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瀟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精神文化的滿足,鋼琴曲正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財富,所以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要完美地控制音色,以此發揮鋼琴曲所帶來的效果。同時,演奏者要對樂曲本身以及鋼琴樂器進行充分了解,從而對樂曲自身內涵實現具體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達,并且運用觸鍵技術、踏板技術等具體技術將其展現在音色當中,以此演奏動聽的鋼琴曲。
鋼琴觸鍵作為鋼琴樂器的重要構件之一,也是演奏者發揮技術的重要接觸構件,其是否具備合理的靈敏度,將直接影響鋼琴機芯的反應能力。鋼琴觸鍵有白鍵五十二個,黑鍵三十六個,只有充分掌握這些鍵的意義,通過協調配合才能實現對音色的控制。因此,鋼琴在日常存放中要嚴格管理,禁止液體、腐蝕性物質接觸鋼琴觸鍵,并且還要定期對鋼琴觸鍵展開保養以及調試,確保鋼琴觸鍵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此外在演奏之前,還要結合音樂本身以及演奏人員進行琴鍵的調適,以確保鋼琴演奏可以實現基于特定曲目的音色控制。
鋼琴踏板是鋼琴的另一重要構件,在實際演奏中可以較好地控制音色,諸如延音踏板可以擴大聲音,消音踏板則可以降低聲音,而柔音踏板可以優化聲音,令音調更加和諧飽滿。在實際演奏中,不僅要實現鋼琴觸鍵或者鋼琴踏板的單一控制,而且還要使兩者協調配合,才能使演奏者更好地控制音色,從而針對特定的曲目進行相應的音色控制,實現鋼琴曲的完美演奏。
在鋼琴演奏中,力度控制是一項較好的音色控制技術,具體要結合鋼琴的兩大重要構件開展,實現觸鍵力度控制與踏板力度控制的有效結合,才能發揮較好的音色控制效果。具體應用中,觸鍵力度控制的應用需要演奏者運用手部力量對觸鍵進行不同發力方式的接觸,進而形成不同的音色控制效果,一般低音量需要指關節發力,高音量需要手臂發力,兩種發力方式的中和則應用于力度調適中。此外,樂曲的不同對發力方式的應用頻率也有明顯區別,一般對于具有眾多弱音的樂曲,例如莫扎特演奏曲中使用指關節發力的應用頻率較高,對于具有眾多重音的樂曲,例如貝多芬樂曲中使用手臂發力的應用頻率較高。在踏板力度控制時,也要結合樂曲進行針對性的控制,同時,為了避免泛音、音色模糊不清的現象產生,還要合理控制踏板力度,不能用力過大使踏板深陷,或者過小使踏板難以發揮控制效果,一般在巴赫的樂曲中要注重踏板力度控制的應用。
在鋼琴演奏中,速度控制技術與力度控制技術同等重要,也應該受到演奏者的高度重視。具體應用中,第一要結合樂譜以及樂曲的內涵對按鍵速度進行控制,并且要重視聽眾實際的接受能力,以此來進行合理的按鍵速度控制,充分發揮樂曲的情感表達。同時,在鋼琴演奏速度控制中,需要根據不同聽眾進行音色的控制,尤其是面對專業聽眾,需要依照樂譜要求,并融入自身獨特的理解來控制音色,滿足聽眾對樂曲的實際需求。而面對一般普通的聽眾,則可以根據一般性樂譜要求進行音色控制,也可以實現自我意識的音色控制。第二需要結合樂曲自身特點對鋼琴觸鍵及踏板的協調速度進行控制,確保兩者之間的有效配合,比如在貝多芬樂曲中,對觸鍵與踏板的協調速度控制,要在重音階段通過踏板給予強化,同時,要中和音色,確保音色的浮動變化趨于穩定。
在鋼琴演奏中,手指接觸鋼琴觸鍵之前所處高度,對音色的控制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根據高度將其分為高指觸鍵,即將手指置于鋼琴觸鍵上方一定的高度進行發力,演奏出的音色趨向于清脆明亮;另一種為低指觸鍵,即將手指貼于鋼琴觸鍵上或者間隔極小的距離進行發力,演奏出的音色趨于低沉。同樣的,按鍵高度的控制也不僅是個體的,更多是兩者的結合,才能有效實現對強、弱音的協調配合。一旦出現個體之間的不協調,將會嚴重影響音色的控制,例如高指觸鍵過于偏重,就會使演奏的音色趨于尖銳,缺乏韻律,低指觸鍵的過于偏重,就會使演奏的音色偏離樂曲內涵,表現得特別低沉,進而使音色難以有效控制。
精準按壓觸鍵是每個鋼琴演奏者的基礎技能,在按壓觸鍵時根據下陷的深度,會形成不同的音色,通常鋼琴觸鍵下陷到底部稱為“深觸鍵”,需要演奏者手指達到一擊到底的效果,若未置于底部則稱為“淺觸鍵”。在實際應用中,“深觸鍵”音色控制技術應用較為廣泛,技術要求也較低,反而“淺觸鍵”音色控制技術要求較高,不易熟練掌握。在“淺觸鍵”的實際應用中,需要在淺層根據樂曲找到最合適的發音點,這樣才能彈出樂曲要求的音色。同時,用這一技術彈奏的音色,需要實現柔、弱、透的融合,以此帶領聽眾融入樂曲的情感領域中,而不能使音色過于虛、飄。為此,演奏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掌握“淺觸鍵”音色控制技術,使其根據樂曲的情感要求進行不同程度的觸鍵按壓,實現深淺的結合。
