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營 鹿英姿
在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下,國際、國內會展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天津加快推進會展業綠色智慧轉型,強化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會展業發展水平。
北方展覽面積最大的綠色智慧創新型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啟用迎展,有效改善了全國展覽館資源南重北輕的不均衡現狀,成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北”地區會展經濟創新發展新引擎。首展——中國建筑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筑博覽會成為首個建筑領域全產業鏈標桿性展會,展會面積突破20萬平方米。2021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成功召開,汽車行業最新的技術、產品在展會上集中展示,影響力輻射全國,各項數據在世界汽車展會中均位居前列。第105屆全國糖酒會展覽規模刷新了秋季糖酒會歷史紀錄,多項數據彰顯了國家級現代化展館的獨特魅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國內會展業整體受挫,天津部分展會取消或延期舉辦,展會規模明顯下降。2020年,天津線下展覽總規模為41場,展覽面積為50.66萬平方米,較2019年分別減少66.7%和77.7%,占全國展覽規模和面積的比例分別從2019年的1.11%和1.52%下滑到0.76%和0.66%。梅江會展中心2020年經貿展覽數量較2019年減少20場。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機制下,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碧海(中國)春季釣具產業博覽會、華夏家博會、第十七屆中國(天津)國際工業博覽會等展會相繼舉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展會效益。
加強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探索線上會展、線上論壇、云端采購對接等展會服務新模式。積極創新場館運營模式,開啟線下線上融合辦展的創新業態,運用大數據發展平臺化管理與運營,進一步推動品牌展會項目開通線上展覽業務,開啟線上展會新實踐。2020年,線上會展達6場。津洽會通過“云上會展”數字化智能平臺,實現24小時全天候“云”展示,利用電商打通線上交易和商務對接渠道,有效節約成本的同時,也帶給展會觀眾沉浸式互動體驗。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搭建線上直播互動平臺同步展現高峰論壇,聚焦線上線下融合互動,進一步創新辦會模式,形成大會、展覽、賽事、智能體驗“四位一體”的國際化平臺,特別是通過線上直播互動平臺和線下智能體驗,增加了參與性和互動性,共簽約項目215個,總投資約1057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服務、高端裝備等新動能項目達到159個,占比76%,為推動人工智能同社會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應用場景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了智慧會展平臺的展示窗口和營銷平臺作用。
近期天津出臺了一批規劃和政策,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市級層面出臺了國家會展經濟片區規劃,建設會展核心區、會展總部聚集區、會展綜合服務區等八大功能板塊,構建以會展為核心的現代服務經濟體系,提升周邊地區配套支撐。與之相隨,規劃設計海河南道國家會展會議中心段景觀,改善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與國家會議會展中心環境,突出展現天津形象的城市“會客廳”。區級層面出臺實施支持會展業落地政策,促進會展及配套企業集聚,津南區出臺引育會展企業鼓勵政策,積極引進會展上中下游企業,大力發展餐飲、酒店、旅游、物流、金融等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以高端品牌會展資源為核心、以高端商務功能為支撐的會展經濟產業集群,從構建會展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著力提升會展發展營商環境。
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將是今后全球會展經濟發展趨勢,國內會展業加速綠色智慧創新發展,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辦展方式深度融合,隨著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二期項目的建成和運營,將引領帶動天津會展經濟跑出“加速度”。
會展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催化展覽業實施數字化,各國展商以增加數字服務或產品、開展線上逛展模式等方式不斷尋求數字化轉型路徑。全球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各國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勢頭增強,通過物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的應用,加快推進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業態模式創新,積極尋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覽模式,促進展覽產業和展覽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各國不斷探索會展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從展覽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通過降低使用可持續材料、產品、服務的成本,開發和應用減少碳排放的新技術或新的處理方式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助于加速推動會展業的綠色化、生態化進程,近期全球展覽業協會推出“凈零排放活動”,也旨在推動會展業的各項業務實現凈零排放。
會展經濟創新面臨差異化競爭戰略選擇。各地展會市場競相發展,展館建設發展態勢強勁,大型展會仍集中在一線城市,各地在把握本地區會展業特色與比較優勢基礎上,均在不斷加速區域會展產業能級的躍升。展覽業創新發展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的“生根型”專業展會培育,更加注重從完善城市功能角度、區域發展角度規劃發展展覽業,更加注重客戶群體需求,激發場館空間運營的多種可能性。加強推進會展業信息化建設成為展覽行業轉型的關鍵,通過運用“互聯網+”創新思維,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VR)技術、大數據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新技術,“云展覽”“云會客”“云對接”“云洽談”“云簽約”等模式不斷創新發展,呈現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會展業創新發展趨勢。
