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田
我校在圓滿教育理念統領下,以培養追求完滿的人為育人目標,構建“圓整課程”和“圓通課堂”。一方面,在構建的過程中,各教研組通過課堂觀察,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在課堂觀察的實施過程中也總結出以下提升教師課堂觀察能力的策略。
一、以理論素養為先導
理論素養包括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和理論解讀能力。對教師來說,理論知識會體現為相對結構化的課堂觀察框架或者說是一種觀察的概念模式,只有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才能形成相對結構化的觀察框架。
理論素養是問題定向和方案設計的必備條件,學校通過“三個一工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其中開設“一個充電驛站”指向教師的理論素養。學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教師持續充電。學校邀請省市教科研專家來校進行講座、指導,組織教師外出參觀或者在線學習,拓寬視野、思路,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別課題觀摩學習、科研業務培訓等,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二、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問題定向能力指教師能夠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發現可以借助課堂觀察手段進行研究問題的能力,這是課堂觀察有效開展的前提。為了提升教師的問題定向能力和方案設計能力,學校創建了“一個研究高地”,教師緊緊圍繞“圓滿教育、整合課程、主題教學、圓通課堂”十六字方針,立足課堂,細化研究內容,個人確立研究方向,制定小課題研究主題,以課題研究培養教師的問題定向能力。
本校語文學科以“朗讀指導的策略”“教師追問的策略”,數學學科以“關鍵問題的設計”,英語學科以“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等為課堂觀察的目的進行課堂觀察,通過課堂觀察總結提煉出解決方案。例如英語學科以“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為課堂觀察的目的,明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觀察點,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設計了課堂觀察量表,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觀察,筆者帶領教師們總結出英語學科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包括教師要培養課程思維,逆向設計評價任務,重視評價任務的執行方式,及時反饋與調整。
三、以規范程序為保障
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本校經過課堂觀察的實踐,總結出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操作程序(圖1)。
學校通過規范的操作程序和反復的觀察實踐活動培養教師的操作執行能力。教師輪流進行方案設計,但是觀察點在階段總結前保持不變,教師既熟悉課堂觀察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又在每一次課堂觀察的實踐過程中熟悉具體的記錄與分析。課堂觀察的操作執行是一種團隊協作,學校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力量,先學帶動后學,形成互相探討的教研氛圍。
四、以解決方案為表達
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因此課堂觀察實施到一定的階段,教師要結合理論和數據分析總結和提煉形成解決方案。教師將生成的解決方案在校內分享,學校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小課題研究點提煉成論文,爭取發表以擴大研究的意義。
例如學校教師圍繞“板書設計”這個觀察點,經過一年的課堂觀察和課堂教學實踐,總結提煉出七種不同類型文本適切的可視化工具,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并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通過文章的發表讓更多教師了解研究成果,將成果的輻射范圍擴大,同時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名師專項課題“基于學校圓滿教育理念下的教師課堂觀察能力提升研究”(課題編號:2019 12104)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