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蘇慧 胡旭東



摘 要 高質量的課后作業對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初中物理課后作業的布置存在著如下問題:
作業布置內容過多,作業設計層次不清,作業內容與社會現實聯系不夠緊密,作業反饋信息沒有引起教師重視
。此外,當前物理課后作業批改方式也使得物理課后作業無法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不利于日后的物理教學。對此,教師需要嚴格控制課后作業容量、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創新設計物理問題,并及時反饋作業情況。
關鍵詞 雙減;初中物理;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2)04-0052-03
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社會焦慮不斷增長,嚴重影響了基礎教育的健康生態。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對學生作業總量、時長和學生作業負擔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但當前初中物理課后作業的設計和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初中物理課后作業設計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并對之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初中物理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課后作業是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所學的內容而自主完成的練習,是教育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但當前大多數學校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存在著作業量過大、作業層次不清,遠離生活實際的問題,且單一的批改方式無法較好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
(一)物理課后作業布置內容過多
好的作業應適量適度,能及時檢測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1]但當前初中生每日都承擔著過重的學習任務,據筆者的調查,現階段初中生每日的物理作業量大約在0.5小時左右。若按“雙減”所規定的初中生每天的作業時長不能超過90分鐘的要求來看,單單物理這一門學科便已占去大部分,這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顯然是不利的。此外,學生在課后作業上花費的時間越多,同時也意味著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時間越少。學生的反思能力是學生學習中的一項基本能力。[2]而學生自我反思能力在實際的物理教育教學中差異較大,這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二)物理課后作業設計層次不清
據調查,當前學校教師在布置物理課后作業時,內容多數為物理課本的課后習題或是配套練習冊中的題目,并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和個性化的設計。這樣布置作業的后果顯而易見,物理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雖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但作業對于優等生的思維訓練不足,導致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對于后進生而言,由于本身的物理基礎并不是非常牢固,做題時會十分吃力,往往一道計算題就可能會耗費學生20分鐘的時間。例如八年級下冊的“杠桿”問題對于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物理知識應用能力、計算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這類題目對于后進生而言是十分困難的,不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統一布置較高難度的作業會打擊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三)物理課后作業內容與社會現實聯系不夠緊密
在當前教學中,初中物理課后作業不乏脫離生活實際之嫌,致使作業“專業性”太強,注重物理知識的運用,忽視物理學科的生活化、物理知識的實用性。[3]例如,在講授“簡單機械”一章的內容時,教師應多向學生具體解析生活中運用到的杠桿模型,并鼓勵學生自己去生活中尋找運用杠桿原理的實物,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只要遇到和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題目,便無法將之與相對應的知識聯系起來,甚至根本無法理解題目所講的含義,長此以往,這類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題目便成了學生口中的難題、怪題。
(四)物理課后作業反饋信息沒有引起教師重視
傳統的物理作業形式單一,一般只限于書面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一般由科代表統一收齊后交給教師,教師批改后再發給學生。學生拿到教師批改的作業后,很少會認真翻看自己的作業情況 。這樣如果教師不督促學生訂正作業中的錯題,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很難得到及時改正與總結,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業的功能。[4]教師對物理作業反饋的信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會導致學生對待物理課后作業的態度有所懈怠,最后甚至會引起學生抄襲作業或者不做作業。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也會下降,從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問題的產生原因
(一)社會升學壓力增大,作業容量超負荷
為了學生成績和升學率的提高,當前學校和家長多推崇題海戰術。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促使著家長非要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多做一道題才肯罷休。過多的作業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逐漸麻木,拿到題目也只是機械性地往下做,慣性思維逐漸根深蒂固。過重的物理作業負擔,使學生無法多學科兼顧。大部分學生犧牲休息的時間、休閑的時間,去完成每日的物理課后作業。學生精神壓力大,甚至出現厭學、棄學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二)缺少篩選與試做,作業缺乏針對性
對于初中生而言,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他們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決定了教師在布置物理課后作業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然而實際上,多數教師在布置物理作業的時候往往“一刀切”,無法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此外,缺乏針對性也是當前物理課后作業的一大痼疾。教師布置物理課后作業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學習的課堂知識,提升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并未對題目進行篩選或試做,經常出現課后作業習題與本節內容關聯性不高的現象,這樣,課后作業訓練的作用就會大為減弱。
(三)教學脫離實際,導致作業形式固定
雖然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較多體現物理原理的實物插圖,但教師的日常教學一般側重于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基本物理原理,并未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或通過物理實驗及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其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導致當前的物理課后作業形式仍以書面作業為主,缺乏探究性、合作性。如此,在題海戰術之下,學生只顧刷題,按照固定的思維方式,按部就班地解題,致使當代初中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薄弱,只知道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無法根據生活中的現象聯想物理知識,更難將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四)教師工作任務繁重,作業反饋效率低
