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外國語學院 付琳
隨著網課的普及,如何高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頭等大事。如何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感動態,快速解開學生心理的疙瘩等問題浮出水面,教育的著力點研究至關重要。
網課期間,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距離,而疫情期間,已經終止了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是APP的盛行,小工具的靈活運用顯得尤為重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走進人心的,只有學生的心有所觸動、行為有所變化,才能說明教育是成功的。要想走進學生的心中,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是必要的,這時候需要輔導員了解社會、跟隨新時代的腳步,主動接觸與了解自媒體,通過關注學生的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熟悉學生的特長、愛好、習慣等,刨根問底地全面了解學生。一旦發現與平時不一樣的動態時,要更加關注與警惕,內心多問緣由,盡快排除隱患,并且要全方位分析學生行為產生的原因,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同時考慮。由于學生沒有在身邊,在解決學生問題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阻礙,這時就需要我們雙管齊下、快速果斷,充分運用班級安全信息員,讓安全信息員輔助輔導員深入探究原因,多問多關心,多說多解決。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因材施教,不能漫無目的地全覆蓋,沒頭蒼蠅似的廣撒網,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性,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區別實施。輔導員要用自己的個人魅力讓學生信服、敬仰、愛戴,讓師生之間產生信任、成為朋友,為更好地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 鋪墊。
在網絡日益普及的時代,各種信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有積極正面的,也有消極負面的。在網課期間,學生沒有在我們身邊,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會分辨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成熟的階段,其為人處世、價值取向、社會經驗處于匱乏階段,外部世界充滿各種誘惑,大學生本人又有強烈的獵奇心理,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摸透了大學生的心理,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虛假或者夸大事實的信息,肆意造謠、傳謠,散布一些子虛烏有的事件,致使大學生認知偏離正確軌道、三觀不正。教師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導和培養學生擁有一雙“黃金瞳”,對于不同事物要正反面去看,不能被其表面的花里胡哨所蒙蔽,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升審美和審辨的能力,引導學生面對信息爆炸的網絡鎮定自若、有所取舍、學會分辨,時時自省、學會思考、深入分析、理智抉擇。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的始終,為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不同背景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方案與措施,只有“吃”透大背景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們所研究的大背景就是“網課期間”,這里面有兩個關鍵詞:網、課。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沒有在學校,而是通過網課的形式上課,所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經常性的工作,而在網課期間,穩定的心理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進行線上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前景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必要的。生命教育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重視的一項課程,尤其在網課期間,學生面對復雜凌亂的網絡信息環境,有積極向上的,有消極懈怠的,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確立科學的生命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命,注重鍛煉身體。大學生普遍學業比較繁重,在學習的同時要注意身體健康,適時放松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尤其是近兩年的疫情,讓更多的人珍視生命、尊重生命,明白健康的重要性、防控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在網課期間需要重點開展的一項工作,大學生由于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經歷的事情不多,心理普遍脆弱,遇到事情心理壓力較大,不能很好地緩解自己的內心,從而導致心理積壓事情過多,有可能出現抑郁、失眠、孤僻、胡思亂想、敏感多疑等現象,嚴重的還會導致心理疾病,嚴重者甚至有可能有輕生、自殺等行為。教師在網課期間不能直接、細微地觀察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則可以解決這些阻礙,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用視頻通話、語音聊天、線上活動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關注學生的心理穩定度,引導學生的心理趨于平和。專業前景教育是學生在校期間樹立專業自信、鞏固專業成就感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學生所學專業有的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有的是在父母的指導下填報的;有的是為了考取好的學校而選擇的冷門專業。不管是哪一類,大學期間的專業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更是影響一個人幸福與否的直接因素。在網課期間學生沒有專業課老師的時時督促,往往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效率低、互動效果差的情況,導致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課堂節奏,越來越聽不懂,對專業失去興趣與信心。教師通過開展線上的專業前景教育,讓學生學習專業課迷茫時能夠找到信心與方向,通過向學生介紹專業優勢、專業特色、專業前景等,讓學生對所學專業充滿信心與干勁,端正專業學習態度、明確專業學習方向、牢記專業學習使命。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專業+社會+市場”全方位地進行考量與評估,最終形成的一份具有戰略性、方向性、創新性的規劃書。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是畢業之后所需要考慮的事情,還是在校期間通過不斷修改、完善、再修改、再完善,從而形成符合個人職業興趣和社會發展變化的終稿。在網課期間,輔導員通過開展一系列線上主題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身存在的不足,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教育是為教學服務的,要想讓學生高質量上好每一門網課,輔導員的日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輔導員要根據“網課”這個大背景,適時改變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支柱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儲備軍,如何為大學生扣好每一粒“人生扣子”至關重要。在網課期間扣“扣子”要追求精益求精,要大力發揚和倡導“工匠精神”,將“愛”發揮到極致,將“心”緊貼在一起,將“情”用到深處,將“溫暖”灑在學生心靈的每一處。每一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與處事方法,在為學生扣“扣子”的時候,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及其背景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學生沒有優劣之分,所謂的好學生也會有不擅長的領域。輔導員要像工匠一樣,深入分析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家庭成長環境、為人處事原則、行為方法、辦事能力等,不能單一地對學生的背景進行羅列,而是要全方位、多角度、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立體化評價,公平公正地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平臺。在認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精雕細琢”,要有耐心、恒心、責任心,讓每一名學生都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得。
育人平臺是打造新時代大學生的重要陣地,我們所熟知的育人平臺有主題活動平臺、工作室平臺、服務平臺、志愿者平臺、新媒體平臺、黨團平臺等。那么在網課期間如何充分運用平臺,如何讓平臺之間形成邏輯關系,如何讓育人平臺由單一的二維平臺向三維的螺旋式上升的平臺轉變,如何用“鏈”連接各個平臺區塊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突破并全力打造的。在為學生筑夢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必勝之心,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識水平,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相信在我們的 “加持”之下,一定會幫助學生實現夢想。我們要有責任心,我們培養的是祖國的未來,培養的是建設祖國新時代的棟梁之材,“責任”二字重于泰山,我們有指導之責、督促之責、鞭策之責、教育之責、關愛之責、服務之責等,這就需要我們將責任化成動力,推動學生一步一步前進。仁愛之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對學生既要有“仁”又要有“心”,每一名學生都是“花骨朵”,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要有寬容之心,要能包容學生的缺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帶著“愛”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要謹慎,有的學生敏感,有可能輔導員一句無心的話會對學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輔導員在教學中要謹慎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在謹慎的同時要注意細節,著重在細節方面下功夫,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學生內心深處,生根發芽。
在網課期間,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一切的核心點都是學生,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用同理心去幫助學生解決困境。學生未在學校,我們更要以學生至上為立足點,配合任課老師做好線上教學工作,開展線上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端正專業學習的態度,增強專業自信,助力學生“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