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滄州市運河區南環小學 河北 滄州 061000)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空間結構、數值變化的學科,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學習其他學科專業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在此,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談幾點策略。
事實證明,很多科學家的發現和發明都是通過對周圍事物長期的、大量的觀察中得到一些啟迪,然后經過無數次的科學實驗、反復研究、反復論證,最后獲得科學研究成果。這些都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引導學生走進自然,鍛煉視覺和感知能力。大自然中有著極其豐富的數學內容,特別是低年級數學中的認數和數數,都是從自然畫面開始的。如生活中各種幾何圖形和顏色的景觀都是學生觀察的對象和內容;或者練習目測和步測、感知溫度和氣候的變化,引導學生鍛煉視覺和感知能力。
同時,要多給學生提供接觸生活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特意組織一些特別的活動,創設一定的氛圍,引導學生從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閱歷,積累觀察的經驗,豐富數學知識。如生活中的電費、水費、日常開支等費用,可以聯系數學教學中的“百分比”“統計圖表”等知識。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口頭表達能力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使學生由“想說”到“敢說”到“會說”,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逐漸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教學中,要創設表達的氛圍,搭建表達的平臺,提供表達的機會,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大膽的說出來,如說一說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感受、想法以及自己的見解。其次,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表達。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對基礎稍差的學生,要通過小組互助學習的方式,給他們創設表達的平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方式優勢互補,激發思維,拓展視野。特別是對那些怕說錯了有思想壓力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再次,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打開思維的大門,聯系生活說出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設問來引導學生思考,或者是創設思考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設置的問題除了要有價值以外,還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要使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才樂于動腦,思維活躍,久而久之養成善于思維的習慣。
首先,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來引導他們思考。例如,我們經常讓學生用小棒等物品“擺一擺”,用紙片“拼一拼”;或者把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中;或者模擬超市購物等輔助數學學習。其次,利用學習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如“把一根較長的木棒鋸成3段,用時12分鐘。想一想,如果鋸成8段,最少用多少分鐘”,對學完乘除法的小學生來說,乍一看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特別是受到定勢思維影響的學生,很快就算出是32分鐘。實際上正確答案應該是18分鐘。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更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演示,然后再思考、分析、探究,最后獲取正確的答案。再次,在求異思維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求異思維就是打破定勢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深度,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