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強
小組合作學習融入課堂這一做法許多國家都有采用,是一個完善自主創新的教學方法。因其成效明顯,被大家稱為近十幾年最成功的改革。世界各國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其主要方式和名字各不相同的表達形式。如歐洲國家叫“合作學習”,蘇聯叫“合作教育學”。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談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科學分組,強化學生之間互動
現階段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它把教學的主動地位交給了學生手上,但與此同時也讓教師從演講臺上走出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因此,教師更需科學有效的配制小組學習,充足掌握學生的各層面能力進而開展科學分配,那樣做的根本原因取決于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學習到大量的數學知識,更充足的展現個人能力,進而做到優者更優質,最強者推動弱小的局勢,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發光發熱。在這個基本上,學生在小組協作時要有科學確立的職責分工,例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操作者等,那樣可以更為合理的提高小組學習的高效率,保證高效率和準確率相對高度統一。實際上,組內的學生成員分配也是可以按時調整的,可以設定考核指標,按時拆換每一個人的工作中分配,推動學生全面的發展。例如,在講授《認識鐘表》時,老師可以先把學生分類,把小組組員分成“學生”“記錄員”“裁判”等,學生在溝通時也更非常容易達到目標。
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協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我們把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中,并讓學生能在小組協作中激發起個人的能力以及對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綜合提升小學生的能力。同時,小組協作還能讓每一個學生發揮自己所長,增強自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優勢所在是激發小學生的內在潛能。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時,老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們尋找在教室里什么物體是屬于長方體,然后讓他們開展探究回答:認真觀察一下長方體,可以獲得什么結果。然后學生進行了激烈的探討,也得出了結果:長方體有6個面,每一個面全是長方型,長方體的相匹配面尺寸相同,長方體有12條棱等。最終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匯總開展評價,并給與他們相對應的指導激勵。那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很快察覺學習上的漏洞,進行更正。再者,老師也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討論、展現自我的時間,在展現的同時激勵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布魯納強調:“問題是認知能力活動的誘因,是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從而可以看得出與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導性,而不應該有老師去主導學生的學習,那樣沒法塑造學生的獨立思維,老師具有的僅僅正確引導功效。那樣對老師的要求就越來越多了,最先在設計問題層面,不適合欠缺趣味性也不適合過度繁雜讓學生知難而退。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學生可以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去判斷平行四邊形是否有相同之處。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呢?其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什么關系呢?隨后學生可以攜帶這個問題去有效地溝通與合作,并依據具體的方式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最后發現它可以變成長方形。隨后,學生就能快速地計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因此,依靠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可以以非傳統方式來探索出結論,更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索鉆研能力,有興趣才有動力,才能更好地發展。
四、有效引導,助力高效合作學習
教師要科學規范小組,從人員分派、分配任務、課堂教學呈現等各個領域下手,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小組的作用充分發揮到完美,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圓柱與圓錐》時,教師最開始要求學生掌握“圓錐與圓柱”的有關概念,其次,把學生劃分成好幾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分別歸納圓柱與圓錐的特點,歸納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在分組討論時,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圓錐與圓柱模型,讓學生可以更直接地查看圓柱與圓柱的特性。最后,依據開展核查、計算、認證等步驟來發現二者內在聯系。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不僅可以確保學生對數學題分析方向的正確性,也可以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樹立,使小組合作更加緊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