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奎
(河北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 河北 蔚縣 075700)
發揮規劃區位于京冀省界的區位優勢,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品牌,以優越的森林資源為基礎,以“森林科普”“戶外森林運動”和“三祖文化”為特色,依托強大的北京客源市場,在山上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自然保護區烙印的生態旅游活動,在山下開展文化特色濃郁的鄉村旅游活動,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及相關基礎設施。將規劃區建設成為環北京知名的森林科普教育休閑基地和森林戶外運動基地。
1.1 突顯自然保護區特色。項目區優越的生態環境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因此,在對小五臺山保護區的規劃建設中,要突顯生態,任何旅游項目的設置和活動的打造,都要盡可能減少人工干擾的痕跡;同時要利用河北第一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植被垂直分布等資源特色來打造具有保護區烙印的生態旅游產品,強化規劃區的原生態特色。
1.2 極品打造,品牌帶動。利用小五臺山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被垂直分布景觀和河北第一峰等特點打造森林科普和跑山等極品項目,使之形成規劃區旅游品牌,成為小五臺山核心吸引力,提升規劃區知名度,從而帶動山下鄉村旅游的發展,讓村民參與到旅游活動當中,增加村民經濟收入。
1.3 山上山下板塊式發展,網絡式布局。規劃區可分為山上部分和山下部分兩大塊,分別進行不同主題的打造。山上部分強調保護性開發,突出保護區原生態特色,開展生態旅游活動,形成生態旅游區域;山下部分結合村莊,作為規劃區接待服務的基地,開展鄉村旅游活動,分散人流,使游客不在山上過分集中,從而保護生態環境,形成鄉村旅游區域。同時,對山上部分進行網絡式布局,綜合發展,根據資源特色設置主題不同的各類項目與活動,通過步道體系串聯不同項目和不同景觀,使整個山體立體化動態發展。
1.4 區村縣協作,統籌管理。目前小五臺山保護區隸屬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直接管理,地跨涿鹿、蔚縣2縣,且山下村落較多,呈現出保護區與村落社區以及與兩縣政府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的局面。如處理不好保護區與山下村民的關系、保護區與兩縣政府的關系,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保護區的生態旅游發展。因此,保護區管理局應和張家口市政府以及涿鹿、蔚縣2縣政府進行協作,統籌管理。在制訂保護區旅游規劃時要切實考慮村民的利益,開展鄉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使規劃區生態旅游得以快速發展,實現可觀的生態、社會以及經濟價值。
1.5 社區參與,共同發展。小五臺山保護區山下有眾多村落社區,這些社區與保護區關系緊密,互為補充,將共同成為規劃區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保護區要兼顧當地社區居民的利益,保證社區居民能夠參與到生態旅游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中來,以此帶動社區經濟的發展,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時,社區居民可以提供更加原汁原味的鄉村旅游活動,增加對游客的吸引力,從而保障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1 分區原則
2.1.1 規程規范。根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技術規程》(下簡稱《規程》)中對于功能分區的要求,進行小五臺山的功能分區規劃。在《規程》允許的范圍內,如有必要,對特定的功能分區進行細分。
2.1.2 目標要求。根據規劃區的總體定位和發展目標要求,應將不同功能的設施和活動在相對獨立的土地空間內積聚,以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因此,規劃應充分考慮森林觀光、地質科普、戶外體驗、草甸觀光、短期休閑等功能,合理安排空間。
2.1.3 突出分區特色。突出分區特色是旅游景區功能分區的核心原則,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首先,景區的功能分區應以現狀自然條件為基礎;其次,旅游景區的各分區要具有不同的主題及特色。
2.1.4 保護景區環境。保護景區環境的目的是保障景區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保護環境主要包括3個方面:第一是保護景區內特殊的環境特色;第二是使旅游景區的游客接待量控制在環境承載力之內,以維持生態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保證旅游景區的土地合理利用;第三是保護景區內特有的人文旅游環境和真實的旅游氛圍。
2.2 功能分區。根據《規程》要求,將保護區分為游覽區、景觀生態保育區以及服務區,結合規劃區的開發現狀、目標要求及資源分布特征,針對游覽區進行二級區劃。
2.2.1 游覽區。①山岳峽谷觀光區。該區域為實驗區小五臺山主體,以山岳峽谷為本底,面向大眾游客,開展以山岳、峽谷、森林觀賞為主的輕量體驗活動,通過營造優美的森林意境,幫助游客感受森林的美好,成為規劃區游客最集中的區域。②森林地質科普區。位于西臺及樺榆坡區域,該區域要突出原生態特色,以西臺亞高山草甸觀光、樺榆坡森林科普和三門峪地質科普為主,打造觀光休閑、生態科普旅游項目,為游客提供一個既可充分學習森林知識,又可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態之土。③山地戶外體驗區。位于靈山及西靈山區域,該區域森林植被良好,山體海拔較高,地形多變,有一定的攀爬難度。依托這種地形,開展戶外運動、跑山體驗等旅游項目,形成一個可供游客活動的戶外體驗基地。在前往西靈山的途中,即玉環山處開展山地觀光、登山等旅游活動,同時利用玉環山腳大面積土地開展農業種植、蘭花組培等項目,豐富規劃區產業,增加經濟收入。④亞高山草甸觀光區。位于東靈山區域,該區域以金頂草原觀光和西坡天然森林觀光為主,游客可在此進行草甸、森林等觀光游覽活動,感受自然風光。
2.2.2 景觀生態保育區。與保護區緩沖區相連接的大部分區域,以及小五臺山北側山體,該區域與保護區的緩沖區相鄰,為避免游人進入緩沖區,特將該區域作為景觀生態保育區,承擔著生態旅游活動的保育功能。由于西臺及五行臺(即金蓮坡)景觀資源較好,游覽價值較高,因此將這兩個區域從保育區中剔除,作為游覽區。在生態旅游開展的過程中,要對這兩個區域加強保護。
2.2.3 服務區。位于五行山景區山下鄉村區域以及靈山景區山下鄉村區域,由于保護區內沒有可供服務區建設的用地,因此將周邊鄉村區域劃為生態旅游開展的服務區,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及娛樂服務。另外該區域擁有深厚的三祖文化,因此,以當地鄉村民俗文化為基礎,打造三祖文化與鄉村民俗等休閑體驗項目,為游客提供豐富的、參與體驗性高的文化體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