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京學院 薛玲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使命和責任。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在課程思政建設的推進進程中,基層黨支部要找準問題的關鍵,將黨支部的推進作用貫穿到課程思政建設的全 過程。
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教師黨支部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不僅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也能增強基層黨員教師的凝聚力,還可解決當前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重知識傳授、輕德行培育的突出問題。深入貫徹落實課程思政,不僅是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是推動黨建事業的政治要求。高校基層黨支部在推動課程思政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基層黨支部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推進作用勢在 必行。
通過此次調研大數據分類跟蹤分析發現,大部分教師能充分認識到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90%的黨員教職工認為堅持正確的政治站位應該作為基層黨支部建設的首要任務,還有85%的黨員教職工認為加強教職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應作為當前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工作的首要任務。另外,有80%的黨員教師已經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邁出很大一步,敢于和善于在“三五”規范教學前提之下進行大膽的創新,并在支部所舉辦的課程思政說課大賽中得到學校教學督導的高度贊揚和 認可。
目前,本支部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中還缺乏必要的經驗和經費等保障支持,在課程思政建設探索中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基層黨支部在院系開展課程思政工作過程中承擔著組織與協調之責。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扎實完善黨支部批評與自我批評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的不足,時刻對“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內涵在課程思政建設履行中的實效進行跟蹤和反思,認真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黨支部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推進作用需要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以發揮其頂層意識形態的組織與協調作用。1.行政功能。基層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的一線戰斗堡壘,能在教育教學、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中發揮閉環督導作用,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使教師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所有的教師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為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打好基礎。2.一崗雙責功能。基層黨支部是黨員干部和教師職能集于一身的高度融合體。將黨性修養和教書育人理念有機融合將會更加高效地實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藍圖,改善過去存在的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 現狀。
(二)基層黨支部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提升教師育德能力中承擔引導之責。基層黨支部要以轉變教師育德理念、強化教師育德意識和提升教師育德能力等方面工作為抓手,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基層黨支部要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師培養和教學能力提升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業務例會和黨支部會議協調統一開展,同時結合談心、黨建學習強國等平臺進行交流,全面了解教師在育德理念、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和困難,黨支部協同各教研室主任及時開展相關的沙龍、研討會等工作,積極推進課程建設。
(三)基層黨支部在建設“三位一體”協同機制中承擔統籌與協調之責。第六黨支部應重點組織本院系的專業課教師、綜合素養課教師以及書院的輔導員開展課程思政研討與交流工作,兩院協同在培養學生專業、綜合及職業素養方面起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作用。另外,應用會計系與馬院聯合開展共建課程的相關工作,并邀請思政課程專家和督導專家到院系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專項指導,建設兩院、馬院及督導專家“三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四)基層黨支部在設計課程思政考評及激勵機制中承擔保障與督導之責。考核機制,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必經環節,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教師教學反思提供依據的利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我校的 “三個一切”教學理念促使黨支部在教師的年終目標責任書、業績考核評價及激勵機制的設計中起到保障與督導的作用。基層黨支部可嘗試與學校人事處領導班子開展黨政聯席會議,研討和完善教師的考核及激勵機制,對于在課程思政建設和相關教學競賽等工作中有突出業績的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甚至在評優評先、職稱晉升中可以優先推薦,達到教師的工作量業績計量和經費保障協調統一、公平公正的目標。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一,黨支部要積極發展和吸收符合入黨條件的優秀教師,特別是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優化黨支部黨員結構;第二,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四個自信”,提高育人意識,切實做到愛學生、有學問、會傳授、做榜樣。轉變教師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輕價值引領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為目標,帶動廣大教師既要當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思政的相關文件精神,并根據本專業的課程特色結合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組織開展相關的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評比等系列活動,可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優秀教師以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督中心的相關專家參與,形成課程思政教學智囊團進行經驗交流和思想碰撞,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確保在傳授專業課知識的同時將思政的內容潤物細無聲滲透其中,同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第三,第六黨支部支委成員以及支委與黨員教師之間要常態化開展談話談心工作,多溝通,互幫互助,營造一個凝聚力極強、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黨支部還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及時主動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有待于改進和提升之處,通過及時的交流學習,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勇于擔當教書育人之責。
(二)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發揮思政教學團隊和骨干教師模范帶頭作用。每年度由院系牽頭申報遴選1~2門課程完成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新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須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并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實際,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評價德育滲透的教學成效,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各教研室團隊一定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和社會擔當意識,積累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經驗,將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教材建設等工作統籌協調起來,有序 推進。
(三)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課程建設、教學組織實施、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中,注重將“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首要因素;在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一個重要監測指標。從源頭、目標和過程上強化所有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等環節中落到實處。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重要教學文件的審定中要考量 “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精品課程、示范課程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應設置“價值引領”或“德育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含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的制定中設置“價值引領”觀測點。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最核心的是理念的轉變。因為傳統的“唯專業課教學和科研”的教學職稱晉升機制不利于潛心投入到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師群體的職業發展,無論是工作量的認定還是職稱的晉升,都顯得不太公平和合理,因此會降低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將課程思政建設與工作績效掛鉤并被直接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當中,是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