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飛
摘 要:數學無處不在,生活的呈現讓數學從抽象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教師要立足生活化教學,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理解數學、學習數學,讓他們感知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自己的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以此增強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嘗試在生活中去探索和求知。幼兒園數學教育包含了數、計數、運算、量、計量、圖形、空間、時間等內容,教師要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積累數學經驗和學習數學知識,以生活為基礎,讓幼兒園數學教育更加有效。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幼兒園;數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68-03
Based on life-oriented teaching, make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WANG Yufei? (Kunshan Zhouzhuang Center Kindergarten New Town Branch,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everywhere,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life makes mathematics more vivid and concrete from abstraction. Based on life-oriented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uide children to understand mathematics and learn mathematics from life, so that they can feel that mathematics is around them and experience that their own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thematics, so as to enhance children'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ry to explore and learn mathematics in life.?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cludes numbers, counting, operations, quantity, measurement, graphics, space, time, etc. Teachers should guide children to accumulate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and lear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rom life, and make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based on life.
【Keywords】Life-oriented teaching;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啟蒙幼兒理解數學、學習數學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讓幼兒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但因為幼兒年齡小、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同,幼兒常常感知不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意義,或是學習了數學卻無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現在幼兒教學需要改善的地方。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從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中學習數學,比如從生活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開始學習,使數學內容豐富具體化,讓幼兒對數學有初步的認識和概念,加深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印象,并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
1.認清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和意義,了解幼兒數學教育和生活的關系
幼兒園數學教育可以開發幼兒大腦,讓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激發大腦的潛能,提高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啟發幼兒對數字的概念、學會計數、運算和計量,讓幼兒對圖形、空間、時間等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比如,會讀、寫10以內的數字,明白數字表達的意義,數和數之間的差別,數的排列順序,區分物體的大小、輕重、高低、寬窄、長短、粗細,辨認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形狀,區分上下左右等方位,能明白早上、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明天等時間。有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計算能力、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關鍵時期。早期的數學教育可以讓他們初步認識數學,提升對數學的興趣,避免幼兒進入小學后學習吃力、厭惡數學,并啟發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明白數學不只是簡單的數數、看圖、計算,而是要通過這些技能為孩子的邏輯能力、概括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讓他們的大腦得到開發,學會思考、觀察、分析、探索和創新。
數學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只有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去理解數學,從熟悉的周圍環境和有興趣的事情里探索數學,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和樂趣,對數學產生興趣和求知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承擔起“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的重要責任,強化生活化教學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實用性,讓教育價值更加有效地體現。
2.把幼兒園數學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數學無處不在,如貨幣、電話號碼、日歷、時鐘、購物數量和費用、物體的形狀等,都與數學有關。如果只是從課本里學習數學,呈現在幼兒眼前的只有枯燥無味的數字和符號,毫無生趣。而如果是從生活中尋找發現數學,不僅能讓幼兒親身感知到數學無處不在,呈現出的數學也會豐富多樣、形象生動,再把它們和幼兒教育相融合,創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或內容,讓幼兒更加容易學習理解,提高教育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多觀察發現身邊的事物,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成為數學知識的源頭,其中數字兒歌游戲和生活情景模擬就是如此。
(1)生活中的數字兒歌和游戲
在幼兒剛開始感知認識數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教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數字兒歌或游戲,引出和描述數字,讓幼兒獨立想象和感知。例如,在進行拍手兒歌游戲時,朗朗上口的數字歌詞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再加上拍手的游戲活動,能讓幼兒輕松愉快地記讀數字。教師還可以這樣改編兒歌:“1像鉛筆長又細,2像天鵝水上游,3像耳朵聽歌曲,4像旗幟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6像口哨吹聲音,7像鐮刀能割草,8像葫蘆能裝水,9像勺子能喝湯,10像鉛筆加雞蛋。”鉛筆、天鵝、耳朵、旗幟、口哨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現的東西,教師通過兒歌與日常生活相關聯,讓幼兒學會說、學會想象,然后拿出實際圖片和數字卡片,將數字和對應的圖片展列在一起,讓幼兒看看是否是和老師教唱的一樣,讓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仔細觀察和對比,加深他們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又如,在教幼兒認識物體形狀和大小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隨時隨地觀察身邊的物體,教他們區分和學習。如桌子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同樣的形狀還有大小的差別、顏色的不同。再如,在用餐期間,教師可以簡單地讓幼兒對比飯碗的大小或者誰的飯菜盛得多,借助生活中發現的與數學有關事物,讓他們學會簡單的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和數學相關的事或物,教師要更多地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探索、發現數學,把生活中的數學融合到教育中,以游戲、兒歌等豐富多樣的方式體現,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思維遷移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讓幼兒的數學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活情景模擬
