特崗教師提拔到領導崗位;大膽任用特崗教師,為他們施展才干提供平臺,很多學校充分發揮特崗教師年輕、有活力、與學生容易溝通、知識面較廣等優勢,讓他們擔任班主任、上公開課、研究課及參加教學基本功比賽等,讓特崗教師在不斷的挑戰中實現自我價值。
黎林生大學畢業后選擇到木圭二中做一名語文特崗教師,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老教師結對幫扶,他在協同共進的工作氛圍中不斷修煉教學內功,錘煉師德,參加了桂平市教學技能大賽并獲二等獎。服務期滿后,他毅然留在了這所鄉村學校,快速成長為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在今年的教師技能大賽上,白沙一中的特崗教師盧曉靈同樣大放異彩,取得了語文組第一名的好成績。平日里她除了鉆研語文教學,還在學校的支持下把自己擅長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教育教學中,為學生開辦心理沙龍和講座,不斷探索實現教育理想的新可能。

人性化管理,助力教師隊伍穩定發展
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的劉慧2013年考上了特崗教師崗位,后被分到石咀二中任英語教師。三年里,她在學校的支持下快速成長,2016年作為自治區唯一的代表參加了全國鄉村特崗教師巡回報告。服務期滿后,劉慧選擇留任原校,繼續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特崗教師的經歷給劉慧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短短兩年就成長為骨干教師。那年劉慧的父親意外離世,母親身體又不好,她提出申請,想調到離家近一些的學校任教。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劉慧很快就辦好了手續,調到了離家更近的西山一中。說起這些,劉慧如今依然很感動:“人性化的管理讓教師感受到被關懷、被尊重,我們也能安心地在這里成長,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桂平市招聘的幾千名特崗教師中,由于男女教師比例失調,不少教師特別是外縣市的特崗教師經常因為個人問題難以解決而選擇離開。為此,桂平市教育局利用本市8個特級教師工作坊開設了“喜緣工作室”,把青年教師的婚姻大事列入工作目標,通過紅娘QQ群、教師培訓、送教下鄉、教研交流等了解年輕教師婚姻情況,建立檔案資料,主動為年輕教師牽線搭橋。十多年來,工作室成功幫助400多對青年教師喜結連理,其中外縣市特崗教師在本市安家的就有109對。在桂平有了家,就留住了人,也留住了心。
穩定特崗教師隊伍涉及的因素很多、遇到的困難不少,但桂平市用科學的管理、暖心的關懷,為鄉村師生筑牢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