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雙芬
(井岡山市財政局,江西 吉安 343600)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一般包括流動性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固定資產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是重中之重。換句話說,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也就是對國家資產的安全使用作出不懈努力。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從頂層制度、管理意識、業務能力方面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于2020年印發《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通知》,國務院于2021年施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優化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得到良好的運行和管理,促進單位穩定發展。但目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上還存在不足。因此,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有一定的非營利性質、公共性質及積累性質,由行政事業單位所持有的資產,即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目的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資產安全,使行政事業單位在履行社會職責時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掌握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基本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和追蹤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減少國有資產流失。
1.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是向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具有社會公共屬性。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帶動單位辦公效率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及水平提升,保障單位有序運轉。
2.提升國家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其管理固定資產的模式逐漸發生了變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由重購置輕管理轉變為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維護,極大地提升了固定資產管理效率。行政事業單位主要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購置固定資產,改進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閑置的情況,提升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
3.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入賬、清查盤點、出租出借、回收處置等,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內容。單位對固定資產必須進行詳細的數據管理,這能為合理配置和使用固定資產提供數據支撐,并且提升閑置資產利用率,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固定資產管理是比較薄弱和最易忽視的環節,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重資金、輕資產,重配置、輕管理,重數量、輕效益”的思想。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不重視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革,無專人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或者雖有專人負責,但存在更換頻繁、工作無法對接的問題。國有資產管理往往缺乏延續性,容易出現斷層,行政事業單位頻繁發生國有資產流失或被私自占有的違法亂紀行為。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單獨設立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由財務部門或辦公室負責。在管理形式上,沒有將固定資產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充分結合,只是對資產進行簡單的登記處理。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并不規范,未建立資產統籌調配、信息互通和共享共用機制。資產出借不履行報批手續的情況較為普遍,少數單位資產出租行為不規范,未經批準擅自處置資產的情況偶有發生。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后沒有進行賬務處理,容易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例如,由于資產管理不嚴格,對更新、維修產生的固定資產以及捐贈、調入、新購入的固定資產并沒有進行入賬登記,甚至根本不會入賬。有的固定資產在維修或者拆除后被報廢或者損毀,但單位沒有對此作賬務處理,導致資產使用價值已經消失而賬面價值尚在,虛增了可使用的資產數量和價值,從而出現實際情況與賬面信息不符的現象。少數尚有使用價值的固定資產,因未得到及時處置,由具有拍賣價值的資產變成了廢品,這是典型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再如,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改革過程中沒有對房屋產權問題進行處理,這些房屋有一部分被單位用作辦公場地,而另一部分則對外出租獲取收益,產生賬外資產。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比較片面,側重于對固定資產總賬的處理,忽視了對固定資產明細的核算,因此出現了賬實無法核對的情況。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沒有及時處理日常賬務,在年底核對發現問題后才進行補記或者亂調賬,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出現問題。
固定資產價值高、數量多的現象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是客觀存在的,但單位設置的固定資產管理崗位十分有限,并且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一般由其他部門的人員或后勤部門、會計管理資產,單位資產管理崗位的人員調整過于頻繁,流動性比較強。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難免出現漏洞。例如江西省的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已經普及了網絡化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的搭建,運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對資產的動態化管理,但部分資產管理人員缺乏相關知識,未經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且惰于學習相關文件,疏于對資產的日常管理。另外,部分單位未形成定期盤點的習慣,資產的變動不能及時反映在系統中,導致資產系統無法準確反映資產的實際情況。
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出租閑置房屋來獲取收益,在此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往往處于弱勢的一方,“先交錢后使用”是一種理想化狀態,在承租方有違約行為,如不交租金時,基本以勸告為主,實在不得已才會走法律途徑,但即便如此,效果也不明顯。即便勝訴了,行政事業單位依然可能收不到租金。只要對方個人賬戶無余額,扣不了款,法院也只能將其列入“黑名單”,在很多小地方,特別是五、六線小城市,并無太大影響。法院執行力不足,違約成本低,不足以形成威懾。目前尚沒有較好的辦法可以改變此種情況。
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盤點固定資產時,只是登記資產的型號、數量等比較明顯的信息,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磨損程度等不明顯的信息則選擇忽略。如此盤點,會削弱固定資產管理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工作人員對盤點工作不上心,在盤點過程中沒有規范操作,忽視了磨損嚴重或者已經損壞的固定資產,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登記和匯報,這種現象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十分常見。因此,這些固定資產很難得到專業的維護,也很難得到及時更換,固定資產盤點工作質量低、效果差。
國有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已在行政事業單位得到普及。但相關工作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系統操作不熟練,導致信息化管理系統利用率不高,對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沒有明顯的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事業單位形同虛設。
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在行政事業單位有較好的組織基礎。要在單位內部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增強行政事業單位每一個職工對國有資產的保護意識,激發單位職工的責任心和積極性,確保國有資產安全。要嚴格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出租、出借等行為,遵循審批程序,經上級批準后再開始下一步,并且對所得的效益進行透明化管理,不得隱瞞或者私下處理。在處置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時,要嚴格遵循審批流程,監察國有固定資產的處置和報廢程序、使用年限等,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增強單位每一個職工的國有固定資產內控意識,全面落實資產管理機制。其次,要建立動態的資產管理制度。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建立操作性強的動態管理制度,加強對賬務的審計監督。同時,建立一套完備的資產報損追責機制,在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中對資產的使用人、管理人進行明確的職權劃分,在固定資產損失或者丟失時及時追責。最后,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立績效評價機制。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標準必須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通過績效考核使固定資產得到合理配置,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面對不斷變革和日益復雜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也要得到相應提升。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來說,掌握扎實的財務知識和資產管理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關鍵,并且要掌握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的操作技能。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建立科學的學習培訓制度,聘請專業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士對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定期培訓,并且新招錄的工作人員要經過嚴格的崗位培訓才能上崗。單位每年要定期舉辦專業培訓,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其專業化水平,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整體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一直處于不確定的狀態,不管是總量還是總價值都會出現增減變動。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清查力度,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為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更加標準、規范,在清查固定資產的過程中,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更加清晰地掌握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以實現高效、精準的管理。在錄入固定資產信息時,可以充分發揮信息化平臺的優勢,將固定資產信息錄入條形碼或二維碼,將條形碼或二維碼貼在固定資產上,在對其進行盤點和清查時,只要掃描條形碼或二維碼,就可以核對相關信息,大幅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使信息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先進的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離不開專業的操作人員,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及時對資產管理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提升人員操作信息化系統的熟練程度。在運用信息化系統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其的安全防護。在日常的資產管理中,要積極做好對相關數據的備份,定期檢查和維護信息化系統,及時升級安全防護系統,增強安全意識,為國有資產的管理創造安全的環境,保障國有資產數據信息的安全。
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由于一些單位對其不夠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長期存在,勢必會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因此,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質量,促進行政事業單位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