踏板的技巧方法有很多,如果鋼琴演奏者能夠靈活運用,則會實現音色控制的良好效果。(1)節奏踏板。當樂器中的某個音、弦,或者是句子中需要讓音色更為飽滿,此時可以采取節奏踏板技巧,手和腳共同作用。以肖邦的《輝煌的大圓舞曲》為例,這部作品具有鮮明的抒情性特點,為了塑造豐滿的圓舞曲音樂形象,在進行22-32小節演奏的時候,應該每個小節踩一個踏板,要確保清楚彈奏左手第一拍的第一個音。(2)切分踏板。要求手和腳的切分動作,當用手彈奏之后才能用腳踩踏板,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旋律與和聲的銜接,增強樂曲感染力。在具體運用的時候,可以突出表現主要旋律,而且也不會出現分解和弦的混亂和突兀問題,例如在《異國和異國人民》這一作品中,可以呈現出作者難以融入到異國的情感。(3)顫音踏板。要求頻繁迅速地連續更換踏板,演奏者需要注意將腳部動作和腿部肌肉結合起來,確保腳部動作靈活,使得音色生成更好的共鳴感。
在鋼琴演奏中各項音色控制技術的應用并不是持續不變的,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般要結合時間、地點、條件進行調整,切忌過于死板的模仿音色控制技術,而忽略了隨機應變能力,從而令樂曲難以滿足聽眾的實際需求。具體需要結合藝術時間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音色控制方向,例如浪漫主義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鋼琴演奏音色控制就大不相同,前者趨向于賦予音色濃重的色彩,而后者音色則趨向于清晰、纖柔,具有較強的顆粒性。只有結合不同藝術時間的音色控制方向,才能合理利用音色控制技術,使鋼琴演奏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以滿足當下時期的樂曲效果。此外,演奏時間的不同,也應該進行適當的音色調整,要確保演奏的音色可以滿足這一演奏時間,例如莫扎特鋼琴曲本身音色控制趨于輕捷、明快,而隨著時間的變化,為了確保樂曲可以發揮較高的藝術效果,需要將聽眾及自身控制在合理情境中一段時間。
演奏地點和演奏時間一樣,同是音色控制需要考慮的方面,其主要分為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以及演奏場地的不同。一般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會對鋼琴自身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下,鋼琴容易出現觸鍵松弛的現象,所以必須加強保養,而出現這一問題后,會使音色難以表現出清脆的效果。為此,需要對基本音色調節進行重點掌握,確保細節技術可以得到優化,以及提升實際演奏中的音色變化。此外,在不同的演奏場地中也要進行不同的技術調整,例如日常練習中需要結合重音練習、淺層觸鍵掌握等不同的重點練習內容進行不同技術運用,而專業演奏中,需要結合眾多音色控制技術進行綜合性調控,對其技術的運用進行合理安排,才能實現基于整體的協調配合,從而使演奏者的情感表達、意識表達可以傳遞到聽眾腦海中。
演奏條件在音色控制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實際應用中要充分結合條件的不同進行合理音色控制。具體有主觀條件上的影響,即演奏者自身的技術運用水平以及音色調節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實際演奏中,演奏者要根據自身技術能力制定針對性的音色調節計劃,這樣才能補充自身的不足。例如在印象主義演奏中,會應用到大量的踏板調控,所以演奏者要熟練掌握踏板調控技術,才能在演奏中實現合理的音色控制。同時,演奏者在自身難以滿足技術要求的時候,可以通過標注對曲譜進行一定的優化,以此補充自身的技術欠缺。此外還有客觀條件上的影響,即演奏過程中出現一些難以抵抗的因素,例如聽眾的需求不同,還有曲譜上的標注也會對演奏者自身調控造成影響。為此,演奏者要充分結合這些因素,通過自身技術等主觀條件上的調控,合理應用音色控制技術,實現對樂曲音色的完美控制。
由上文可知,在鋼琴演奏中鋼琴觸鍵、踏板發揮著重要作用,且需要以按鍵力度為主,從按鍵速度、深度及手指高度進行合理的音色控制。同時,鋼琴演奏者在實際應用中還要結合時間、地點、條件三大要素,進行技術的綜合性處理,實現樂曲的完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