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縣實驗小學 鄭 穎
“快樂讀書吧”欄目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倡導海量閱讀、推動課內外閱讀聯動的載體,其重要目的在于將課外閱讀之流引入課堂教學之壤中,使語文課程更加有機化。 “快樂讀書吧”欄目的創設既是對教育者培育人才初心的堅守,也是對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認可和延伸,將閱讀教育的重要意義充分展露。那么,如何基于“快樂讀書吧”欄目的編排理念,將閱讀與教學相長,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策略探索問題。對此,本文立足于教育人本位思想,梳理完整的縱向教學脈絡,結合實例從課前、課時、課后多方位展示基于“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策略思維,搭建橫向師生溝通橋梁,構建師生引導、反饋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快樂揚帆,閱讀起航”,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登上講臺,引導學生們暢游“快樂讀書吧”之前,教師本身作為“引渡人”對課程的把握、對“快樂讀書吧”欄目的理解十分關鍵。教師需深入理解“快樂讀書吧”欄目的用意,做好充足的課前預讀工作,能夠深入淺出地將固有的編排理念轉化為“活的課堂”,為引導學生充分閱讀做好鋪墊。
深入了解語文各冊“快樂讀書吧”欄目的相關內容后,我從編排內容與編排形式兩方面透視“快樂讀書吧”的編排體系,發現它遵從以下思維——“文類豐富,相關相襯;梯級設計,表里并重”。
從編排內容上看,既文類豐富,又相關相襯。“快樂讀書吧”,將“快樂”這樣一種閱讀情緒植入文章中——通過選取多種文類來豐富學生們的閱讀,巧妙順應了他們“好選擇、喜新穎”的天性。這種編排可以提高學生們對“快樂閱讀”的感知能力,使編排響應課程標準化要求的同時,不會太古板單一,又能觸碰學生們的感知低谷。“快樂讀書吧”在編排內容上的另一個優點是“永不丟失的相關性”。例如,當我聚焦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模塊時,我發現所展示的閱讀篇目有《童年》《愛的教育》《小英雄雨來》,這些篇目之間以“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成長”為紐帶,有著鮮明的主題相關性,照應著單元學習的中心,突出教學內容的規律。有賴于多種文類之間的相關性,閱讀教學最原初的引導作用得以更好地發揮。
從編排結構上看,既遵循梯級上升,又表里并重。其一,順應學生閱讀需求與年齡同步增長的趨勢,隨著學生的成長,文體意識的滲透不斷加強——對于低年級學生,主要以簡單的童謠與兒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故事為主,激發他們興趣的同時闡釋出一定的道理;對于高年級學生,以較完整的民間古典章回體小說、教育小說和世界名著,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文體意識的不斷加強,帶動學生的閱讀量呈螺旋式的上升。其二,部編版中“快樂讀書吧”欄目的編排結構注重“主題與情境”照應,每單元創設了情境,這些情境以各種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背景,深深融入主題中,兩者最終互為表里,難以割裂,最終啟發學生思考,沉淀下知識。
“快樂讀書吧”表里并重、梯級上升的編排結構,搭載著多樣且相關的文章內容,通過深入挖掘,我吸收編排背后蘊藏的人本位思想,明白了在閱讀教學中既要關注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也要放眼于知識的延續性。
把握了“快樂讀書吧”整體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們在課前做好預讀工作,充分釋放他們的閱讀熱情顯得特別重要。我聚焦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之一—《童年》,為了使教學順利開展,我制定好詳細的教學目標,課前保障好學生們的閱讀質量,引導他們厘清人物關系;課時鼓勵大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各自最深刻的情節、人物,吐露初讀感受;抓住核心人物特征,通過凸顯其精神面貌來剖析他/她對主人公的引導作用;課后延伸作品背后的信息,讓學生們感悟作品經久不衰的經典性。
