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摘要】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聚焦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習目標、課程內容、核心素養評價等方面做出變化.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地學習課改教育理念,建立和形成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合作交流”為特征的全新數學教學思維模式.本文探討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的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實現各項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措施
初中數學新課標聚焦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群體,聚焦于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認真深刻地學習和貫徹新課改教育理念,建立和形成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合作交流”為特征的數學教學模式思維,以此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寓教于樂的全新教學局面.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聚焦于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幾何觀念、空間觀念、創新意識、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等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1 基于新課標的課堂教學基本理念簡要闡述
新課標認為,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聯系與融合,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建設者與開展者,學生是知識的學習者和研究者,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和基礎.傳統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講、學生練,“跟著教師走準沒錯”是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的想法,但是,這種“為知識而教、為知識而學”的固有觀念并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并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獨立思考意識,也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1].以書本知識為本的數學教學讓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地記住數學公式定理,學生并沒有真正地融會貫通,只是被動適應,不能熟練運用.
1.1 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態度
首先是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態度.數學教師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將自身塑造成學生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減少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感,以此更好地輔助學生在學習道路的長遠發展[2].
1.2 轉變教學身份
其次是轉變教學身份.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來深刻且有效地指導教學,以此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公.落實在具體教學中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思想情況,尊重學生群體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學生制定適合的學習方法,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個體的長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己個性和自由的平臺.
1.3 靈活運用教材課本內容
再者便是靈活運用教材課本內容.新課標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對不同的階段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靈活運用教材來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有效且高效地理解和學習教材中的數學知識[3].
2 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設計的簡要論述和設想
2.1 設計的內容分析
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指導思想,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并對義務教育課程的內容做出了一些調整.舉例來說便是在《數與代數》有理數課程內容中增添了“理解負數的意義”,除去了“知道|а|的含義”.將《實數》課程內容變為“學生會用平方運算來求百以內的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學生會用立方運算來求千以內完全的立方數”.并新增了“學生能用數軸上的點來準確表示實數;學生可以正確地比較實數大小”.而在《方程與不等式》中,關于方程與方程組的課程內容則將其改變為“能根據現實情境來正確理解方程的意義,并且能夠有針對地對具體問題列出清晰正確的方程,同時還能理解方程解的意義,經歷方程解的過程”.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具體知識,更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學生使用數學模型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理解數學的本質.
2.2 教學設計的模式
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先教后學”思維模式,堅持做到“立足學生群體,聚焦學生個性,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踐行“課前預習、鞏固預習、自學討論、拓展延伸、當堂訓練”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在學習初期便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習目標的驅動下高效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拓展延伸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僅局限在教材內,給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扮演引領者的角色,學生則成為數學課堂的中心,由被動變為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教學模式的全新設計可以有效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指明一個全新的方向.
2.3 問題設計的要點
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學具體知識,還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模式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意識到數學的本質.在問題設計方面,教師要堅持素養立意,不能為了應試而給學生設計問題,應落地核心素養導向的義務教育數學學業質量的全面考查.多給學生設置情境性、應用性、探究性、綜合性的試題,改變學生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數學模型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設計教師要做到: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從生活中挖掘數學元素,利用開放性、多樣性、生活化的問題提高學生靈活應試的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實際應用能力.
3 新課標下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的實際應用
3.1 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受限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法為中心的“三中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習慣性跟在教師身后,教師說什么就去做什么,處于一個完全被動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堅持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4].
例如 教師在教學《圓的有關性質》這部分內容中,給學生解釋圓的圓心、圓的半徑,以及各自的數學符號,在學生了解和理解了有關圓的數學性質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嘗試畫出一個圓,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來確定一個完美弧度的圓,并且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而這時,學生的回答會五花八門,有鐘表、車輪等.接著,教師就要跟著提問學生:為什么車輪做成圓形的,而不是做成方形的、三角形的?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回顧教師剛剛所講到的圓的性質、圓的圖形.有學生認為如果把圖形無論按照任何角度對折起來都能夠完全重合,則這個圖形就是圓形.有學生認為因為圓心到邊的距離是相等的,三角形和四邊形中心到達各邊距離不相等,所以圓形做成車輪會更加平穩.在本次的數學課堂上,教師不是把數學知識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而是給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方式下,真正地理解“圓”的數學性質.
3.2 轉換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智能化的全新教學形式
在信息時代下,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讓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新時代具有信息化技術的媒體設備產生聯系,可以在學生群體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效果.基于智能化的設備,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大大提高,更好地深入數學世界來探究數學奧秘[5].
例如 在教學《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中,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幅圖片,圖片中圓桌上有一個蛋糕,在桌子底部有一個螞蟻,螞蟻所在的位置被標記為A,而蛋糕的位置被標記為B.教師讓學生思考螞蟻的行動路線,螞蟻怎樣走才能最快地從A處到達B處.由于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交流討論,分別說一說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在小組中學生交流匯報了兩種方案:有學生認為螞蟻從A點徑直向上走,到達桌面后,再徑直到達B處;有學生想到可以把桌子當做一個圓柱體,把圓柱體剪開,找到A點與B點,將兩點連接起來,此時的路線就是最短的.為驗證學生哪種猜想正確,教師給學生播放了螞蟻行動的動畫視頻,在視頻中,原本的立體圖形變為平面圖形,經過幾次不同路線的嘗試,學生發現這個問題考察的就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數學知識.對于一些抽象的立體空間圖象,教師則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或電腦繪圖軟件的幫助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動畫視頻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還能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3.3 調整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要平等的與學生對話,與學生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師生和諧相處,能讓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主動把自己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師溝通,而教師也可以經由這一過程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并有針對性設計教學教案.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表現在教師個體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實現學生個體人格的舒展與自由.
例如 在教學《正數與負數》這部分內容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對于正數與負數中的“0”的概念理解不清.在發現學生的問題后,教師不是第一時間指責學生,而是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對0的概念不理解.本節課所學的正數與負數內容是指“+、-”的符號性質,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教師給學生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教師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見過的室內溫度計,0以上的部分用“+”表示,而0以下的部分用“-”表示.有一些隧道也會顯示“+10m”,表示的是隧道的最高高度是10m,如果超過10m將不能通過此隧道.有一些橋梁會標記“10t”,表示橋梁載重最大為10t,超過10t不能從此橋梁經過.教師給學生創建平等對話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的疑惑,讓學生真正理解了“+、-”的數學符號性質.
4 結語
數學新課改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在學習目標、課程內容、核心素養評價等方面都做出了與時俱進的全新變化和要求.這些變化和要求,能夠滿足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滿足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教育理念,建立和形成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合作交流”為特征的數學教學模式思維;轉換教學模式,落實智能化教學形式,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善于運用現代科技賦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師生關系,構建和諧良好的氛圍,既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陪伴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新的成功.
參考文獻:
[1]于雪紅.項目化學習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0):55-56.
[2]張正明.新課標下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21(07):38-39.
[3]張九明.新課標初中數學的教育理念與教材優勢[J].學周刊,2018(30):101-102.
[4]戈根平.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2):15.
[5]陳亞蘇.有效追問 彰顯實效[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