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華
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思維工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培養觀察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并順利完成創作和訓練任務,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抓住思維導圖的最佳介入時機,推動學生美術思維的構建,讓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環節,在美術觀察、美術體驗、美術創作、美術實踐中完成美術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美術;思維導圖;應用價值;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1-0053-04
思維導圖作為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工具,在美術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想要在美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有整合優化意識,對思維導圖應用契機進行篩選,抓住最佳導入機會,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轉換、教學訓練等環節,都屬于思維導圖介入時機,教師要及時啟動學生觀察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讓學生在美術實踐性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科能力。
美術教師在整合內容、設定目標、設計任務、組織活動時,要做統籌規劃,還可以發動學生參與相關信息素材的搜集,給出自己的設計意見,適時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引導和規劃,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思維導圖更為立體,學生有明確的操作路線,自然能夠順利進入到學習環節,在創造性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
1.任務中對接思維導圖
教師對教材內容做整合處理,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為學生布置一些操作任務,這是最為常規的教學設計。在任務設計過程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做處理,可以讓學生理順學習方向,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也能夠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設計學習任務時要做具體要求,而這些要求本身帶有思維導圖特點,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
例如,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時,教師可設計學習任務:《血衣》是素描名畫,仔細觀察其中的人物形象,體會其內心情感,然后上臺做造型展示,看誰表現得更到位。學生對這樣的表演任務存在一些畏懼心理,不知道如何拿捏人物表情。教師可先做示范,然后利用思維導圖設定操作程序:人物情感有多種,先觀察其表情,判斷出其心情,然后揣摩其造型特點,抓住細節做表達。學生根據教師的思維導圖展開行動,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經過一番準備,學生大多能夠找到要領,從表演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更為鮮活,課堂展示活動順利進行。
2.規劃中對接思維導圖
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環節后,教師需要在內容組織、活動要求、方法運用、實踐操作、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設計。這時利用思維導圖,無疑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為學生自然啟動學習思維提供助力。美術學習和操作,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思維導圖能夠明晰規劃方向,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做調動手段,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核心。例如,在教學“營造藝術的情趣與意境”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齊白石的《青蛙》、夏加爾的《散步》等名畫,要求學生做欣賞學習:這些名畫都有突出的特點,你感覺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請做個性解讀。學生開始觀察和討論,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學生觀察比較直接,鑒賞分析都比較膚淺。教師可繼續引導:名作追求美學意境,如果不能走進作者的心里,便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然后,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展示觀察美術作品的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很快就進入到鑒賞核心,賞析能力逐漸提高。
教學設計階段融入思維導圖內容,能夠給學生帶來更清晰的學習路線,讓學生順利啟動學習思維,如果教師能夠設計更多直觀信息,讓學生做觀察學習,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
1.情境中滲透思維導圖
傳統教學中,教師注重美術知識的傳授,但缺少系統性構建,其知識多以點狀分布,難以形成體系。如果教師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做學習規劃和指導,學生有清晰的學習方向,訓練效果自然更好。思維導圖具有較高覆蓋性,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學習內容,教師要適時引入、科學應用。
例如,在教學“色彩的魅力”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景色,讓學生說說身邊自然景色的色彩特點。學生開始觀察這些景色,在觀察中陳述相關信息。為激發學生的鑒賞思維,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在觀察基礎上展開深度思考:大自然有豐富色彩,當這些色彩信息進入我們眼簾時,我們不能只看到客觀的色彩,還需要做好延伸聯想,由這些色彩還能想到哪些景色?我們的心情是如何的?我們的情感有什么樣的變化?如果能夠結合這些內容做分解,我們看到的色彩更多,由此產生的美術認知也會更為豐富。然后,教師可畫出觀察時如何做延伸聯想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教師指導做深度思考,在觀察基礎上展開討論,順利理解了觀察中如何進行聯想。教師布置觀察任務,借助思維導圖做引導,成功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教師從學生視覺感官出發展開設計,引導學生做深度思考,由此形成的鑒賞認知呈現多元化、生活化特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
