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靚
太原工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8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黨和國家事業對人才需求的歷史變化,科學概括了辦好高等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方法,明確提出了青年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系列要求。要做好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在專業課程教育體系的基礎之上,應圍繞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身心健康、創新精神、職業發展等內容探索更為系統完善的教育活動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激發學生個體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
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應是全方位的,在思想教育方面,應從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出發,注重“五育并舉”,從理想信念、身心發展、興趣愛好、勞動意識樹立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品質,以更好地為專業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將來人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教育目的。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內容具有全局性、系統性,通過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活動內容的探討,進一步在教育實踐中運用,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服務。
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活動內容應緊密結合專業培養計劃,從學生的思想成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增強、身心健康發展、創造力的驅動等方面出發,將大學生品德修養、身心健康、職業發展、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內容。[2]
品德修養的培養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的基礎內容。培育時代新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把“品德修養”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德育同時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首要任務,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理想的實現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系起來。[3]
品德修養教育活動內容應涵蓋理想信念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法治教育、愛國教育、安全教育等。對于大學生來講,良好的品德修養是實現人生理想目標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好地認識自我,客觀看待成長中的收獲與挫折,堅定信念,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4]其次,堅持誠信教育與法治教育,將誠信教育融入學生生活學習、評獎評優的各項活動中,堅守誠信品質,通過憲法主題教育、法治宣傳活動,教育學生堅守法律底線,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最后,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深入理解國情世情,培養大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懷,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堅決維護祖國的統一,不斷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品德優良的新時代大學生。
身心健康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身心健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大學生正處于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心智成長的發展階段,學習的壓力、情感的矛盾、生活的適應等問題會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的困擾,因此身心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活動體系中的重要保障,應圍繞大學生的體格健康、適應問題、學業問題、情感問題等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充實身心健康教育內容。
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容,既包括身體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包括心理的健康成長。少年強則中國強,強健的體魄是大學生從事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運動會、社團活動等各類文體活動的舉辦來為其身體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激勵大學生增強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這也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教育內容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5]同時,心理的健康發展越來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心智發展已較為成熟,然而其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挫折與矛盾經常會為其帶來煩惱,這些煩惱有學業帶來的壓力,也有家庭及情感發展中產生的困惑,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應盡可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情況,通過心理輔導、團體輔導、主題講座等教育活動內容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幫助其走出困境,促進自我身心的健康發展。
職業發展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的重要內容。職業發展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該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大學生的職業理想,促進其職業意識、職業心理與職業行為的成熟與發展。同時,職業發展教育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相連,鼓勵學生把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在追求自我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教育,應注重教育內容的全面性。一般而言,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缺乏明確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加以引導與鼓勵。一方面要通過專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專業自信,同時通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夯實其職業發展的技能基礎,樹立職業發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通過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做好自我職業發展的規劃,培養職業生涯發展意識與技能,發展綜合職業能力,這是當前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的必修課。隨著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也應通過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為大學生匹配企業導師,樹立職業目標,掌握職業技能,在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能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更清晰的規劃與認識,這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效果檢驗的內容之一。[6]
創新素質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原動力,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驅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大學生進行創新素質教育,既是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當代人才創新創業素質能力的要求,也是貫徹國家創業帶動就業等就業、創業和創新政策的需要。[7]
在創新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應通過主題教育、課外科技與創新活動、各類興趣講座等培養大學生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引導大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逐步樹立創新意識。同時,學校應盡可能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的平臺,科學指引,通過創新創業培訓、科技競賽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最后,注重創新實踐,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多種途徑,引導其積極參加社會調查、社會實習、課外興趣小組等活動,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培養創新意識的同時發展創新能力。創新素質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創新內驅力的培養是該教育活動的題中之義,當前高校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養作為其培養環節的重要內容,通過導師指導、團隊合作、課題研究來激發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活動的科學認知,學會自我磨礪,在成長的過程中融入創新活力,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
根據大學各個階段的特點,結合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內容體系,將活動階段分為思想成長階段與職業儲備階段,根據不同階段實施具有側重性的教育內容,對教育內容進行整合梳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成長階段的教育活動實施對象主要為一二年級大學生。該階段,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以自我學習目標和專業定位為著力點,激發學生愛學校、愛專業的情感及學習興趣和動力。啟發學生感受大學精神內涵,領悟學習和人生發展的意義,制定學習目標與計劃,確立人生航向,努力加強自身修養。
學生從中學跨入大學,在學習生活環境、學習內容與方法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由于對新生活的陌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適,進而影響學習與交際,因此對于該階段學生的教育活動應首先重視心理上的適應性教育,同時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專業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習興趣和動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努力加強自身修養,為自身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思想發展方面,應通過勵志教育、誠信教育、黨團教育,幫助其樹立明確的學習與職業目標,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較于高年級學生,一二年級學生在自我職業發展規劃上表現得相對薄弱,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實踐,在該階段應該引導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理論聯系實際,堅定人生信念,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職業發展引導方面,確立職業發展方向,制定并實施規劃,把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有機結合,通過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綜合能力。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面向學生開展專業的針對性指導,同時以主題班會或座談的形式開展專業導論和本專業的職業探索,鼓勵學生尋找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開始成長規劃。[8]
職業儲備階段的教育活動實施對象主要為三四年級大學生。在該階段,在專業教育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科技活動和職業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高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深化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鞏固學生對職業發展目標的認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三四年級大學生相較于一二年級大學生在適應性發展、初步實踐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品德修養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身心發展方面,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做好擇業的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在身心健康上還應關注學生的抗壓能力,進行適時的引導。在專業技能學習、實踐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在身心發展全方位做好職業儲備,迎接職業挑戰。
在該階段,職業教育與創新素質的發展應成為學生成長成才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其職業意識不斷深入,對于各類專業競賽興趣濃厚,且在技能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在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通過組織開展簡歷撰寫培訓、邀請社會企業進行模擬面試等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樹立職業目標。創新素質的培養應是貫穿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培養體系的始終的,它需要學生逐步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和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在創新能力方面,需要通過科技講座、身邊的科技活動、實踐活動來不斷積累與探索,激發新思維,發揮創造力,為自身的成長成才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
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活動體系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多方聯動、綜合性較強的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成長與身心健康的發展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與保障,而學生成長成才的最終效果需要在社會實踐及職業發展中得以檢驗。成長成才教育內容的組成應緊緊圍繞教育目標的實現展開,也要緊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立足學生學業情況的基本條件下,既要適時調整橫向內容板塊,牢牢把握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方向,也要明確規劃縱向具體實施內容,對大學生成長階段進行明確的劃分,根據各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教育活動內容,以期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內容體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逐步發展完善的。在教育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課程內容的設計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但同時應該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與管理的能力,以及自我服務的意識,通過教育引領與自我規劃相結合,實現學生最終成長成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