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燕
閱讀教學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筆者希望培養學生具備相對獨立的讀書能力,會使用各種閱讀方式,從而具有相對豐厚的文化積淀和良好的語感,還通過初步的欣賞文學,充實自身的精神世界。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可以使學習者產生閱讀的內在動機,可以開發智力,激勵學生積極去閱讀和探索。
1.充分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
榜樣的影響是無限的,而小學生讀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引導者正是老師。如有一段時間班里的學生出現“神話熱”現象,我找到了《西游記》《女媧傳》,并和學生們共同翻閱,讀后和學生交流了心得體會。學生們覺得和老師有了共同話題,也參與討論,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2.營造良好閱讀的氣氛
我在教室內布置了一個圖書架,讓學生在家中帶一部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到教室,每人帶四、五本。然后整合書籍擺在教室圖書架上,安排小組長管理、記錄,讓每個學生在閱讀課和課間都可以借閱這些書籍,讓學生隨時能夠從這些材料中查閱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會從被動讀書轉化為自主讀書。
3.與學生互動,激發閱讀欲望
讓學生們閱讀后把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緒感受,通過圖書漂流、寫作、繪畫涂鴉等方式展現出來,還可以通過舉辦閱讀故事會、人物點評會、優秀作品欣賞會、讀書知識競賽、一日要聞等活動,與學生互動,激發閱讀的欲望。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開學伊始,我就發覺本班學生不愿意讀書,沒有好的讀書習慣,我從班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指導:
1.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階段課程較少,學生玩耍時間多了。教師幫助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很重要,我要把學生的在校時間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要做固定的工作,如上課、休息、寫作業等。每個星期,還專門安排至少兩節閱讀課給學生。安排閱讀時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還能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態度。
2.養成讀書動筆習慣
教師在引導學生的讀書學習時,要重視在教學閱讀過程中就教會學生在文中動筆劃一劃、寫一寫,可以在文段旁邊作批注、或寫文章提綱、對印象較深刻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并進行交流學習。課堂上,指導學生在讀書中把握關鍵字、重點詞句,經過深入努力鉆研、訓練思維方法,調動他們讀書興致,抓好他們讀書與寫作能力的訓練,這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讀書理解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3.家校共育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學校、家庭的互相配合。重視家庭教育,發揮家校協同育人作用,共筑讀書成長之路。老師在校內給學生制定了閱讀計劃,盡可能的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我多利用微信和電話聯系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學生放學回家后,也利用課余時間多看課外書。
三、加強語文閱讀能力訓練
1.強調閱讀體驗
閱讀課外作品,不是過分強調閱讀作品當中的詞句段的分析,也不是強調閱讀完后感受作者情感,而是在閱讀過程當中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感受,自己所體會的作品美感,以及閱讀過程中的收獲和思考。在閱讀指導課當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避免因過多的教學活動而打亂學生欣賞作品的過程。
2.滿足學生需要
在上閱讀輔導課時,老師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生活環境、興趣愛好、閱讀量等來選擇閱讀素材。要引導學生來表現對文學作品的感悟,或者引導學生對優秀作品加以自我借鑒,又或者是續寫,再進行展示,有助于小學生樹立讀書興趣與創作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入手,并針對教學的具體內容,有的放矢地教育,以小積大,最后讓他們形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經過有目標的、分階段、有方式、循序逐漸的鍛煉,去練習和發展,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所逐步提高。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