教學中,層層漸進地構建思維框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們充分把握好文章核心,進而從容地品其精華、悟其要義。《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其核心是小說人物,每個事件、每次經歷都為人物的立體形象而服務。所以針對書中人物形象和行為的分析,是課時教學的重點。為能使學生們順利搭建思維框架,我將“抓核心”這個重點分出三個漸進層次來進行教學—回顧閱讀,再度品味人物;回悟方法,厘清人物關系;聚焦人物,共話品格影響。
1.回顧閱讀,再度品味人物
預讀過后,班級便正式開啟回顧的章節。學生們對著預讀所做出的自編目錄,在腦海中回顧作品的內容,抓大放小,將視角轉換成書中人物,將內心貼近人物。很快,學生們通過再度品味人物,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主人公所經歷的磨難、所見到的陽光都在大家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2.回悟方法,厘清人物關系
通過有效的互動施教方式,幫助大家厘清人物之間的重要關系。為能夠清晰地梳理人物關系,我以“回悟方法”為切入點,以“在阿廖沙生活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點?”通過互相交流閱讀策略,體會人物形象之后,利用思維導圖梳理人物關系,感受人物形象,從多方位展現幫助過主人公成長的人物,如求知若渴的“好事情”、憨厚老實的格里戈里、善于啟蒙的外祖母和樂觀淳樸的小茨岡。在這個回顧—回悟的過程中,大家對人物關系的認識可以更上一層樓,從而漸漸明確了小說中心——即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長。
“丯,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亂也,讀若介”(《說文·丯部》)。字形象道路上散亂著很多草。典籍中也多用此義。如:《廣雅·釋草》:“芥,草也。”王念孫疏:丯與芥同。《左傳·哀公元年》“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杜預注:芥,草也。《說文·丯部·丯》段玉裁注:“凡言艸芥,皆丯之假借也,芥行而丯廢矣”。
3.聚焦人物,共話品格影響
在順利厘清人物關系之后,小說中的人物之軀已更具立體感,而學生們的思路也明朗起來。為凸顯人物形象,讓學生譜筑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我將帶領大家搜章摘句,聚焦人物品格影響。在這個環節,聚焦性的思考非常重要,大家憑借搜章摘句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歸小說的重點句與重點片段,從而共話人物品格影響。對于如何搜章摘句,我會先提出與人物相關的問題,再建議大家定位具體章節文段,以畫記法來厘清思路,如此之后,學生們在抓住重點的同時,也仍不忘小說的格局。
首先,針對《童年》中的人物品格和具體經歷,我會提問“阿廖沙是個怎么樣的孩子”,以期獲得大家對主人公品格的整體把握。
其次,將目光投射到圍繞在主人公身邊的人物身上,提問“阿廖沙在苦難的童年中所獲得的的堅強、樂觀精神離不開哪些人的影響”,借此串聯之前的思維導圖內容,使前后環節形成有機整體,過渡完成后,聚焦外祖母這個重要人物。
再次,通過聚焦外祖母這個重要人物,提問“為什么外祖母在阿廖沙的成長中影響最大,找出文章相關情節說理由”。讓學生們自由尋找情節、畫記讀背、提煉總結,學生小組內互相展示,匯報提煉的觀點和自己的體會,相機出示“外祖母冒死救火”“救助鄉下人”等片段,讓學生在不同的片段描寫中感受人物特點的不同側面。
最后,聚焦人物品格品悟。每一個精彩的情節都值得深深推敲,我借此提問“從這些片段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些片段感受到外祖母對阿廖沙的影響”。學生的激情被點燃,他們的多彩的答案,凸顯出“慈祥、善良、熱愛生活,不抱怨,默默承受生活中的困難,并樂觀地生活著”的外祖母形象,并影響著阿廖沙始終保持向上的心態,笑對人生苦難而堅強地成長。
在整個共話人物品格影響的過程中,我聚焦“外祖母”這個人物,通過情節剖析來幫助學生們譜筑人物血肉;學生們將自己學到的剖析“外祖母”的方法也運用在其他人物分析上,既把握住文章重點,又能于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取得多倍的成效。
“快樂讀書吧”的選篇總是青睞經典。經典亦可以發揮出很好的人生指導作用,“成長”是教育的永恒話題,《童年》正是以“成長”為題材的經典代表作,因此也正是被選編入“快樂讀書吧”的原因之一。為了更準確地體會《童年》中的“成長”之經典,我結合高爾基“成長三部曲”來綜合指導閱讀教學。在課堂上延伸《童年》作品的背后信息。通過展示“成長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的大致框架,帶領大家超前品讀主人公成長的艱苦奮斗歷程。詳細介紹作者高爾基的真實經歷和其精神品格,讓學生知道這三部曲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寫照,引導學生以人物阿廖沙的視角看待作者真實經歷的巧思之處,通過課堂上的延伸擴展,將作者弘揚出來的堅毅品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結構經典一致