生活情景模擬的活動能激發幼兒在課堂的學習興趣,是幼兒數學教育中常用的方式,效果顯著。教師可以多尋找、多發現生活中和數學有關的情景,營造生活情景模擬的環境,把生活場景搬到教室,讓幼兒從情景模擬中學習數學。比如,在朋友來家里做客的情景模擬中,教師可讓幼兒分別扮演客人和主人的角色,給幼兒準備好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的餐桌和餐凳?!爸魅藗儭毙枰宄约河袔孜豢腿?,需要多大、什么形狀的餐桌以及多少餐凳。選擇好適合的餐桌餐凳后,幼兒就可以邀請“客人們”入座就餐了。在這期間,可能會因為計數錯誤、大小對比不合適等問題,出現客人沒法入座或者餐具與人數不符的情況,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和糾正,讓幼兒從實際生活的情景模擬中體驗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樂趣,學習認知數學在生活中的功能。在這個情景模擬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數數、對比大小、分配桌凳、空間布置、區分餐桌形狀等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感知認識數學,起到更加有效的學習教育。
又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模擬校車上的情景,然后隨意提問:“校車里做了多少人?小朋友有幾個?老師有幾個?司機有幾個?小花的左邊、右邊、前后分別是誰?男生女生分別是多少?校車從幾點出發?幾點到學校?”一系列的提問引導,讓學生了解了時間、數量、空間方位等。在情景模擬的教學中,幼兒總是歡聲笑語,好像不是在上課,更像是教師帶領著他們在玩,從玩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學知識。生活中還有很多場景都可以應用,這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采集更多豐富有趣的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通過創造性的活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把生活情景模擬出來,幫助幼兒弄清楚容易混淆的內容,讓幼兒覺得數學是簡單易懂和有用的。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把數學生活化并與教育相融合,能讓幼兒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幼兒更加渴望探索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幼兒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愉快且有意義的事。
3.從生活中實踐數學,引導幼兒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工具,但學了不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的人比比皆是。有人通過對數學歷史研究后發現,數學來源于實踐,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大量的數學知識, 如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式中,都能看到數學的作用。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為了實現生活中的科學化、數字化,越來越需要能有效運用數學知識的人才。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嚴密的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被激發、提高。因此,幼兒學數學時不能只會讀和看,教師要多加引導他們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生活中,讓幼兒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學的實際作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教師可以讓幼兒更加頻繁地親身參與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為基礎實踐體驗數學知識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周末放假期間,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買東西的活動,讓家長在安全的環境條件下配合數學教育工作。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菜市或者商場等場所購物,給孩子10元的經費,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自己購物、繳費。孩子可以通過費用計算和商品比較在合理范圍內最后自行購買、繳費,從實際的購物體驗中明白,數學是有作用和意義的,它可以解決生活問題,如買東西對比價格、計算價格、規劃時間、付錢等,鍛煉了幼兒的算術、推理、思考概括等能力。
教師也要從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反復學習和實踐數學知識,鞏固數學知識的掌握。比如,教師可以提醒幼兒幾點上學、幾點放學、課間休息時間多長、實際到校的孩子有多少、未到校的有幾人等。幼兒還可以幫助老師分發玩具、零食,借此機會對比玩具大小、觀察玩具形狀,幼兒教室的班級門牌等。這些生活實踐可以讓幼兒發現并學習數學知識,從而避免上課遲到、理解幾點可以放學回家、找準自己班級的準確位置等。這更讓幼兒明白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后被歸納成了數學知識,能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幼兒數學教育在生活中的實踐不僅能讓他們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更能培養幼兒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推理創新的基礎能力,為其他科學知識學習保駕護航。
4.注意幼兒個體差異,把生活化教學和其他領域相結合
幼兒年齡較小,德智體美勞等能力發展不平衡,有些幼兒對數字、形狀、方位等數學知識的感知比較遲鈍,教師應該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通過觀察和區分找到適合不同幼兒的教育方式教導,讓幼兒在各自的認知和發展水平基礎上不斷地自我提升和進步,真正地掌握到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切記不能拔苗助長,不能用過激、過快和不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要有耐心,善于發現每個幼兒在不同領域中的特點,可以把數學和其他領域相結合,改善教育方式,讓差異明顯的幼兒用自己的優勢結合弱勢去學習,這樣反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習產生更加濃烈的興趣。
例如,在準備生活模擬情景活動時,小明、小強、小苗數學能力稍差,但小明善于畫畫,小強善于朗讀,小苗善于體力勞動,教師便可以讓小明輔助教師畫需要的場景圖,讓小苗幫助教師搬動桌椅布置場景,讓小強在活動中朗讀情景內容等。通過合理的勞動分工和親自參與,能體現幼兒的優勢能力,增加他們對數學教育活動的興趣。通過這種方法注意到幼兒個體差異,再結合其他領域的教育,讓每個幼兒都能快樂、自信地學習數學,讓不擅長數學的幼兒不害怕數學,反而勇敢面對自己的不足,通過自己的長處提升、磨煉自己的短處,從而提升自己學習數學的能力。幼兒數學教育也可以有更加均衡的教育效果,這樣總體的教育質量會得到質的改變。
5.結語
總之,教師想要從幼兒的心理變化、生活需求出發,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學好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幼兒園數學教育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以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為開端,才能讓幼兒牢固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讓幼兒數學教育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愛新覺羅梅.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
[2]林文.生活化教學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7).
[3]李卓瑪草.基于生活化的幼兒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6).
[4]凌晨.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內容和途徑的探究[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20(11).
[5]蔣桂珍.在情境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生活化的幼兒數學教育活動[J].新課程,2020(30).