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卉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 揚州 225127
2019年與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分別發布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太極柔力球》課程是我國儒道思想和現代競技體育文化影響下而形成的獨具傳統文化特色和現代體育文化氣息的新型小球類運動項目課程;一方面,柔力球蘊含著對立統一、和諧共生及以柔克剛等思想,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人、事、物也體現著我國的人文精神,不斷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柔力球運動的身體體驗,促進學生的規則和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和不急不躁的做事風格等,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太極柔力球》課程旨在通過理論講解和技術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戰術,培養整體協調能力、靈活反應能力及逆向思維能力,在游戲性運動中提高身體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對傳統文化和體育文化的興趣,發展健全人格,弘揚體育精神,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并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混亂思維或一元思維向二元思維和多元思維過渡。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體育課程思政教育,使學生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及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具有良好的適應力。基于近來疫情的爆發,學生群體受到很大影響,長時間居家隔離抗疫舉措的實施,給學生的學習、體育鍛煉及現實的人際交往帶來諸多不便,導致其產生沮喪、焦慮和抑郁等負向情緒的學生比例不斷上升,而相關研究表明,心理彈性的發展有利于個體的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可見,針對當前學生的眾多心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心理彈性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以某高職院校柔力球選項班學生的心理彈性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心理彈性量表》,原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Connor和Davidson編制,包含25個條目,從3個維度:堅韌、自強、樂觀來測量心理彈性,其中堅韌描述的是個體的毅力及面對壓力情境時的控制力;自強描述的是個體在經歷消極事件后恢復并變得更強壯的能力;樂觀描述的是個體積極看待事物的能力。采用Likert5級評分,0表示“從不”,4表示“幾乎總是”。其中堅韌維度共13個條目,為11~23題,得分范圍為(0~52)分;自強維度共8個條目,為1、5、7、8、9、10、24、25題,得分范圍為(0~32)分;樂觀維度共4個條目,為2、3、4、6題,得分范圍為(0~16)分。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好。本研究對其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3個,共解釋方差65.896%。KMO=0.943,P<0.001,得到三個維度的Cronbach’s ɑ分別為0.888、0.886、0.868,其總體ɑ系數為0.948。對該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結果與原問卷三維結構因素一致,驗證了本量表的信度。本研究驗證性因子分析表明三因子模型對數據擬合良好,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1)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在本校隨機抽取柔力球選項班學生進行調查,將在校大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在安靜的教室內,采用統一在線電子問卷進行實測,在做問卷之前有一段統一的指導語:“我們正在做一項關于心理彈性的調查研究,問卷主要是了解大家關于柔力球課中的一些真實想法與感受,答案無對錯之分,僅用于調查研究。與大家的體育課成績無關,請根據實際情況作答。”(2)柔力球課程實施與數據收集。采用班級統一實測方法來進行測試,根據在校學生柔力球選項課程的實際需求,遵循有效性原則,測量全過程規范化,在適合受試學生能力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評價,確保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3)干預途徑。關于課程內容的甄選,依據柔力球課程體系,結合心理彈性的具體指標,易于推廣的設施條件,通過教研小組研討,制定實驗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案。為強化干預質量控制,聘請1名專家對整體教學方案進行指導,并針對干預過程中的教學質量進行實時評估和修正。(4)數據的統計分析。本研究對于搜集的學生心理彈性測試數據,基于Excel和SPSS20.0統計不同性別、年齡及是否獨生子女的學生人數,得出學生心理彈性的總分,進而為驗證太極柔力球課程對學生心理彈性的影響打下良好基礎。
基于基本人口學因素(見表1),研究將堅韌、自強、樂觀作為觀察變量,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來描述,組內比較運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探究學生柔力球課程思政干預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基本人口學因素
干預前,就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心理彈性實施測評,從堅韌、自強、樂觀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呈現同質化屬性,分組模式符合施測要求(見表2)。
干預后同一時間對兩組的心理彈性實施測評。實驗組心理彈性維度的自強和樂觀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堅韌因子評分比較,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間心理彈性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在未施予干預的狀況下,就對照組干預前后時間點的心理彈性實施測評,堅韌、自強、樂觀各因子評分干預前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對實驗組施加干預前后的心理彈性實施測評。干預后,心理彈性維度的堅韌、自強、樂觀各因子評分均有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組間內心理彈性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研究采用柔力球課程思政教學實驗干預,探究其對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影響。通過干預,實驗組在堅韌、自強、樂觀各因子評分均有明顯提升(P<0.05)。對照組在干預前后同一時間點,心理彈性各因子呈現出一定的變化,但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的堅韌、自強、樂觀各因子在評分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得出:太極柔力球課程思政教學實驗干預可改善高職學生的心理彈性。
因此,為進一步實現柔力球課程的健心功能,課程通過將學生柔力球運動的身體體驗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相關聯,引導學生對自身心理壓彈能力的思考。學生需要具備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及其他生活壓力的良好適應能力,也就是個人面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壓彈能力”,課程中注重啟發學生充分理解與應用“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等思想內涵,提高承受壓力與化解壓力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不因一時的困境而喪失斗志,而是通過提高壓彈能力以實現整合資源,合力應對,完善自我。
受時間、經費及相關單位配合情況影響,研究僅選取了高職院校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所學校進行教學實驗。后續研究應合理運用抽樣方法,提高研究樣本的代表性,增加樣本量,拓寬橫向研究覆蓋面,增強研究結果的穩定性和代表性,探討如何強化柔力球課程思政帶來的心理彈性層面的效用,增加大學生對心理彈性的元認知。將增值性評價融入體育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現今學生的成長與體育發展是一個不斷更迭的過程,對學生某一階段的評價,不僅應為終結性評定,還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借鑒和指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修正教學計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挖掘《太極柔力球》課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應、深層規律和出現的問題,融入諸多思政元素并關聯相關的柔力球知識,通過體育傳統項目的技能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精神與特點,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全方位踐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和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