會展經濟面臨綠色轉型升級挑戰與機遇。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下,加快推動會展業綠色低碳發展是應有之義。未來會展活動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與運營,需要從辦展設施的循環發展出發,逐步推進會展產業的生態化,提高會展項目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推進展覽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全面建成,將給天津乃至北方會展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隨著會展上下游企業的集聚發展,品牌展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將有效促進天津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會展中心城市。
天津會展業進入轉型發展關鍵階段。綜合分析會展業現狀,天津仍面臨展會品牌不響、轉型發展步伐不快、專業人才不多、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和短板。
天津的高端國際性品牌展會較少。2020年底,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上海有25個,天津有3個。天津組展企業競爭力較弱。截至2020年底,僅有天津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1家企業被認證為國際展覽項目協會(IAEE)的企業會員。天津世界智能大會、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展會品牌影響力不及廣州的廣交會、上海的進博會,聚焦行業發展的高端會議論壇數量很少。
成熟數字會展、綠色會展發展模式缺乏。2020年,天津線上會展數量占全國線上會展總量比重不足1%,而杭州、上海舉辦線上會展數量占全國線上會展總量比重分別為19.7%、19.1%。傳統場館運營和服務亟需數字化賦能,傳統場館和線上虛擬場館融合度不高,線上虛擬場館缺乏個性化服務和精準營銷。“雙碳目標”下缺乏綠色會展相關標準,展會節能降耗器材設備良莠不齊,綠色展具使用率不到10%,遠低于德國80%~90%的使用率水平。
具備豐富管理經驗的會展企業領軍者與管理者稀缺。截至2020年底,國際展覽項目協會(IAEE)在天津的個人會員僅有8人,與上海的53人、北京的51人相比差距明顯。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規模不足。截至2020年底,天津開設會展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僅為廣州的1/3,在讀會展專業學生與待畢業學生規模不足廣東的1/8。
缺乏統一會展業發展的管理促進機構,統籌推進工作機制尚未建立,導致會展項目存在多頭管理、責任不清、任務推動落實不到位等諸多問題。支持政策體系不健全,亟需統籌規劃全市會展業,優化會展功能布局,完善支持會展業發展政策體系。
以深入推進轉型促進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積極破除會展業發展制度壁壘和瓶頸制約,加快補齊在會展品牌影響力不夠、市場主體活力不足、專業人才短缺等短板,高標準打造一批會展服務平臺,推動天津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發揮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會展品牌創立和優質項目引育,積極拓展會展業與外向型經濟融合的深度與廣度。一是做大做強世界智能大會、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展會品牌,深挖綠色智慧建筑博覽會、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等展會的溢出效應,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會展產業集群。二是依托國家會展中心、梅江會展中心等展館設施,服務制造業立市發展戰略,引育智能科技、生物醫藥等主題展會,構建與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AEE)、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等國際知名會展機構長效合作機制,引進和策劃高層次國際展覽和會議項目,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展會。三是服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聚焦經貿合作、產業發展、新型消費、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機遇,利用“以貿興展,以展促貿”或“產地辦展,以展興貿”的“前店后坊”模式,增強展貿聯動,持續激發消費潛能和活力。
以推動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會展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一是支持會展主辦方積極應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和手段探索雙線融合的辦展模式,積極應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升現有場館智慧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突出實體展會的體驗效用優勢。二是以國家會展中心綠色展館為標桿,倡導綠色辦展理念,探索展具租賃等模式,鼓勵在項目運營、展示設計等環節應用節能環保技術,研究制定綠色會展評價指標體系,打造綠色會展城市典范。三是完善綠色展會的標準體系,推動制定綠色展覽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建立綠色會展監管機制,構建衡量天津綠色會展評價指標體系。
圍繞會展經濟轉型發展新要求,加強會展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為做強做優天津會展經濟提供人才支撐。一是籌建會展人才儲備庫,建立健全會展人才使用評價機制,加強會展人才隊伍建設,將高層次、緊缺型會展人才納入天津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體系。二是加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充分發揮海河教育園區人才聚集優勢,加大會展學科建設力度,加大更具現代化創新思維和專業化能力的會展人才培養,擴大會展專業招生規模,鼓勵與國內外知名會展院校和機構人才交流合作,為發展會展經濟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深入推進展校合作、展教融合,鼓勵院校、培訓機構、行業組織與會展場館、會展企業合作,建立展教融合培訓和實訓示范基地,充分開發利用會展平臺資源,構建會展人才培育協同機制。
加快破除會展業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會展業發展管理體制和支持政策創新,不斷優化會展業發展環境。一是推動建立主管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的會展業推進工作機制,搭建會展業“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會展活動備案制度,推進政府主導型會展活動逐步向市場化轉型,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展覽集團和領軍企業,實現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并進的會展企業新格局。二是研究制定會展業支持政策和專項規劃,設立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大型專業展覽申辦和培育,重點圍繞會展產業鏈龍頭企業和大型展會,制定出臺投融資、財稅、金融等一攬子支持政策。三是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結合會展產業特點,將大型展會進行合理化分拆,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精品展會,讓展會“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