2.組織中滲透思維導圖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學科學習時,要規劃清晰路線,還要做出科學的組織。在具體操作中滲透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順利找到行動的起點。美術學習活動形式眾多,學生學習基礎也處于不同水平,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做具體規劃,能夠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操作方向,這就是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學“春天的暢想”時,教師設計了一些生活化訓練任務: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難忘的經歷,如有關春天的活動,春游、植樹等,都有不一樣的經歷,選擇一個畫面做美術創作,素描、水彩、蠟筆畫、簡筆畫、中國畫,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式,準備參與班級美術展覽活動。學生收到任務后,能夠自然進入到創作環節。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可用思維導圖展示一些觀察角度和表現手段,讓學生根據教師組織做設計和思考,使學生的學習呈現主動性、探索性。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任務展開調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美術創作環節,學生都能夠順利找到操作路徑,無疑是思維導圖發揮了作用。
教師在組織美術活動時,借助思維導圖做調度,能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在實踐性學習中提高美術能力。美術學習活動多種多樣,學生對不同活動有不同期待,教師要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組織活動,這樣才能給學生規劃清晰操作路徑。
1.合作中啟用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對活動規劃、活動程序轉換、活動內容和目標設定、活動效果評價等進行前瞻性設計,對活動組織進行優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要在活動組織中適時引入思維導圖,與活動形成高度對接,以有效提升活動品質,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高。
學生對設計性學習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設計和組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例如,在教學“凝練的視覺符號”時,教師可先介紹生活中常見的標志,要求學生對接生活進行觀察,并在觀察的基礎上醞釀創作思路,參與標志的設計學習活動。學生接受任務后,教師可展示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先做梳理觀察,確定操作程序。第一步,成立合作團隊,每個團隊3人~4人,確定小組長。第二步,集體研究一組標志圖片,從表現形式、傳遞信息、藝術形象等角度進行研究,還要對這些標志做分類處理。第三步,研究標志的設計要素,主要從構思、構圖、色彩等角度展開思考,確立標志類型,形成設計方案。第四步,執行階段,團隊集體行動,做好分工,制作標志,集體討論修改。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做規劃和調度,給學生梳理明晰的操作路線,能使學生有章可循,操作更有針對性。學生對團隊集體操作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做引導,能讓學習呈現條理性。
2.操作中啟用思維導圖
生活觀察、作品鑒賞、社會調查、美術寫生、自由創作,都屬于美術實踐性活動,教師要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入操作環節,讓學習活動順利展開。除直接展示思維導圖外,教師也可給出思路和方法指導,讓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
在美術學習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使學生有參與的主動權,學生學習會更為高效。例如,在教學“親切的使者”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觀看一些吉祥物圖片,對吉祥物蘊含的意義做深度解析,然后推出創作任務:我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如果讓你來設計一款吉祥物,你會做出怎樣的設計?學生大多沒有這樣的學習經歷,自然感覺很新奇,紛紛展開熱議。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做直接交流,提出一些建議,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明晰創作思路。有學生要設計卡通形象,教師從卡通形象選擇、運動特點、造型取點等多個方面做引導,讓學生逐漸找到設計靈感。教師可先聽取學生的設計,然后看學生設計作品,給出一些修正建議。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逐漸找到創作方向,能夠使創作更加順利。
美術課堂有諸多環節,在環節轉換時,教師需要做承接處理,促使學生順利形成思維對接。教師在執行教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有銜接和轉換,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情況做觀察和判斷,為后面的教學調整提供參考,利用思維導圖做教學轉換,能夠宏觀調控課堂教學。
1.創作中借助思維導圖
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完成環節轉換,能夠確保課堂教學順利推進。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展開對接,利用思維導圖做推演設計,讓教與學更加和諧。
學生在學習創作時有個性追求,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想法有全面了解和掌握,開展一些創意設計活動,以順利調動學生學習思維。例如,教學“喜悅與收獲”時,教師可布置一個設計任務:學校馬上要舉行運動會了,選手獲得優異成績時需要頒發獎牌,請發揮你的創意,設計一塊有特色的獎牌。學生接受任務后,都顯得很興奮,因為這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具體設計和操作時,教師可展示思維導圖,先要求學生觀賞奧運會的獎牌,再討論獎牌的特點和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并與民族、地域等形成關聯。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學校運動會的特點,以及學校文化建設特點,確定設計主題,對獎牌的形狀、顏色、圖案、文化等因素展開研究,最終形成設計方案。在具體制作圖案時,要集體參與互動學習,形成集體意見,將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展示創作思路,給學生規劃清晰操作路線,使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在循序漸進中達成學習目標。
2.探索中借助思維導圖
美術學習離不開探索,教師在學生探索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引導,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和啟示,確保探索學習順利推進。例如,在美術鑒賞活動中,學生由于認知和積累有限,很難找到適合的切入點,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做規劃,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線索,能增加學生探索動力,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學生在美術創作之中,需要更多技術和方法的支持,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適時做出指導,能夠讓學生理清探索的思路。
