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倫
地理課程教學中地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地圖不僅是知識內容的重要來源,而且也是直觀、形象的教具,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實現空間觀念的形成,實現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鞏固,助力學生新的地理知識的獲取。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維的發展、地理空間概念的建立都需要以地理圖象作為基本的媒介和依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進行地圖的深入觀察、充分運用、探索創新,實現初中生讀圖識圖能力和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與提升。
一、以細致觀察為基礎實現地圖信息的準確獲取
初中地理教育教學中很多地理知識內容的學習與獲得都需要以地圖為依托進行表現,這就需要教師要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地圖的觀察與分析,并對地圖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歸納和綜合。比如,在進行“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簡單的、容易識別的等高線地形圖展示給學生,組織學生借助讀圖對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進行簡單歸納。一方面要讓學生進行地圖的細致觀察,以地圖的圖例為依據對圖上的文字、線條所代表的內容進行認知,再應用板圖進行問題的設計,比如讓學生對等高線圖上兩點的高度差進行判斷、將某一點的高度準確地讀出來,之后充分進行地理模型的對照,并基于等高線上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密集等的原因進行思考。剛開始讀圖時,教師要注重進行寬松、愉悅教學環境的創設,讓學生全身心全方位參與其中,助力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力的充分發揮,讓他們在教師指導之下富有個性地、主動地進行讀圖,在此基礎上要以題意要求為依據,強化同所學內容的結合,充分討論、分析與合作,從而將正確答案找出來。這時,學生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致,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力求讓他們進行更深層次問題的發現。在這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夠實現信息的讀取與分析,而且能夠有效加工信息,有效轉化與遷移知識,帶動學生知識活學活用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二、以深入思考為依托實現地圖內容的精準把握
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而且要立足于帶動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進行地圖的巧妙運用。從本質上看,讀圖是由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地理符號和圖形所構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圖例。讀圖最基礎的就是先進行圖例的讀取,在進行圖例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各種地理事物的精準識別。從圖例來看,其中包含了:①常見了的天氣符號;②專題地圖的符號包括農業圖、工業圖上面的圖形符號;③礦產符號;④人文地理要素符號,比如水庫、航線、鐵路、公路、飛機等;⑤自然地理要素符號,比如山峰、湖泊、河流、山脈等;⑥界線符號,比如省界、市界、未定國界、國界、洲界等。其次,讀圖過程中要對地圖的圖名進行認真閱讀,從而確定地圖屬于何種類型,再以地圖的類型為依據,全面、深入、細致地分析地理圖象,對其中相關的地理信息進行提取,實現正確結論的得出。
三、以自主繪圖為支撐實現地理知識的理解把握
初中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固然是學生的重要地理素養。在強化學生正確讀圖、科學用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地圖的繪制,以此強化學生地圖記憶和理解的深化,讓學生頭腦中形成地圖理解的深刻印象,對地圖的深層次含義進行了解和把握。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描繪也是重要能力和關鍵品質,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化學生地理繪圖能力素養的培養,將必要的繪圖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繪圖的嘗試和探索,要指導學生通過地圖的讀圖、繪圖實現綜合能力素養的發展和提升,特別是要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借助繪圖進一步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科學把握,在頭腦中持續深化基于地理知識的認知。在鼓勵和引導學生繪圖過程中教師要強化科學方法模式的把握,讓學生以簡單地圖作為起點,進行山河分布示意圖、地理成因圖和統計圖的繪制,之后再以文字信息為依據,使之充分地向圖表形式轉化和提升,要鼓勵學生以圖標信息為依據進行文字的有效轉化。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帶動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助力初中生地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有效性構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