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登
(內蒙古藝術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17 世紀,英國最早出現鋼琴合作形式。在18 世紀中葉,鋼琴合奏、協奏曲逐漸興盛,鋼琴合作形式日益多樣化。1947 年,美國南加州大學曾開設協作鋼琴課程,這門課程需要演奏者具備創造性思維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能力,通過鋼琴為器樂或聲樂伴奏,在提高自身音樂綜合素質的同時體會團結協作的精神內涵。
在20 世紀90 年代末,武漢音樂學院和沈陽音樂學院吹響了培養學生鋼琴合作能力的號角,為學生開設了聲樂鋼琴伴奏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適應聲樂伴奏,提高自身鋼琴合作能力。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鋼琴界泰斗周廣仁先生曾舉辦鋼琴協奏曲演奏比賽,呼吁高校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鋼琴和其他樂器合作的訓練。
鋼琴合作從最開始的只和聲樂合作到之后逐漸發展為和西洋樂器、民樂的合作,合作形式也逐漸多樣化,近年來,這樣的合作形式也逐漸被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
1.鋼琴重奏
鋼琴重奏包括以下三種形式:
(1)雙鋼琴:雙鋼琴是把兩架鋼琴分成一鋼琴聲部和二鋼琴聲部,由兩位演奏者配合演奏,音樂表現力相對于獨奏來說也更加豐富。
(2)多手聯彈:多手聯彈需要多人的配合,在音色的呈現方面會更加多元,是多人(如兩人四手、三人六手、四人八手等)演奏不同聲部的演奏形式,其織體、和聲非常豐富。
(3)鋼琴與弦樂重奏的室內樂:鋼琴與其他弦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合作演奏的一種形式。
2.鋼琴與聲樂藝術指導合作
即“Piano Accompaniment”,主要是以鋼琴為聲樂擔任伴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伴奏時需要與聲樂演唱者在互相熟悉彼此“樂感”的基礎上,相互取長補短,達成一種共鳴,這就要求合作人員與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存在一種合作意識,達到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通過鋼琴伴奏烘托曲目的意境、情緒并將演唱者的內心世界完全展現,從節奏、和聲等方面加以渲染,更好地協助演唱者。
3.鋼琴與器樂合作
這是一種完全使用樂器來與鋼琴合作的演奏形式,如鋼琴與國外器樂的合作演奏、鋼琴與國內民族器樂的合作演奏。
4.鋼琴協奏
鋼琴協奏即鋼琴作為主導進行演奏,交響樂隊為之協奏的曲目體裁,這種演奏形式以對等的方式演奏,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現場演繹效果。
以上關于培養鋼琴合作能力的多種演奏形式,老師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開展訓練,提高學生專業綜合能力與自身音樂綜合素質。
目前,專業音樂院校的鋼琴表演、鋼琴教育專業發展非常迅速,但依舊存在一些相同的問題。教師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培養學生獨奏表演能力上,學生也在這種力求提高鋼琴演奏專業技能的氛圍中忽略了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鋼琴合作能力的培養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對學生鋼琴合作能力的培養一直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和進步。然而,在學生參加的音樂藝術活動或大型學校演出中卻常常碰到需要鋼琴合作的要求。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由于沒有經過系統指導和訓練,缺乏合作經驗,不僅表演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難以在合作方面有所進步。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所以鋼琴獨奏者也存在一種較為“獨立”的地位。按照中國傳統教學模式,高校鋼琴課程的形式單一,分集體課和單人專業課兩種,針對鋼琴的獨奏教學,內容也基本固定,缺少創新性,這也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缺失積極向上的動力。而合作能力的培養應建立在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上而不是單一的課程形式上。
鋼琴合作能力是一個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鋼琴演奏者與聲樂或器樂合作演奏的綜合能力。鋼琴合作能力在其他的合作形式中不是處在次要地位,而是能夠通過與其他合作者互相配合,互相融合,為合作者烘托出樂曲背后的情緒,渲染其主旋律,將演奏者自己對樂曲的理解意象化展示給聽眾從而讓聽眾對樂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在許多方面得到相應的提高。合作能力的教學可以改變之前單一且固定的模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學習能力,將其運用到各種音樂會演奏實踐當中,使作品更加完整,同時通過合作也加強了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較系統地打好聲樂和伴奏的基礎,掌握科學的演奏方法和理論知識的技能技巧,學會如何表現音樂,達到舞臺演出的最佳效果。