美術學習有多種形式,名作鑒賞是最常見的。但學生大多缺少鑒賞的方法和能力,而教師示范講解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能夠設計鑒賞思維導圖,讓學生依照圖示要求進行操作,就能夠讓學生順利啟動鑒賞思維。例如,在教學“平面設計的盛宴”時,教師可布置鑒賞任務:這里有一些其他班級同學設計的平面設計圖紙,大家仔細觀察欣賞,說說設計特點。學生對美術展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同學的美術作品。教師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開展鑒賞交流活動,并展示鑒賞美術作品的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選擇其中一幅設計圖紙,分析其設計風格,找出鑒賞的角度,先說優點,再找缺點,最后給出修改建議。教師對學生鑒賞活動做具體指導,為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提供方式方法,能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核心,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
美術訓練時,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做輔助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機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對美術學習任務有不同期待,教師在布置訓練任務后,要跟進觀察和指導,確保訓練活動高效進行,為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高提供助力。
1.訓練中融入思維導圖
美術展覽、美術討論、美術寫生、美術調查、美術搜集、美術操作等,都屬于美術訓練范疇,教師可通過實踐性、互動性訓練,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提高學科認知能力。而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做輔助,能夠使學生展開對應調度,有效提升訓練品質。
例如,在教學“廣而告之———招貼設計”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認識招貼畫的重要性,對招貼畫的表現形式做重點探究,再借助多媒體創設學習情境,展示一些海報、影視等信息,并準備一些制作材料和工具,組織學生完成訓練任務。教師在訓練之前,應先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了解設計招貼的工具、步驟。教師可要求學生先準備好學習材料和工具,如水粉顏料、彩紙、膠水、剪刀、畫筆、尺規等。再組織學生觀摩,對現成的海報進行仔細觀察,在梳理思維的基礎上展開互動交流,找出海報的設計特色,交流觀察體會。然后,教師可組建設計小組,讓學生選擇鮮明的設計立意主題,討論設計草圖,最后集體研究定稿,開始繪制海報,參與班級展示活動。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設計進行美術訓練,能使學生明確訓練內容和實施步驟,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美術訓練沒有固定格式,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能讓學生按部就班參與訓練活動,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2.對接中融入思維導圖
教師在進行訓練任務設計和組織時,要給出學習規劃和指導,讓學生在現場觀察、生活寫生、素材搜集等訓練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思維導圖不應只是路線規劃,還要體現認知的邏輯構建,因此教師應科學應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進行美術學習和訓練時,不能只是提出操作要求,還要從訓練路線、操作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指導,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使學生自然進入到生活和學習的對接中。例如,在教學“獨特的裝扮”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戲曲面具,找出其共性特點,做鑒賞分析,然后選擇最喜歡的一個,并尋找生活中的材料,展開設計和制作,將制作成品帶來做展覽。隨后,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將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體現在美術創作中,給學生指引創作方向。學生聽說要自行制作面具,都顯得很興奮,紛紛展示自己的個性設計。教師可對學生個性想法做評價,提出一些意見,給學生帶來更多啟示。
總之,在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的初中階段,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做引導,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科學習環節,在深度思考和對接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美術教師應以思維導圖作為輔學手段展開教學組織,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深入思考和互動交流中形成學科基礎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小鳳.思維導圖優化初中美術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9(04).
[2]姚意旗,簡樂怡.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價值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02).
[3]吳瓊.如何讓陜北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熠熠生輝[J].天津教育,2021(15).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ought Map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He Xiaohua
(Pucheng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effective thinking tool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enable students to cultivate observational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reverse think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in art creation,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creation and training task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design, seize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mind mapping,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rt thinking, enable students to smoothly enter the learning link, and improve their art literacy in art observation, art experience, art creation, and art practice.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art; mind mapping;application value;teaching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