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趙利清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高校紛紛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資產評估學等會計相關專業,以吸引生源。然而,很多高校只是為了吸引學生報考而開設相關專業,并沒有做好財會專業教育教學的相關準備工作,教學方法不得當,人才培養方案不完善,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學校,不考慮自身情況,就匆忙上馬,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學生學不懂什么是會計,不懂為什么學習會計,甚至出現抵觸學習財會專業的情況。
A學校作為麗江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根據教育部對本科教學質量要求的相關規定,著力于將學院創辦成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學院設置了財會學院作為專門培養財務會計方面專業人才的二級學院,同樣面臨著財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有待改進、教學與實踐如何進行結合的相關問題。
在我校財會學院或原會計系和財管系(下統稱財會學院)多年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我校會計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在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建設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規劃占據著主導地位。我校財會學院在以往進行本科會計教學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設置,對于應用能力的培養并未足夠重視,和其他的本科院校財會類專業一樣,僅重視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沒有考慮到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以及實踐教學的比例不足,導致學生對于會計的知識的認知、理解仍然停留在課本層面,沒有與實踐相結合,影響了學生對會計知識的融會貫通,培養出的學生在會計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方面遠不如其他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前列的院校培養出的學生,甚至不如重視職業教育的財會類專科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在應用型人才的競爭力方面存在欠缺。
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是教學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財會專業人才的教育、培養過程中尤是如此。以往,由于學院的快速發展,學生規模迅速擴大,財會學院師資配置方面嚴重不足。為了能夠有足夠的教師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師的招聘過程中出現人才質量參差不齊,或者直接招聘沒有任何企業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的情況,導致教師隊伍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達不到預期,最終導致培養出的會計人才難以符合社會的需求。目前,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及教育部不斷控制財會類本科招生人數的政策下,各個院校都將人才培養的重心由以往“教會就行”轉變為“不僅要教會,還要教好”,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著力于培養應用型的財會人才。而以之前財會學院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不達標的情況來看,要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財會人才,任重道遠。
麗江作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主要為旅游業及旅游業所帶動的相關零售、批發及服務業。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課本內容編排大多以工業企業或加工制造業企業的會計準則為主,市面上也鮮少有以旅游服務業會計準則為主編輯的、可作為教材的會計學相關教材。現有的財會學院的教師中,也沒有具備旅游服務業相關企業財會業務從業經驗的教師。因此,雖然開設有《商業企業(旅游餐飲服務業)會計》的專業選修課,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極少涉及旅游服務業相關財會知識的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無法與實際旅游服務業工作中遇到的相關經濟業務進行結合,對經濟業務的理解僅能憑空想象。通過教學評價調查,發現《商業企業(旅游餐飲服務業)會計》教學效果不佳,學習成績尚佳的學生對于旅游服務業的經濟業務都很難做到快速反應,學習成績中下的學生在理解方面的困難可想而知。由于教學效果欠佳,學生對于旅游服務業財會工作進一步研究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不高,同時財會學院的教師研究方向也未涉及旅游服務業,財會學院一直未與麗江市政府以及麗江市龍頭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對于麗江市地方經濟的發展的貢獻較為欠缺。
作為麗江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A學校擁有眾多的學生,再加上前期的財會專業報考學習熱潮,使得財會學院擁有十分龐大的學生群體。而麗江市作為西部地區以旅游業為發展支柱的城市,其工業企業數量并不多,旅游服務行業企業過于零散,并未形成規模化,導致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諸如學生反映學校所學內容與實際脫節嚴重的情況;學校、學院在安排實習單位時遇到崗位安排與學生專業不符、無法容納實習學生數量等問題,導致學生實習單位分散,提升了實習管理的難度,存在其他一些安全隱患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學校、學院將部分學生實習安排在校內進行,將實習內容通過校內教師課堂直接輔導來完成學生實踐工作,以輔助教學。但由于學校條件有限,如目前學院財會類實訓實踐教室不足,《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納稅申報與實務》等實訓實踐課程的實訓平臺數據過時、版本過低,配套軟件不完善,實踐實訓配套教師不足,缺乏對于教師實踐實訓方面的培訓與指導,無法在軟件和硬件層面滿足學生在校實踐的需求。因此,導致學生無法全面、有效地在校內進行實踐、實訓。
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導致我校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與實踐之間出現脫節。學生在學習會計學相關課程中,教師不可謂不盡力,但學生就是學不會。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快速上手其實際工作。