鋼琴合作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演奏作品的質量和藝術價值,同時,對于合作的意識相對薄弱的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說,加強學生間的鋼琴合作訓練對于其音樂綜合素質和舞臺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現如今的藝術類高校如果想要培養學生鋼琴合作能力就應該著眼于改革課程,改變獨奏教學這一傳統教學模式,開設合奏課、即興伴奏課或者藝術指導課等,豐富教學形式,使其更加多樣化。例如,內蒙古藝術學院為2020 級研究生器樂(鋼琴)表演專業學生開設了兩個學期的《鋼琴室內樂(聲樂伴奏)》課程;哈爾濱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為音樂表演專業學生開設了近七個學期的鍵盤重奏課程以及《鍵盤聲樂藝術指導》課程;佳木斯大學開設了兩門校級重點課程:聲樂與伴奏課程和鋼琴與伴奏課程;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還成立了室內樂團并舉辦多場重奏專場音樂會等。
通過對合作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較系統地打好與聲樂、器樂合作的基礎,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演奏方法、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學會如何表現音樂,提高合作能力,達到舞臺演出最佳效果。同時,經過學習合作課程,學生能準確表達歌曲的內容與風格,與聲樂表演配合默契,掌握作品的藝術處理技巧,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從事文藝團體、音樂演出工作所必須具備的鋼琴表演能力。各大音樂院校也應該逐漸重視培養學生鋼琴合作能力,不單單只注重培養獨奏技巧,要使學生在掌握鍵盤專業技術的同時,具有合作的意識,與合作者默契配合,認真思考、理解、詮釋音樂。
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掌握鋼琴教育的全新動態,實時了解和探索國內外的最新鋼琴教學動態,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
在實踐中,高校教師可以多開展藝術實踐音樂會、合唱團排練,聲樂藝術指導專場音樂會等活動,在要求學生鋼琴基礎能力過關的同時,鍛煉其舞臺經驗,使其學會應對臨時的舞臺突發狀況,通過舞臺的藝術實踐與合作者默契配合,培養合作能力。
高校教師還可以借鑒國外的重奏形式,取其精華,同時發展國內的民樂重奏,如馬頭琴、三弦、四胡等,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民族器樂與鋼琴在以前是很少合作的,但近年來由于鋼琴在全國的普及,采用鋼琴伴奏方式的民樂作品也越來越多,鋼琴與民族器樂合作的形式以良好的視覺與聽覺的演奏效果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因此,民樂與鋼琴合作的形式常常出現在各種舞臺上,并且通過發達的網絡視頻等傳播方式,使更多人接觸到這一新穎的音樂合作形式。所以,民樂與鋼琴的合作創新也需要投入精力。
一方面,在鋼琴多形式的合作中,學生間合作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演奏作品的質量和藝術價值,合作能力的培養不能只局限于高強度的獨奏訓練,而應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多參與實踐活動,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應該重視學生的鋼琴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鋼琴合作能力對今后學生的社會實踐也非常重要,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團結協作的精神內涵,使學生具有團隊精神,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接觸多種鋼琴合作形式,在與他人合作中學習和感悟作品、掌握演奏的技能和技巧,同時學會傾聽其他聲部學生的彈奏,與他人默契配合,從而培養和加強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最終提高自身鋼琴合作能力。
總而言之,高校對學生鋼琴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學與實踐的結合,鋼琴伴奏者不僅要積極主動地配合合作者,具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讓合作者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又要有敏銳的感受力和臨場應變能力,能應對任何突發的情況,培養學生優秀的鋼琴合作能力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音樂高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鋼琴合作能力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培養學生的鋼琴合作能力是鋼琴教學和舞臺表演藝術的重要研究課題。音樂高校應將多種鋼琴合作培養的形式融合在教學和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鋼琴合作能力,使其在多形式的合作中發揮本專業技術特長,同時促使學生不斷強化自身音樂綜合技能,培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