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黨中央賦予農業農村部門的重要職責。2019 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宅基地管理作出了明確規定。2021 年,河南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河南省農村自建住房規劃和用地管理辦法》《河南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房屋建筑管理辦法》,構成了河南省農村宅基地管理體系的“四梁八柱”,為各級各部門開展宅基地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更好地宣傳農村宅基地改革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使廣大群眾了解農村宅基地方面的相關知識,本刊特開設“宅基地改革與管理”欄目,請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宅基地管理處對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問題進行解答。
宅基地制度是中國特色土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維護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和保障農民基本居住權利。新中國成立以來,歷經演變,我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其基本特征是:集體所有、成員使用,一戶一宅、限定面積,無償取得、長期占有,規劃管控、內部流轉。這種制度安排體現了農民集體擁有宅基地所有權、符合條件的農戶具有分配宅基地的資格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擁有宅基地使用權,在保障農村“戶有所居、民不失所”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豫政〔2021〕4 號)第七條對面積和層高的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戶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各地要以縣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城鎮郊區和人均耕地少于667 m2的平原地區,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134 m2;人均耕地667 m2以上的平原地區,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167 m2;山區、丘陵地區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200 m2。要在村莊規劃中對村民自建住房標準作出統一安排,原則上以不超過三層的低層住宅為主,不規劃建設三層以上的住房。確需建設三層以上住房的,要征得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以及利益相關方的同意后,納入村莊規劃。”
為規范和加強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農村村民新建、改建、擴建、翻建住房管理,《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對宅基地申請審批流程進行了明確規定,申請審批程序為:農戶申請、村民小組討論、村級審査、鄉鎮審批。
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村民,以戶為單位向所在村民小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書面申請。村民填寫《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申請表》《農村宅基地使用承諾書》。
村民小組收到申請后,提交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如果擬申請宅基地位置位于本小組內,將申請理由、擬用地位置和面積、擬建房層高和面積情況在申請表中填寫清楚。討論通過后,村民小組將農戶申請和村民小組會議記錄等材料提交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審查。
沒有分設村民小組的或者宅基地和建房申請等事項已統一由村級組織辦理的,村民直接向村級組織提出申請。
村級組織審查申請材料是否真實有效,將村民申請理由、擬用地位置和面積、建房標準、相鄰權利人意見等提交村民會議討論。
討論通過后將討論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 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村級組織簽署意見,與相關材料一并報鄉鎮政府。未通過的,由會議召集人告知申請村民未通過原因。
目前,河南省所有涉農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均建立了一個窗口受理申請、相關機構聯審聯批、專門機構負責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的工作機制。
鄉鎮政府明確的專門機構收到村級申請后,組織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機構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出具聯審聯批意見并繪制宅基地坐標平面位置圖。
根據各相關機構聯審結果,由鄉鎮政府規劃建設委員會對村民宅基地申請進行審批,對審核通過的由鄉鎮政府發放《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對審核沒有通過的及時告知村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