目前,財會學院著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并積極配合教學模式改革引進虛擬仿真實驗室、綜合實訓平臺,以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對于以往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應用能力培養缺位問題,財會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新編撰過程中,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同時,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應用能力培養進行著重加強。對于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除了保證課程理論學時之外,增加課程實訓環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結構,實訓實踐課時比例不低于25%。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每門課程盡量結合運用實訓實踐平臺,對學生進行配套實踐教學,使學生除了以往從課本途徑獲取相關會計知識之外,能夠結合實訓內容,在具體的業務處理過程中,實際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去進行會計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配合實訓實踐平臺,學生能更貼近真實地去體驗相關多種財會單據的實際填制、會計業務的處理流程等財務實際工作,開闊學生視野,為將來走向具體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財會學院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過程中,致力于教師隊伍的不斷提升。學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鼓勵教師對自身職稱、專業技術資格進行提升。目前,財會學院教師隊伍中擁有講師及以上職稱、中級會計師及以上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資質的教師人數比例不斷上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了發展,也保證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
同時,學院積極與校外企業進行聯系,按教師培養計劃每個學期都將部分教師派送至企業中進行觀摩、實習,讓教師能夠有機會切身實地地去了解會計工作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這些實際問題的具體處理流程和具體處理方法,在今后的實際教學中才能對所授課程中學生提出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更好地進行解答,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更為專業地為學生提供指導,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財會人才。
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這兩門我院學生掛科率相對較高的課程上,我院積極進行教學方式改革,通過引入綜合實訓平臺,將以往授課“教師講授,學生聽取”的傳統模式改為“學生自主學習,在線反饋問題,教師授課解答”的新形式。學生的考核方式也由單一的試卷考核逐步轉為實踐考核,讓學生脫離“背知識”,轉變為“用知識”。
由于之前購買的軟件系統版本過低、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教學效果欠佳,學校和學院了解情況后高度重視,積極聯系軟件供應商優化系統、升級軟件,并及時開展教師軟件應用的培訓,以期待軟硬件促進教學改革的進程。
通過移動網絡、多媒體等手段,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學習熱情,同時也督促后進學生主動自覺學習,也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目標更為明確,更能通過具體的一些實際案例的動畫演示,使學生快速反應、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系統統計數據進行學生學習過程中重難點的統計,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分析掛科率高的原因,并及時調整授課方式,更好地進行教學。
同時,學校除了關注學生應用技能能力提升之外,也十分關注學生應用素質能力的提升。學校要求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融入學生實踐實訓課程中。要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案講義、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料要體現課程思政內容,教師要將課程思政內容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財會工作的細微處讓學生感受財會實際工作對于企業及社會的影響。讓學生不僅了解實際財務工作是什么,更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如此操作,以及體會實際財務工作過程中的邊界感與約束感。
以往苦于麗江市本地沒有能容納我院學生進行集體實習的企業,導致學生實踐活動開展不順利,學生實踐實習分散,需要大量實踐實習教師陪同,存在較多安全隱患。通過引進虛擬仿真實驗室、綜合實訓平臺后,學生實踐學習的相關問題得以解決。由于移動網絡技術及通信技術手段的發展,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入綜合實訓平臺,化整為零,充分運用教室、宿舍作為實踐活動開展的地點,既保證了學生實訓的安全性,也保證了每位學生都有實訓可以參加。綜合實訓平臺中預置了大量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行業企業財務會計業務,學生可以進入系統中進行多次、全方位的模擬實踐。虛擬仿真實驗室從業務運營、企業管理、財務核算等環節全部虛擬實踐,讓學生綜合運用專業所學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遇到的相關問題可以在線給教師進行留言和交流。同時,教師可以根據系統后臺統計數據,針對每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在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方面,每個學生在畢業前都需要經過一次會計綜合實訓,也意味著每位教師都有可能要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教學再也不是某位或某幾位教師們的專門任務。因此,也就要求各位教師進行不斷的自我學習、提升,以應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同的問題。只有教師自身知識儲備更加完善、閱歷更為豐富,才能做好學生的實踐教學工作,至少不至于被學生稱為“誤人子弟”。教師自身知識得到了提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更輕松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才能做到“化繁為簡”,將知識以更高的效率傳遞給學生。
應用型本科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財會人才。與傳統財會人才培養不同,應用型財會人才的培養,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需要教育者和教育機構轉變以往傳統財會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既定觀念,著重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教育者與教育機構需要結合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水平,并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出適合于培養應用型財會人才的環境,悉心教導,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財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