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霞
在小學階段,數學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尤其在中、高年級更為嚴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知識更為復雜抽象,一些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會因知識難度增大而出現知識理解困難、學習興趣降低等現象,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因此,針對小學高年級數學兩級分化現象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對策,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1)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有專業的知識素養,是教師學科綜合素養的基礎。數學學科邏輯性強,每個學段的內容呈螺旋上升的趨勢,這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數學專業知識素養和數學文化底蘊,全面把握數學學科知識的能力。教師要認真學好教育理論,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基本功,力爭做到語言準確、生動、簡練富有邏輯性,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2)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高年級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有兩個方面:①鉆研教材方面。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教材展開。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知識,對教學方式進行研究,避免“無差別”教學。②教育理念方面。積極參加教育培訓,更新教育觀點。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在以提高差生為主要任務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優等生的拔高訓練,實現全體學生數學課堂效果的共同提高。
2.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以愛促學。教學實踐證明,缺少愛的教學是沒有靈魂的。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個人情感因素下的學習動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使其對數學學習樹立信心。例如安排后進生在日常教學中幫助教師收、發作業本,以便于利用這樣的機會增進師生之間溝通,及時發現學困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做出針對性指導;在課堂上通過語言、非語言的形式與學困生進行交流,并用耐心、和藹的態度啟發其慢慢領悟,以不斷提升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
(2)以樂促學。改進教學方法,加強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當代教學的大趨勢。現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教學也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例如:希沃白板里面的各種課堂互動小游戲。采用動畫的形式展示,以游戲的形式鞏固課堂練習;學習五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時,讓學生深入生活,動手實驗,體會生活中需要數學,從而更明白地了解“排水法”的數學道理,產生學習數學的內動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素質的提升。
3.秉承分層教學原則
(1)將學生分層。在將學生分層時,可以參考學生知識技能,心理特征等,合理分層。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做到自己心中有數,不將如何分層告知學生,再根據實際效果及時的對分層的學生進行調整。
(2)將內容分層。學生分層后,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狀況,制定出不同的課堂問題、課堂活動、作業內容等。優等生設定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和有難度的教學內容。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設定包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目標。例如,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這節課,對優等生來說,教師可采用以“放”為主,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其公式;對于后進生,教師應耐心給予關心和幫助,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推理,使其真正理解其數學道理。
(3)將作業分層。不同水平的學生必然會在學習效果上產生差異,因此作業的設計也要有差異性。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作業布置時,可以把根據已知信息套用公式計算的基礎題布置給后進生,讓他們鞏固公式的同時體驗數學的簡單;把求無蓋,無底,頒獎臺以及各種不規則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拓展類題目布置給優等生,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自身最大程度的發展。
(4)將評價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表現,因此,在評價時更應該采用分層評價的標準。對于優秀的學生,肯定其學習取得的成果,但要引導他們更加謙虛,不驕傲自滿。對于后進生來說,通過“延遲評價”,給他們時間展示自己的進步。教學評價時,發揮教育中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自信掌握數學。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1)教會學生提問。學生只有自主學習,善于發現、提出問題,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創新。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注重引導,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萌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會學生參與。主動參與學習,有助于學生自覺掌握學科知識,獲得發展的主動權。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單元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中,給每個學生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出它的面積,推導出面積公式。正是由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剪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實踐操作后得出的結論,學生會理解地更加深入。
(3)教會學生合作。小組合作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尤其在我校大班額環境下,積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效果。教師設計小組合作探究任務,并引導小組內部分工,達到“先進帶動后進”的效果。例如在五上第一單元學習“小數乘整數”的教學設計中,為各組學生安排探究性任務。各小組在合作過程中,重點關注學困生在計算中的問題,并針對其進行點評與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現大班額“化整為零”,有效調整了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了數學學習效果。
目前,我校統一采用班級授課制,雖然班級授課制能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養人才,但是有局限性,不能精準的照顧到學生自身存在差異性,不能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所以成績分化現象真實存在,并且不可避免。但是教師還是需要在教學中對分化現象進行干預,減少分化程度。
總之,縮小小學高年級“兩極分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當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實際情況,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不斷地與時俱進,提升自我,同時,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達到逐步縮小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真正讓每個孩子都有所進步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