將《童年》編排入 “快樂讀書吧”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它的經典性與其他選篇保持一致。結構經典一致是“快樂讀書吧”的選篇智慧,獨到之處就表現在,每一冊所列的篇目在文學領域內享譽的經典盛名一致。
與《童年》并齊的篇目,還有《愛的教育》《小英雄雨來》。這三篇都是小說,主題都是主人公的成長,教會了讀者一步步向前,勇敢地面對未來。另外,再對照五年級語文下冊的“快樂讀書吧”的排篇——《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四大名著經典的一致性可見一斑。基于排篇結構的經典一致,鼓勵學生們在課后了解其他篇目,引導他們從體裁和題材的一致性出發,便于更好地汲取知識,在閱讀中成長。
至此,整個基于“快樂讀書吧”編排思維的教學過程達到高潮,既有完整的文章脈絡串聯,也有細致的人物剖析、精神解讀,還有不落窠臼的品讀形式,在課堂上充分融合了閱讀與教學。
課后,乘著閱讀余興,是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大好時機。我巧妙利用“讀后創作”:一來,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體察作者的視角的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二來,有益于搭建師生間反饋機制,使課堂的人文關懷度升溫。
創設讀后創作環境之前,加強學生們換位思考和聯想能力,對此積極做出引導。小說主角阿廖沙的背景是俄國,時代背景處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階級背景是沙俄的底層人民。這些背景對新時代的學生們很陌生,要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進而啟發學生聯想,須找到人們心靈的共通點—我選擇讓大家聯系當時社會環境以及自己的生活,找出自己與阿廖沙的異同。比如,阿廖沙的童年十分悲慘,壓抑著、痛苦著、貧窮著,與大家截然不同;阿廖沙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從那些人身上學會了很多精神,你是否也有類似經歷?阿廖沙渴求知識,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最終運用知識取得了一番成就,你從自己的身上反思到了什么?當學生們代入自己的經歷進行思考時,他們明白了《童年》這部小說不只是為了看別人的故事,更是啟發自己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課堂上的教育意義就充分得到體現。
創設課后創作環境。我讓大家綜合課后體驗來自創讀書成果,選擇形式多樣的創作,主要有以下形式。
第一,制作《童年》好書推薦卡。制作推薦卡,為自己創設享受“閱讀社交”的環境,不斷回顧自己閱讀此書時找到的閃光點,也大膽想象自己介紹此書時與同學進行閱讀社交的情境。
第二,繪制《童年》思維導圖。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清晰地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有益于日后的記敘文寫作。
第三,寫《童年》讀后感。一篇完整的讀后感是對個人閱讀經歷的最好反饋,可以涵蓋以上各個教學環節的重點—人物精神、人物羈絆、經典性領悟、現實啟發。
第四, 用書信的方式給書中人物寫信。學生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說人物,匯集自己對人物的看法,傾訴自己的感受。這樣所創設出的場景有助于學生換位思考。
第五,情境演繹,以小組為單位演繹出文段中某個場景,用聲、形、景來立體化呈現閱讀樂趣。
總之,現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這一教學板塊,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個引子,也是教師進行高效閱讀教學的一個基點,教師要以“快樂讀書吧”為基點,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最終令學生以閱讀為帆、創作為槳,在知識海洋中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