批改物理課后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作業反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當前,大部分物理教師都至少承擔著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教學任務繁重,工作量大,很難確保每天的物理作業全批全改。除了上課,物理教師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教研,這使得大部分教師只能以對錯形式向學生反饋作業情況,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準確獲知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
三、解決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問題的對策建議
不合理的物理課后作業設計必然會加重初中生的學習負擔,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一線物理教師應深入學習“雙減”政策中關于基礎教育作業管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作業設計和管理質量,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控制課后作業容量
初中學生所要學習的科目較多,每門科目的任課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聚少成多,過多的作業只會讓學生感到疲累,作業質量也會相應下降。學生的發展應是全面的發展,物理教師不能只顧本門學科的學習,而擠壓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或愉悅身心的時間。
首先,物理教師要嚴格把控每日的物理作業量和作業時長。“雙減”明確規定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對此,筆者在此建議每日的初中物理課后作業時長應控制在15分鐘以內。其次,在選擇作業內容時,教師要注意講練一致,不設置過多、過偏、過難的題,確保學生所做的物理課后作業能夠達到鞏固知識,提升思維能力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熟練掌握每節物理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每次物理課后作業的目的,從鞏固基礎知識再到提升物理思維能力,步步遞進,精選精煉。
(二)分層設計課后作業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偏向基礎,難度并不斷高,但是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不相同,所以設計作業時應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這不僅遵循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在分層設計物理課后作業時,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學習物理的主要困難在于對教師所講過的內容掌握得并不牢固。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布置作業時要以讓他們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為主,夯實其物理基礎。例如中等學生雖然基礎較好,但由于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稍有不足,所以他們在做題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錯誤。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加強中等難度題目的訓練,注重提高其計算、分析等能力,促進其物理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學優生,由于他們物理學習能力較強,所以教師需要提升其作業的難度和質量,訓練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總之,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設計出適合其“胃口”的題目,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物理作業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創新設計物理問題
初中物理最大的特點就是和社會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為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和原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物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5]要想設計出與生活實際聯系較為緊密的物理作業,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便是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從生活中尋找相關的事例。以“摩擦力”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冬奧會的冰壺項目中,為什么運動員要擦地板。以此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改變摩擦力的主要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課后從生活中尋找相關的事例并在班上分享,這也可作為物理作業。如此既能提升物理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又可以讓物理作業不再拘泥于書面形式。此外,教師可以根據社會熱點話題,深度挖掘包含物理知識的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編創相關的題目作為作業。如“天宮課堂”中,武漢武珞路實驗初級中學便進行了一場“天地同堂”的直播,讓教師在課堂上和宇航員們同時做一個實驗,不同的實驗結果便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實驗現象引出“若沒有重力這個世界會怎樣”的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并寫出自己的分析,這樣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四)及時反饋作業情況
及時、有效的作業反饋對于教師提高教育工作質量至關重要。因此,“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
首先,物理教師必須嚴格落實課后作業“全批全改”的要求,并及時了解未交作業的學生情況,督促學生按要求及時完成并提交作業。其次,物理教師要對學生的常見物理錯題進行歸納整理。學生出錯是正常的,但物理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審題不清,抑或是知識掌握不牢固,并將這些問題進行歸納整理,便于此后編選習題作為學生的作業,對學生進行鞏固訓練。第三,在講評物理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高頻的錯題圈出來,或是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典型的錯誤,引導全班學生一起分析并改正,加深學生的印象,防止學生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隨著“雙減”政策不斷推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出臺了有關作業設計和管理的措施。對此,一線教師要積極做出回應,并通過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作業設計和管理的能力,通過科學優質的物理課后作業促進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沙蘇慧,武漢武珞路實驗初級中學,武漢 430079;胡旭東,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武漢 430079)
參考文獻:
[1] 凌瑞初.重視物理作業設計 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J].物理教師,2013(12):14-15.
[2] 張志泉.論學生學習的反思[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89-92.
[3] 韓光義.初中物理:探尋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25.
[4] 李巖.初中物理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遼寧教育,2022(1):36-38.
[5] 萬從銀.初中物理有效作業的設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9.
責任編輯:劉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